PFNA置入位点设计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2021-08-09 05:19蒋鹏
今日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定位点导针髓内

蒋鹏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是骨科常见病症,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以老年人多见,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造成,患者骨折后表现出肿胀、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等,受伤后因长期卧床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严重并发症,使其预后受到影响[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IFF上受到广泛好评,但随着深入研究,其缺点逐渐暴露[2]。有关研究表明[3],PFNA 内固定在该骨折中存在骨折闭合复位困难与导针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而该问题主要出现在冠状位与矢状位多处骨折患者,以致于其解剖关系紊乱。另有研究[4]认为,A2~A3型骨折中,因骨折端未有支撑,从而导致复位较为困难,术中导针置入不顺利,即使术中定位满意,但术后也极易出现内固定移位与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的情况。随着临床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对解剖学的深入认知,有学者[5]提出,在传统PFNA 技术基础上将导针定位点进行改进,使其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并且更利于手术操作。本文现纳入IFF 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传统入钉点组男性13 例,女性7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5.20±1.74)岁,合并具有骨质疏松3 例,糖尿病6 例,冠心病6 例,高血压8 例,A1 型5 例,A2 型8 例,A3 型7 例;定位点内移组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龄51~80 岁,平均(65.34±1.24)岁,合并具有严重骨质疏松4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5 例,高血压6 例,A1 型6 例,A2 型7 例,A3 型7 例;所纳入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做好术前准备,对于合并具有基础疾病者进行控制血压、血糖等,确认能够耐受手术者术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于C臂机下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后进行手术。

传统入钉点组以常规方式置入导针、髓内钉与隧道片与远端防旋锁钉。

定位点内移组:首先股骨大粗隆顶点出现近端作异常3~5cm纵行切口,以此将皮肤切开、皮下组织以及筋膜,随后钝性分离,显露出股骨大转子,病区以股骨大粗隆顶点前中1/3 向股骨颈方向内移0.5~0.8cm 处的股骨颈前后侧中点处定位导针穿入点,徒手插入定位导致至髓腔,朝外前方。在C 臂机下,位于股骨粗隆顶点和顶点内侧0.5~0.8cm 均为理想定位点,定位满意后开口以及扩髓,将导针取出,随后选取适宜PFNA 主钉置入髓腔,深度合适后经瞄准器套筒置入螺旋刀片导针,随后将螺旋刀片与远端锁定锁紧,之后逐步缝合,放置引流管,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在6 小时后可使用肝素钠肌注,从而预防血栓。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临床疗效与围手术期及并发症进行观察。(1)围手术期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导针一次性置入成功率。(2)依据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优≥90 分;良80~90 分;可70~80 分;差<70 分。(3)通过随访6 个月,观察并发症情况,将两组断裂、髋内翻、骨折端移位、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月)术后住院时间(d)术中透视次数(次) 导针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传统入钉点组 98.62±5.28 95.02±5.69 5.98±1.11 15.85±1.58 7.52±1.55 14(70.00)定位点内移组 54.20±5.36 45.85±5.48 4.98±1.47 7.05±1.28 5.14±1.22 18(90.00)t/χ2 26.403 27.835 2.427 19.353 5.395 12.500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临床疗效对比

和传统入钉点组相较,定位点内移组优良率更高,差异显赫(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3 并发症对比

通过随访6 个月,定位点内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PENA 组,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n(%)]

3 讨论

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经验,提出在传统导针定位基础上向股骨粗隆顶点内移0.5~0.8cm 作为导针穿刺点。通过将股骨大粗隆顶点定位点内移0.8cm 左右,在置入导针能够有效使导针完全位于髓腔中央,避免了股骨颈-干角过大或是扩髓后导致导针移位[6]。另外,还可将扩髓后钻头在打通皮质后自动随导针进入到骨髓腔,进而减少股骨干外皮质受损的作用,以及对颈干角的影响也较小[7]。因IFF 皮质松脆,钻头进入到髓腔后自动打磨,使髓内钉主钉置入后位置与导针定位在X 线片呈一致性。同时,提高了稳定性,有益于骨折愈合与早期肢体功能性锻炼[8]。由结果可知,定位点内移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导针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等均要优于传统入钉点组,另外,相比两组临床疗效,定位点内移组优良率高达80.00%,高于传统入钉点组,差异显赫(P<0.05);以及在并发症方面也显著较低。同时本文因样本量小,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加大样本数据验证,其次研究设计限制,随访时间也较短,后期仍然需要将随访时间延长,从而进一步确定新的PFNA 位点对髋关节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影响。

总而言之,通过 PFNA 术中将传统定位点进行内移0.5~0.8cm,能够有效提高髓内钉一次置入成功率,并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定位点导针髓内
时速160公里刚性接触网定位点导高偏差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数独小游戏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地铁刚性接触网定位点脱落状态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我的结网秘籍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