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1-08-06 19:20陈艳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课程思政新疆

陈艳

摘   要: 在大思政背景下,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新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迫在眉睫,只有解决好语言问题才能实现以文育人、文化浸润。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一门重要的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探究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大学生   语文教学   课程思政

一、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是实现课程育人的实用性改革。

2020年9月25、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至关重要。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首先要解决好“文化认同”的问题,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这个根和中华文化这个魂,至关重要。

在新疆各大高校,语文课程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是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对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语文课程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利器。如何更好地挖掘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语文课程,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需要教师深入探索。本研究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大思政”背景下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全方位的实用性改革。

(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努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增强课程育人功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治疆之长远之策,固本之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化润疆的核心内容,依托语文课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培养有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爱国情怀、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新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做到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使无形的文化和思想意识化为有形的依托载体。

(三)是“课程思政元素库”的研究基础。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了在少数民族大学课程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理念,语文教师进行了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梳理,建立了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小型“课程思政元素库”样板,为进一步建立“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元素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师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院校的师范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项是师范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能否体现师范教育要求。“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近平同志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语文课程思政中育人理念可引导激励师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充分了解和清醒认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热爱自己将从事的职业,能以一名准教师的意识和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努力充实专业知识和强化教学技能。

二、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语音学习,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语音面貌。

(2)通过学习,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词汇量,能辨析其中的近义词,了解范围内多音字及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3)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法结构,进一步扩展、补充、深化基本的语法项目。

(4)能较准确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读懂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含义。

2.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本课语言点,并正确用于日常交际中。

(2)能熟练朗读并复述课文,通过分组讨论练习,增强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

依托语文精读课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培养有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爱国情怀、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新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

(二)育人目标。

1.贯彻课程思政新理念,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以文化人,课程育人。

语文课程是每个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实现对大学生文化浸润的重要途径,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润物無声地实现以文化人、课程育人。

3.以情感人,温暖心灵。

习近平同志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育是一种用真情唤醒真情,用爱心激活爱心,用生命感动生命的伟大事业。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还应在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切身感受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教师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铺就学生成长底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用真情打造每堂语文课程思政课,让每堂语文课有“滋味”、有“温度”。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一)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构筑党委主抓,全员全课程协同创新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学校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工作。一是构建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明确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责任。构建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研室和课程小组责任分工、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工作协同,促进多方联动。二是完善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实施课程思政工作任务清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教学课程思政落实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教师——发挥好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主力军”作用。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者,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是课程育人的主体。根据语文听说读写不同的课程性质,分别成立课程小组,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小组组长,按照“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教法、统一教案、统一思政文化要素”的原则,依托相关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集体研究课堂思政文化要素,明确融入办法;集体研讨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进度;规范教学行为,统一成绩考核。学院领导及二级教学督导、专家教师通过集体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指导,定期召开课程小组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诊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课程思政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学生的思政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习近平同志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因此,我们要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组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团队。

(三)课堂——守好课程思政教学中“主阵地”。

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关键是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语文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语文课程上突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四)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系列文化浸润活动,如成立朗诵队,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感悟经典,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成立合唱团排练经典名曲和优秀传统节目,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田。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语文精读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把语文课上出思政味呢?通过一个教学案例分析具体说明。以《直通语文·综合》第4册第十二课《诚实值一百分》为例。授课课程是语文精读,授课对象是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首先,教师在备课时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重点:通过文章中的故事让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理解诚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崇尚诚信,远离虚伪欺诈,把诚信作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对社会现象的诚信度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讲授过程突出课程育人课时是第三、第四课时。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采用看图片说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重点词语。特别是利用为人这个词展开育人,出示周恩来总理、包青天、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阿尼帕·阿力马洪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为人友善、为人正直、为人善良等词语。

在课文教学环节,教师逐段讲解穿插随文识字,在第二自然段“但是,她在课上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反复强调,实验时态度要认真,操作要规范,数据要准确……但总的说来,我对这门课的感觉还不错”。教师在讲解排比句起到强调作用时,让学生思考政治理论课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怎么用要说排比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團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爱护民族团结。利用例句将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讲解词语“意味着”。教师自然而然地把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例句,学生都心潮澎湃,还有学生积极造句“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进行语言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只要深挖思政元素,就不会使加入的思政元素显得突兀,相反会真正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最后,教师梳理全文,用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小视频升华课堂育人主旨,进一步教育学生崇尚诚信,远离虚伪欺诈,把诚信作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诚实值一百分”这一课通过图片、例句展示,润物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用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教育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本课在学校课程思政观摩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20年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结语

结合新疆特殊区情,依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将课程思政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践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以文化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科〔2008〕5号文件.

[2]吴珍.二级学院“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4):107-113.

[3]杨福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4):65-68.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打思政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16-12-12.

[6]严婷.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黑河学刊,2019,245(5):107-10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课程思政新疆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