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力 武娜 郭卫平 祁慰 殷博 周伟
摘 要: 高职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旨在实现“专业成才 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观,对大学生具有知识涵养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基于高职英语教育的属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嵌入具体教学中,既是践行课程思政的现实需要,又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需。本文基于此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培育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英语 中国传统文化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并要求“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在高等教育中,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向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路向。“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方法论,被融入高校各类课程教学中,形成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局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历史和精神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反映了华夏儿女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1](103-104)。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高职英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课程思政”的价值探照下,必须审视教学中存在的“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弊端,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规避跨文化因素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嵌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耦合,实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英语课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探视
高校英语教育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价值旨归。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文化沉淀,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增强教育效果,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应然,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应然。
(一)涵养学生的文化修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关于人格、道德、信念等方面的“精神宝藏”。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彰显高职英语教育“人文性”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仁、义、礼、智、信等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和内涵,使其在英语学习的跨文化场域下,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涵养高尚的文化修為。
(二)引领学生的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价值取向,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领航作用。高职英语教育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既培育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契合,诸如: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词句进行翻译教学,不仅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引领其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理念。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印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抑或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在“跨文化”时空场域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被“屏蔽”,导致出现“中华文化失语”的现象[2](182-183)。事实上,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高职学生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更加感兴趣,毕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熟悉感、代入感,对西方文化则存在陌生感、距离感。那么,在教授西方文化知识时,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推动文化的双向交流。
在全球化时空场域下,高职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目的,是顺畅的跨文化交流。语言的交流,从本质上而言,即文化的交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引导其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积极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无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解决文化引入失衡问题的重要选择,更是促进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使然。
二、高职英语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透视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在全球化时空场域下,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多元文化、多种思潮的冲击,但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值得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弘扬和传承。然而,在审视高职英语教育时发现,“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容乐观。
一,从教材的层面而言,高职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失位。中国传统文化教材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通过开发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能够系统引导大学生认知、掌握、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并正确辨别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跨文化意识,生成文化自信。然而,在对高职英语教材进行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开发蕴含儒家、道家、法家等方面的英语教学教材,仅有少数高职院校针对本地的特色传统文化,譬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岭南文化、儒家文化的高职英语教材。从整体上看,高职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教材,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短板,应予重视,加以改进。
二,从教学层面而言,一些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缺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于高职英语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在中西文化之间实现语言的准确转换。要实现这一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场景和丰富的实践平台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填鸭式”教学模式,一些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语言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学习机会。事实上,“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是古今共同的教育原则。
三,从教师层面而言,课堂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意识缺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要做好知识传授,又要解决传道的问题。然而,在具体教学中,一些教师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意识的缺位,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等环节,甚至在高职英语教材中都存在这一问题。此外,高职英语教师,基本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甚至有外教。从其对中国傳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来看,较为薄弱。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
201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提高目标中都对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要求建设跨文化教育课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以培养大学生的中外文化差异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规避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逆差,凸显对大学生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效嵌合,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一)整合教材,开发中国传统文化ESP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偏少、资源薄弱等问题,必须重视教材建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整合,对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目标,开发大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教材。譬如:湖南省的“湖湘文化”,大部分湖南高职院校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具有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文化传播中具有优势。因此,高职英语ESP教材应聚焦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优选、精选,以解决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缺失的问题。同时,在编写教材时,要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角度出发,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合理安排听说读写译的内容,注重“说”“写”的语用训练,并有效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诸如“儒家”学说翻译、“湖湘文化”翻译、民俗文化翻译等,方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正确应用[3](176-177)。
(二)善用方法,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言的学习,贵在应用。针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运用”的弊端,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高职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成长成才特点出发,采用任务式、合作社、项目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哲学思想、风俗习惯、节日等都纳入英语教学体系,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的转变[4](274-275)。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应把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着力点,积极开发高职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的方式,把大学生派到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担任讲解员,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的涉外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高频度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实现提高跨文化宣传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师资培育,强化教师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一些高职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薄弱、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意识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引导教师正确认识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华文化失语”现象,着力于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备课时,建立与思政课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协同备课的机制,服务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推动高职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同时,高职英语教师应积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度和涵养度,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如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汉学与宋学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交流双向性探索,规避高职英语教学文化输入失衡现象,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四、结语
高职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全球化时空场域下,高职英语教学应规避文化输入的单向性,主动中国传统文化,从整合教学、改革方法、师资培育等方面着手,由浅入深地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英语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飒飒.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
[2]王欢,艾金龙.讲好中国节日故事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7).
[3]郑逸梅.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效途径——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0(8).
[4]张红燕.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J].海外英语,2020(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课题编号:XJKX19B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