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千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在个人价值实现过程中不能失缺道德素养,因此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十分必要。本文论说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来源,依据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情况,探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以期应用于实际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实现路径
所谓道德,是在某一社会中用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的各种规范与原则的集合,道德观指的是人们对于道德所持有的态度与观点。开展道德观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将无产阶级的道德觀念传递给他们并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自觉地将这种理想信念外化于实践,规范与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努力克服不良思想的侵蚀,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1](20-2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道德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并不占据绝对性的地位,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体现在社会中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道德还具有阶级性,在很多时间里,道德主要反映了社会主导阶级的利益,符合主导阶级利益的是有道德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物质精神财富的积累,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教育。形成道德教育的思想流派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儒、道、墨、法四种思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
1.儒家思想
中国儒家思想历史悠久,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儒家思想得到了不断发展,孟子、荀子等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重要的观点,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倡导“仁”“礼”,教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道德规范,教导我们做有高尚道德的人。
2.墨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流派有很多,墨家思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爱”与“非攻”,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热爱,要存有爱意,不能伤害别人;还特别注重小手工业者和平民百姓的利益,为阶级底层的人们着想,与孔子的统治阶级的理论思想有所不同。墨子还指出人与人的交往要真诚、有益于他人,这就是“兼爱”“非攻”的主要体现,到目前为止都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3.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与儒、墨思想不同,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他们强调“自然”的重要性,效法自然,反对人世间各种规范的约束,反对人为的态度,崇尚自然的、非人为的态度。简单来说,道家的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反对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加工。这种观点正是现在国家倡导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思想。
4.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管子和韩非子。他们都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法治在封建国家是统治阶级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对封建国家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二人也有不同之处,管子在主张法治的同时还主张德治,韩非子在强调法治的时候主张“以法代德”,主张法治的观点过于片面,否定了德育的重要性。现在我国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思想共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方法
(一)理论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指的是教育者在教案的引导下分步骤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理论,引导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而言,理论教育法是教育者阐述各种知识时普遍采用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在进行理论教育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呈现,一些晦涩的理论是让人十分抵触的,使用翻转课堂可以引入很多有趣的事物。首先,理论教育法并不仅仅代表单纯的灌输,尽管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教育者需要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知识,但是只是教育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教育的本质。在采用该种方法的时候,教育者应该采取一些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的方式,而不是采用“满堂灌”的简单教育方式。其次,应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灵活地将各种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受教育者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二)网络教育法
新媒体促使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网络教育法是通过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将教育内容引入进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方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教育法增强教育效果。高校使用计算机与手机等设备开展移动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内容上传到网络上,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登录网络平台搜索立德树人方面的内容。受教育者还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心得体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还充斥着其他不良思想,高校应该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出积极、干净的网络环境,使受教育者接受正确的立德树人的信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一些工作群,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进群,以获得监督和管理。在网络上,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立德树人的活动,让受教育者根据具体的道德事件发表意见,从而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效果。
(三)比较鉴别法
比较鉴别法又称为对比法,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以此提高受教育者认识能力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可能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人们才可以正确区分对错,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时,该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将比较鉴别的方法呈现在多媒体设备上:(1)纵向对比,就是将同样的一件道德方面的事物进行对比,一般选取过去的某一时间点该事物的状态与现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從而端正自己的认识;(2)横向比较,就是将两件不一样但同类的道德教育的事情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受教育者认识到不同事物的优劣,得出正确的结论;(3)正反比较,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育者应该向受教育者提供一定的立德树人资料,让受教育者既接触正面的知识,又接触反面的知识,从而提高鉴别能力;(4)综合比较,该种方法是比较全面地对各种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看出其中的异同点,深化认知。
不管是采用哪种比较方式,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所比较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这样才能使比较结果更客观、科学;(2)在比较的时候,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也应该将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比较过程,使比较过程更生动直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我国早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意识形态教育,忽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中的文化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由于缺少文化因素的填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显得比较僵化。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中文化功能的发挥,在深入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文化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当前的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找到新的发展思路。当然,此时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中的融入,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内容的完善。
各高校可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比如可以请一些资深的教育者专门为受教育者讲解中国传统典籍,如《周易》《楚辞》《论语》《大学》《中庸》《韩非子》等,讲解蕴含在课文中的深意讲解,让受教育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不断的积累中深厚文化底蕴。
(二)营造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网络宣传氛围
要想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发展,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比如,可以开展一些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网络活动[2](77-78,94)。可以专门开设网络新闻专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每期介绍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时候,吸引人们的关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一些网站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这样人们在使用网站时就会浏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质。总之,只有在网络上营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才能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教育功能,并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容。
(三)开展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新媒体时代,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在长期发展中,高校应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拥有应对之力。如今微信被广泛使用,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为了使高校长远地发展下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加强规划管理,加强高校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在谋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高校应该更加积极寻求与微信的合作[3](172-174)。微信的公众号订阅功能吸引了很多使用者,在微信上有分享各种东西的公众号,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容发布到相关公共账号上,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公众号。高校可以设置公众号,不仅分享学校的一些信息,还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吸引粉丝的参与,增加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量。在高校微信公众号上,微信用户可以直接与高校对话,与专门的客服人员联系,更加快速高效,思想政治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对维护学生的信赖大有帮助。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公众号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精力,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该项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梅,许楠.新媒体传播形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新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2).
[2]何琳,陈江华,宁波,邓叶芬.新媒体时代校史校情“立德树人”教育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
[3]孙长明.论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建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