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瑾
【摘 要】語文是学生各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指引学生学习语文。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重成绩、轻阅读的问题非常严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有效融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品味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想象、激活体验,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走入阅读过程,感受语文的多重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阅读;应用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在立德树人理念深入推进的今天,语文承担着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但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单薄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文本细读,推动学生靠近文本创新挖掘,提升学生阅读有效性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有效基础。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
语文是伴随学生一生成长的核心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文化学科,语文本身具有多重魅力。但是当前很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标,对于语文的重要性不能充分认知。大多数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的需要,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他们更迫切希望的是学得一门技术,这就让语文为专业课让路的情况时常发生,这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多重困境。
(一)学生自身对文本的阅读意识不强
高中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课程的知识体系日趋复杂,难度显著增加,很多学生本身语文基础比较差,对于一些长篇、有难度的文章,学生明显缺乏阅读兴趣,即使是教材收录的课文,学生也很少阅读,甚至从未完整、系统的阅读过。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一门技术比学习语文更加容易,也更加重要,因此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专业课学习,但是却忽视了阅读的过程,这些都影响语文的育人价值的有效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彰显
语文课堂阅读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切阅读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而构建。但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都有较强的讲解分析欲望,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研究非常细致,他们有着丰富的阅读体验,迫切希望与学生分享。但是因为学生本身并没有投入阅读过程,对于文本也缺乏思考,所以很多时候,阅读课堂变成了教师个人的展示课。学生的阅读意识不能有效调动,教师讲解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文学常识、背景讲解等又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课堂的互动氛围不能有效调动。
(三)网络影响了学生文本细读的耐心和习惯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呈现在大家面前。除了手机、电脑、平板等新型电子设备之外,各类娱乐软件也逐步走入学生的视野。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开始倾向于影音聆听、碎片化阅读,而对文本细读渐渐失去信心。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刷抖音、看视频,但是却没有耐心去阅读一篇文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的多种阅读方式仅仅变成了一些笔记或条条框框,并没有深刻融入学生心底,学生阅读的耐心被慢慢消磨。同时,独立阅读过程中学生难以获得丰富的体验,更难以在思想层面产生有效的对话或碰撞,文本细读的氛围难以有效构建,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二、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实施策略
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有效途径,文本细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好先导作用。同时依托师生对话,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点拨,鼓励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们沉入文本灵活细读,将各种解读方法有效运用。
(一)教师先读,为学生做好细读铺垫
在文本细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好先导作用。深入文本,挖掘有价值的关键点,确定细读的切入点,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投入阅读过程。对于每一篇文本,教师都要重视细节的研读。依托文本细读,让学生获得意义理解的同时,在情感层面受到有效的熏陶。通过细读、对话、交流,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敏感度。
教师先读可以为学生独立阅读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做好有效的教学预设,针对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发现的点深度揣摩。尤其是对于学生不易发现或者研读不够的点,教师更要设计好引导语。在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让学生自主发现阅读结构,进而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文本细读不仅涉及了语法、谋篇、遣词造句,文本细读更要让学生多思考怎样写,为什么,写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推动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在文本细读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感受文本的诗意与情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知细读的多元化价值,依托文本细读,让学生在文化视野、语言能力、审美意趣、文化境界等多方面获得有效的提升。
(二)充分细读,让学生有效把握文本魅力
文本细读落实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针对学生阅读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声诵读,通过字正腔圆的阅读和演绎,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可以逐步加深。当学生能够流畅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能有七八成,这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意,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单纯架空文本而理解。结合文本的长短,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检查,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语音打卡等形式将自己阅读成果有效分享。通过形式多元的阅读互动,保证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这样就可以为文本细读做好有效铺垫。
以《祝福》这篇文章的阅读为例,在学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重点的语段,如对祥林嫂进行肖像描写的四个语段,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如这些肖像描写分别对应祥林嫂几岁的外貌,她的样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如果你是祥林嫂,你的内心会想些什么等等,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本,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作者设计的故事情节,学习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外貌的方法,了解作者所塑造的祥林嫂的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理解本文的立意——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反封建的必要性。在这篇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文章的理解,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品味语言,彰显出文本自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