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磨蚀理论下的军校学员外语可持续能力培养

2021-08-06 20:18胡宗敏赵秋霞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军校学员大学英语教学

胡宗敏 赵秋霞

摘   要: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外语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多偏重于外语习得,对语言磨蚀的关注较少。本文着眼于军校学员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磨蚀现象,指出这一现象阻碍了学生外语能力的增强,并研究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建议,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抗磨蚀能力,促进学生外语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语言磨蚀   大学英语教学   军校学员   外语可持续能力

1.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随之提高。英语在各学段、各类型的考试中占据相当多的分数。中国大学生在学英语这条路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并未随之增强。许多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最后阶段的学习,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英语的需求下降,英语能力随着投入的减少而迅速削弱,普遍存在“听不懂”“不会说”的现象。近年来社会上的“英语无用”论调引发了公众对英语教学“能耗大时效低”的诟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英语在军校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出,院校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到“语言磨蚀”的影响,当前英语教学投入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并不完全呈正比,学生英语能力与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如何使学生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依然保持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于岗位任职需要是当前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语言磨蚀理论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又称为“语言耗损”“语言流损”,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意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使用减少或停止的情况下,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退的现象。根据语言磨蚀理论(Kopke,2004),语言学习不仅包括获得、上升的一面,还包括退化、丧失的一面,这对英语教学及外语可持续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1980年“语言技能磨蚀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语言磨蚀正式被纳入二语习得的研究范畴。随后,国外学者就“语言磨蚀”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较系统的语言磨蚀解释框架。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语言习得的研究较多,对语言磨蚀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数据库,我们分别以“磨蚀、外语磨蚀、英语磨蚀、词汇磨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限定文献来源为包括《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及《解放军外国语学报》等在内的11个外国语言类核心期刊,共检索到24篇核心论文。其中,理论研究7篇,涉及磨蚀假说阐释、定义研究、属性研究及教育反思等方面;实证研究17篇,包括句法研究5篇,词汇磨蚀研究7篇,语言磨蚀影响因素研究5篇。由此可见,语言磨蚀存在于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

国内诸多学者在外语磨蚀领域进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海外外语磨蚀研究成果的传播。倪传斌(2012)撰写的《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外语磨蚀研究专著,系统译介了国外词汇磨蚀研究的成果。(2)易受磨蚀语言的特征研究。金晓兵(2011)、李艳红(2008)对英语词汇磨蚀的语言学表征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易磨蚀词汇表现出频次低、语音或词形相似及语义关系复杂等主要特点。(3)语言磨蚀的过程研究。倪传斌(2013)、符存(2018)分析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外语磨蚀的动态过程模式,发现整体呈“前快—中缓—后快”的趋势。(4)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研究。倪传斌(2009,2010)、符存(2019)分析了中国大学生中断外语学习后出现词汇磨蚀现象的影响因素,发现外语磨蚀受到磨蚀前水平、中断时间、外语接触量、情感因素等内外因的共同影响。

通过文献统计与分析,目前的语言磨蚀研究还存在以下空白:(1)对语言磨蚀后的可持续英语能力培养关注较少;(2)很少涉足军校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外语运用能力成为国际交往中的必要条件。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日趋频繁的中外军事交流活动对军校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停止了正规化的外语学习后外语能力的增强和保持提出了挑战。

“好的外语教学方式的标准应该是同时具备好的实时教学和抗磨蚀远期效果”(倪传斌,2013)。鉴于此,针对军校学员英语的语言磨蚀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军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探究外语可持续能力培养,指导教与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军校学员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概念出自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发展模式。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人类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概念被引入人的发展中,指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扩大人们的选择,这些选择是无止境的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意味着人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学生在正规院校教育外语学习阶段及随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强化外语知识与技能,达到熟练运用外语并持续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1)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提高的时代要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层面的对外交往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作为新时代的年輕一代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无论是从求学还是工作角度,外语的需求无处不在,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2)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与交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自我发展完善”。从小学至大学的正规外语教育仅仅是外语可持续能力培养的前期工程,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学生结束院校外语教育后如何保持外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并能持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3)可持续外语能力的培养是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方针》指出院校教育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新型专业化军事人才为目标,坚持为战育人。外语能力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打赢未来战争的战斗力构成,是培养知战、晓战、懂战和能战人才的硬核要求。当前军校学员在校期间仅在大一和大二学习外语,大三和大四阶段的课程设置并无外语,学生的外语学习在大二戛然而止,并无后续教学的支撑。在这一情况下,当外语学习发生中断后,语言磨蚀的速度会随时间加快,磨蚀程度也会逐渐提高。作为未来战争的指战员,军校学员的外语可持续能力将深刻影响研战、指战能力,关系着未来战争能否打赢。

4.军校学员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径

根据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仅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开设,我校也不例外。大三和大四阶段的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经过大三、大四两年的外语学习中断期后,一些学生放弃了外语学习,语言磨蚀程度较高。但大学高年级阶段及军校学员岗位任职需要对外语的要求并未降低,外语能力成为学生继续深造或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两年制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下,语言接触机会的减少加速了语言磨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随之较弱,保持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主要依赖学生自学。因此,通过各种途径保证学生外语学习不断线,确保其延续性、序列性和系统性尤为重要。

4.1优化课程设置,大力发展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保证外语学习的延续性。

除了外语必修课外,建议调整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开外语类选修课程。通过开设国文化类、军事类及专业类外语后续课程,大力发展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一方面延长学生外语学习的战线,培养学生对外语的持久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形成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语言技能、语言文化与专业外语相补充的系统课程体系,旨在增进学生对外语、外军思维的理解,拓宽学生认识世界、认识战争的角度,通过巩固增强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延缓或对抗语言磨蚀,确保学生可以不断保持较高的外语战斗力水平。

4.2转变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自适应等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进入了信息化教学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以便利和灵活的优势迅速发展,推动了大学外语教学进入改革转型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改革的目标。

线上教学的成功突围得益于开放共享资源的建设,为对抗语言磨蚀的教学提供了启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需要拓宽学生外语知识面的学习以线上自学的方式展开,如经典战役纪录片、外军先进科技等学习内容;线下主要解决学生外语学习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一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借助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的外语接触量,拓宽了教学的广度,保证了学生外语学习的接续性。此外,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渠道输入语言信息,生动形象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有利于学生磨蚀前外语水平的提高。

4.3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军事行动英语大练兵活动,加强语言输出环节。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语言的运用,只有以“输出”为导向开展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长期以来,我國外语教学存在“重输入轻输出”“重课内轻课外”的不合理现象。在外语习得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建设课内的外语学习内容与条件,以保证学生有充足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但缺乏输出环节的相关建设,一是教学安排输出环节不足,二是在条件建设上,语言输出的平台和机会少。这种不科学、不均衡的语言教学与学习现象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难以满足研战、指战的要求,其语言水平随着学习的中断很快被磨蚀。为摆脱这一束缚,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开展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军事英语竞赛在内的活动,为学生营造“学为战”的语言学习氛围;深入了解学生岗位任职中的外语运用需求,联合其他高校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军事行动英语大练兵等活动,不断创造“练为战”的语言实践机会。

5.结语

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磨蚀如影随形,学生总在对抗磨蚀的同时,习得语言。然而随着外语学习的停止或中断,磨蚀的速度迅速加快、程度随之提高,这一现象不利于学生外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本文着眼于军校学员中存在的此类问题,尝试提出对抗语言磨蚀,增强学员外语能力的可持续性的方法。一是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开设文化、军事类外语后续课程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二是转变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扩展虚拟空间自主学习学时,提高实体空间外语教学效率;三是不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外语与军事应用相结合,搭建学生语言输出的平台。通过保持课内和课外、线上与线下的语言接触量,不断提高学生语言驾驭水平,以促成其外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兵.外语词汇磨蚀的回归性及词性特征探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02):71-75.

[2]符存.内外因耦合对外语词汇磨蚀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05):86-95+149-150.

[3]秦杰.我国外语磨蚀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教育,2015,8(01):91-99+107.

[4]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与强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2):26-29.

[5]倪传斌.语言磨蚀的回归性:基于遗忘理论的特征分析与机制阐释[J].外语研究,2019,36(02):46-51+58+112.

[6]薛芳芳.语言磨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8(06):39-40+58.

[7]崔婷婷,王欢.图式理论视域下抗语言磨蚀的英语微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30-135.

[8]蒋倩,王绪全.“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海外英语,2020(15):9-10.

猜你喜欢
军校学员大学英语教学
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育有血性军校学员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回归经典,学好“看家本领”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唱响军歌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