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摘 要】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分层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老师根据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才能更好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深度学习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而深度学习是弥补这种弊端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适当教学方式。而分层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分组教学和能力教学,旨在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一、立足学生主体,完善深度学习
老师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时,要明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通过分层教学法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组,然后调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外的指导方法,实现全体学生进步的目标。例如,老师可以把一些学习优秀的分成A组,偏重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扩宽其知识面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习能力中等的分成B组,对他们加强相关数学题目的训练,从而提高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C组,注重他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旨在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分组还需要注意各个组之间的学生平衡,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或者懒惰的心理。而对于分组,这个组别的人员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时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来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建深度学习内容,制定分层教学内容
学习是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对于不同组别的学生,他们所学内容的掌握度也不同,所以深度学习是相对来说的,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所以在老师制定教学内容时,应该由浅到深,由简入繁。首先先讲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引起C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促进B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最后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A组学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辅导,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
学习不光是从课堂上学习,还需要老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辅导,增加学生的深度学习。分层辅导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脑中的问题。例如:A组的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比较深,难度比较大,对思维要求比较高,老师可以把A组的学生聚集到一起,进行专门的辅导,在相互交流中使老师和学生都获得收益;对B组学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辅导,让大家在一起讨论老师提示引导,促使他们相互的取长补短,慢慢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C组的学生采用个别的辅导方式,做到优先辅导、优先批改。在辅导方式上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让老师辅导A组的学生,A组的学生辅导B组的学生,B组的学生辅导C组的学生,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彼此的关系更亲密,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度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价分层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如果老师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天分。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给他们的评价也应该是不同的。例如:对于A组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严厉性评价,以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促使他们谦虚向上,更加严谨,不断超越自己。对于B组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揭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又要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C组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鼓励性评价,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下,制定分层教学的方式,通过落实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来进行分组分层,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这个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淑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苑教育,2018
[2]杨国田.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教育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