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古诗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观念建立的初始阶段,正确引导初中生进行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古诗文中传达出的美好景象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能使教学更有深度,实现教学的理想化目标。
【关键词】农村地区;古诗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8-0173-02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Especiall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ncept establishment. Correct guid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s can not only let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cenery conveyed in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s and the rich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authors, but also make the teaching more in-depth and realize the ideal goal of teaching.
【Keywords】Rural area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Optimization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的语文教学得到了关注,尤其是对于教育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更要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全面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寻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本文以农村地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农村地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化与转型进行探讨。
一、农村地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相对简单
在当前农村地区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由于农村地区的地域等原因,缺少对于古诗文的正确认知,因此,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上仍然采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且陈旧,一般教师普遍先对学生进行生字、生词的讲解,再让学生自行进行古诗文的原文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再来指出其错误之处,最后为学生讲解古诗文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古诗文的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问题,之后为学生布置背诵任务以及默写任务,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种模式化且简单化的古诗文教学行为,不仅使古诗文本身失去了价值和情趣,还大大弱化了古诗文对于教学的影响和地位。
(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也越来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实施。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来说,对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还是有所欠缺的,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教学的理念和观念依然是以往的旧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行为上没有相应的改善,仍然是主导着教学,学生也还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自己的主观学习意识,只会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对古诗文也只是刻板的知识领受,毫无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的主体理解意识得不到发展。
(三)教师教学理念过于滞后
农村地区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理念还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过于严重,教师把教学古诗文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了教学的首位,而非对于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或为了应对考试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对古诗文有机械的重复性的记忆,而非学生主观意识上的古诗文鉴赏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过于强调背景和表现手法,忽略学生对诗词的深入体验,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提升,古诗文教学的特色逐渐丧失。
(四)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很多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技术没有得到运用,大部分学校没有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的投放,教师还是沿用以往的板书和口头讲解的形式,对于相对抽象的知识往往表述不明确,学生领会得不及时,在硬件教学上缺乏应有的重视性,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文中内在的美感和情感,课堂较为枯燥、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水平也得不到很好的进步。
二、农村地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化与转型的有效举措
(一)改变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一般都是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导进行的知识导向,是很强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没有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渐渐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学习,学生的接触面变得广泛了,以往的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枯燥感,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形成最高效的教学辅助,让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更加立体化。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农村地区的初中教师在古诗文的讲授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点,在古诗文的授课前可以先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先有初步的自主学习意识,再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深入知识,让学生对知识和古诗文的表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三)改变作业的布批要求,巩固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授课方法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课后的知识巩固和作业布置,并且在布置作业之后还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判,让作业形式的知识巩固和联系不只是简单的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只讲不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并且给予及时的检查批改和讲评纠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及时的掌握,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举一反三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重视教学的知识构建,关注学生的起点
目前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主要弊端就是知识的重复性高,教学的各个学习阶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状况。因此,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要关注各个学段的教学形式和教材的内容,对于各阶段的教学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做到有效的衔接,不断地了解和提升自身对于古诗文以及古诗文化的基础知识,对于出现重复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或者巩固,利用学生对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进行教学上的提升和内容上的创新,分析不同古诗文之间的背景和主题以及写作手法的差异性和共同性,以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学会从基础知识掌握去构建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学习模式,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文的教学不能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模式上,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准,选择合适的古诗文教学策略,并且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出高效的古诗文教学方式,创新和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优化与提升,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深厚和丰富的古文积累,进而提升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新课改下初中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管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2]吴晓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好家长,2016(11).
作者简介:孔令邦(1993.03-),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