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真 王会珠 焦政伟
摘 要: 为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随机抽取510名在校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整体水平在中等程度。(2)男生的外生动机显著高于女生,内生动机无性别差异。本文在心理资本视域下,从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维度提出强化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动机 心理资本
高职学生来源多元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围绕高职教育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着“育人为本”“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本文以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状况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以心理资本为视角,探索强化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促使高职学生在接受系统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学习潜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目标。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自郑州地区两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随机选取大一、大二年级共计5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9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其中,男生230人,占比47%,女生261人,占比53%;农村生源334人,占比68%,城市生源157人,占比32%,从调查数据分析,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多于城市;按照年级划分,大一学生262人、大二学生229人,分别占比53%与47%;参加社团方面,已参加社团193人,未参加社团298人,分别占比39%与61%,社团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1.2研究工具。
采用“学习动机”量表与“心理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池丽萍、辛自强(2006)修订的“学习动机量表”总信度为0.75[1](64-70)。该量表共计30个题目,其中内生动机14题,外生动机16题,采用李克特四级评分,正式施测后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7,总量表信度为0.86,问卷信度良好。宋洪峰(2012)修订的“心理资本量表(PCQ-24)”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正式施测后Cronbachsα系数为0.91[2](106-109),信度良好。该量表共计24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6个题目。
2.施测结果及其分析
2.1学习动机整体状况分析。
学习动机通常是由内部需要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产生的,促使人产生学习行为、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即学习动机包括内生动机与外生动机。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内生动机中值为42.0,均值为41.86,标准差为6.07;外生动机中值为43.0,均值为43.24,标准差为6.22,学生学习动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内生动机、外生动机均值差异不显著。经独立样本分析发现,男、女生内生动机p值为0.212,无显著差异。男、女生外生动机p值为0.012,差异显著,男生的外生动机显著高于女生,即男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选择挑战较小的学业任务,学习动机更在意外在评价,如名次、奖学金等。
2.2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状况分析。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Luthans提出,自信、希望、坚韧性和乐观是构成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重在关注个体的积极努力[3](176-177)。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自我效能维度均值为3.78,希望维度均值为3.37,乐观维度均值为3.49,韧性维度均值为3.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稍微偏上水平,庞娟的调研结果为中等水平,二者略有差异[4]。其中“希望”与“乐观”两个维度均分相对较低。
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学生做个别访谈。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为“学困生”,对于未来学业与发展方向甚是迷茫,但在客观上不得不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基于这样的学业基础与心理状态,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很容易出现阶段性的迷茫期,缺乏明确的学业目标。因此,为实现高职教育育人目标,关注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资本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关于心理资本的社会功能研究表明,积极心理资本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是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5]。本文将从心理资本的视角探讨强化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3.心理資本视域下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
3.1增强自我效能感,建立学业自信。
高职学生的学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特别是个别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世界无法自拔,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对于学业缺乏信心。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业与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6](20-23)。
3.1.1接纳现状,目标分解,在参与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状况,接纳学业现状,探寻学业优势与成长点并根据学习能力将学业目标进行小步骤分解,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7](1-6),克服学生学习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逐步认识到自己可以在学业方面做得更好,建立学业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3.1.2构建人际支持系统,助力学业成长。
徐海元(2016)提出:“在每个教育主体的作用中,人际支持作用对心理资本积累影响作用最重要。”[8]良好的人际支持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心理资本,特别是在遇到学业困难时,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能够给予最及时的扶持和引领,更好地助力学业成长。
3.2树立学业目标,坚守学业希望。
3.2.1生涯规划,设置合理有效的人生目标。
学生带着好奇与迷茫走进高职院校,对于学业与未来有很多困惑之处,生涯规划愈早愈好。生涯规划不仅是职业规划,还包括以学生个性、价值为主体的生活规划、学业规划及人生规划。依据调研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动机均值大二学生高于大一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强化大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足够的空间。通过生涯规划,设置合理有效的学业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业探索中实现价值与追求。
3.2.2在目标引领下规划学业发展路径。
在合理有效的目标引领下规划学业发展路径。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遇到学业问题后否定自我甚至放弃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了保障高职学生坚定学业目标,合理有效的目标实现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根据男女生外生动机的显著差异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尝试构建“学分银行”,在科学量化学生学习过程中,培育内生动机,坚守学业希望。
3.2.3通过目标引领,克服学业阻力。
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外部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外生学习动机。因此,优化学习环境,通过朋辈互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改善高职学生的学习懈怠行为。另一方面,改变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从学业目标、价值引领的角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业成长过程中的惰性,特别是学习受挫后能够客观认识现实,克服困难,继续努力,保障学业发展的动力。总之,应从外部学习环境与内部动力方面扫除学业阻力,创造良好的学业环境,保障学习动力的持续性。
3.3立足学业实际,培育乐观的思维模式。
3.3.1培育乐观的思维模式。
引导学生对学业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以专业为载体,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推出一批优秀的应、往届毕业生和工匠楷模,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学业前景,对学业未来持乐观的态度。
3.3.2积极倾向的归因。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未来行为模式。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环境、任务难度,会降低个体的挫败感,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部稳定的特质,如能力因素,将提高个体对于未来成功的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失败与挫折,教育者应从学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出发,引导学生合理地归因,避免因学业失败否定自我稳定特质,带来“习得性无助”感。特别是对于大二学生,伴随课程压力与实践等压力,乐观水平整体较大一年级有所下降,更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归因,保持学生对学业的乐观认知。
4.勇于面对学业困难,培养坚韧品格。
4.1在克服学业困难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坚韧品格。
坚韧,本质上是指遇到挫折时的心理复原能力,包括积极的认知、情绪情感、健全人格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坚韧可以通过参与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如由学生依据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并对目标实现过程进行及时督查与反馈,特别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互动功能,深入发掘学生优势资源与周围的有效资源,克服学业困难,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正视问题,积极面对并致力于解决问题。
4.2以正确的学业价值观为载体塑造学生的坚韧品格。
价值观是个体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是坚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可尝试从三个视角引导高职学生认识学业价值。第一,就高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接受系统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9](108-112),值得珍惜;第二,就家庭而言,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让子女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提供平台;第三,就社会而言,在国家发展政策的引领下,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各个领域,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高职学生的使命。通过师生沟通、亲子沟通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认识学业价值,积极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培育学生的坚韧品格。
总之,在探索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建立学业自信是基础,树立学业目标和坚守学业希望是导向,立足学业实际和培育乐观的思维模式是助力和培养坚韧品格,勇于面对学业困难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10](72-74)。
参考文献:
[1]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2).
[2]宋洪峰,茅天玮.心理资本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J].统计观察,2012(21).
[3]刘冬.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和策略[J].青年与社会,2020(8).
[4]庞娟.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5]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6]冯静,聂强,王卫红.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动机间的相关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7]陈玲丽,周晓明,吕啸坤.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
[8]许海元.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及其教育管理對策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6.
[9]陈祥真.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0):108-112.
[10]侯二秀,张敬德,齐美东,等.心理资本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13(3):72-74.
基金资助: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研究”(项目编号:2019-ZDJH-509);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项目“心理资本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项目编号:2019-JKGHYB-0495);2019年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编号: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