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显敏
【摘要】创新能力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开展相关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了讨论,有助于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语文学科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占有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教学重点,站在学生视角思考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高标准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意义非凡,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和创新,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总结如下。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迎合社会发展趋势,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使其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其中,创新型人才对各行各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黄金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结合学生特质,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教学体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本质不同,比如创建教学情境、开放教学空间等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向往,为开展高效课堂提供便利条件。
三、小学语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教学目标。若想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摒弃应试教育思想,注重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只有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一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能不均衡,理论知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虽然考试成绩比较差,但是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应改变“分数至上”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优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蔼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自我创新,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逐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很多教师一味追求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没有意识到构建创新氛围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过于强调课堂纪律和学习规范性,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若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想法和优势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树立学习自信心。
从教学实践来看,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前提是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要素,尽可能保证课堂的开放性。教师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学原则,避免枯燥古板的课堂纪律性要求,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再加上心智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理解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时刻去批评或纠正,就会很容易打击學生的创新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语文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翻译后要积极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真实想法。每个学生的思维意识存在很大差异,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杨家小孩没有礼貌”或者“杨家小孩反应特别快”等等,与问题答案相近或完全不同,那么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思维活跃这一优点,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避免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言积极性,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定有效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思维逻辑不够缜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挥,尤其是在启动创新的那一刻,学生往往找不到基点和方向,不知道该思考什么、做什么,自然就无法完成创新。因而,要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教师可多采用抛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策略,通过设定有效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目标方向,使学生进行有目的、路径清晰的创新思考。并且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比较强的特征,问题引导法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高效。
比如在阅读了课文《手指》之后,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五个手指各有特征,各有什么用途?这篇文章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样,如“尊重每个人”“团队合作”等等。教师接着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五根手指的特征,分别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哪个团队中发挥作用?你还能模仿课文说一说人的身体上其他部位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吗?”这一组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考方向,从而完成创新思考。
(四)加强合作与探究的有效融合,开辟创新教学思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减少教师的指导和管控,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知识、思维、经验存在局限性,小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挖掘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开放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合作、探讨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弥补个体缺陷,切切实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比如在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中,在对漫画作品进行解析时,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思维存在局限,可能出现较真或不理解等问题。对此,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分享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广,能够给学生的漫画创作提供良好启示。不难看出,合作与探究相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集体成员共同努力下,拓展创作新思维。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造新颖的课堂教学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教材讲解和黑板板书传授知识,教学内容枯燥单薄,难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形象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为学生建立一个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比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授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泼水节”的视频,建立教学情境。受视频中活泼欢乐气氛的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教授课文的同时展示关于泼水节的图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既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又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师对此应该加以重视。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征、经验水平等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设定有效问题,加强合作与探究的有效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全新的课堂体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何雄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1):128.
陈怀亮.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上),2019(12):20.
劉永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169.
魏金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3):107.
周双兰.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智慧,2019(29):143.
曹玉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2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