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探析

2021-08-06 03:26崔景贵乔月静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院校评价

崔景贵 乔月静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唯分数、评价过程重结果、评价方式多批评和评价主体偏教师等问题。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坚持为积极而教、与积极同行的信念,着力扭转职业院校消极教育评价,实现职业教育评价的积极回归,以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院校;学生;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6-0074-05

2021年4月12—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办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出要摆脱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学生发展的有效机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评价机制。创新教育评价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许多职业院校都在着力审视、修正和完善自身的学生教育评价体系。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开始在心理学界兴起的新型研究领域,侧重研究关于人自身的积极心理因素,倡导关注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环境建设。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观念是一种积极为主、积极优先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相契合,两者都强调研究个体的积极力量、美德和潜能。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推进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旨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评价体系,能为日后职业院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积极成长、成人与成才。

一、积极回归: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的心理意蕴

职业教育以促进学生品质、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则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应注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科学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也是必要的路径之一。积极教育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能够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积极力量,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向关注人的幸福成长转变[1]。这就要改变传统观念,走出消极评价误区,构建积极的学生评价体系,培养积极自信的学生,发展积极优质的职业教育,走向积极评价的新阶段。

(一)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的理性反思

1.唯分数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完整的人”的观点,认为看待一个整体的人不能仅仅关注知识能力方面,还包括极其重要的情感和意志方面。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在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会产生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希望被人尊重、认可与接纳,之后才会进一步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自觉发挥个人潜能,追求并实现理想。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基础较为薄弱,考试成绩普遍不理想。他们所接受的评价内容几乎仅限于考试分数,不够全面,其自身的努力、进步、技能、美德等优秀品质被埋没,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及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激发自我实现的热情,学习上自信心缺失,学习成绩一降再降。

2.评价轻过程、重结果

新时代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评价也应该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学习评价,还是依据终结性的考试结果,能力评价依旧定位于做某件事的结果,从未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在做某件事表现出来的细小成功,局限于最终结果,漠视了学生的积极潜能[2]。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对他们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势必会影响其全面健康发展。

3.评价方式少鼓励、多批评

美国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指出:“评价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方式还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一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持有评价等同于严肃批评的错误观念,评价方式多以批评教育为主,过于强调和夸大学生的错误,未深入到反馈和激励环节,没有发挥评价的真正价值与作用,致使学生自卑,害怕犯错,失去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优秀的表现也不善于给予表扬和赞美,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教育评价失去了积极意义。

4.评价主体偏教师

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大多是由教师评判,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在引领,呈现单一的评价主体,对职业院校学生评价往往不够全面与客观[4]。有些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教师经常会产生“不好教”“不好管”“不好带”的厌倦感,逐渐失去耐心,教育评价方式变得简单粗暴和生硬,相对应的是职业院校学生逐渐失去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自評互评权利被剥夺,自我评价体验缺失,全面发展也受到阻碍。

反思当今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评价,可以发现评价依旧以消极评价方式为主导,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滞后,不适合当今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单一化、评价方式粗暴化、评价反馈延时化等问题。为此,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鉴定和引导功能,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评价,通过积极反馈与激励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积极评价的作用

评价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职业学校教育要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反馈功能,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1.促进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得到逐步完善,而相比之下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体系弊端却日益凸显。学生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果,也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效果。职业院校应探索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方法,施以适当的评价方式,摆脱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坚持以积极的评价标准衡量职业院校学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职业院校稳步前行,健康发展。

2.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发展

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需要积极评价。职业院校学生自我认同感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面对事情“不会做”“不敢做”“不愿意做”,不勤于动手动脑,教师和社会的消极评价更是磨灭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校不被教师喜欢,到社会不受企业欢迎。职业院校学生要摆脱自卑心理,需要积极评价。当面对悲观、自卑、失败、退缩的学生时,教师要施以援手,耐心开导,积极鼓励和赞美,让学生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前进,勇于尝试,体验成功。赞美就是信任和期待,学生得到教师的信任,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就会主动学习。同时,社会要营造对职业院校学生不歧视、无偏见的正向氛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职业院校学生,善于给予赞美的言语与肯定的眼神,给予学生自信,赋予学生满满的正能量。

二、积极主导: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的心理理念

积极主导就是以积极评价为主体,坚持为积极而教、与积极同行的信念[5],实现职业院校学生评价观念转变,用积极的眼光和视野看待及对待学生,用积极的行动促进学生的发展,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学生的学习成长,用积极的评价言语助增学生的自信心、美化学生的心灵。从积极心理学视野进行学生教育评价创新,要以提升幸福感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积极人格、积极情绪、积极成就与积极人际,全面实现和持续提升人生幸福感。

(一)塑造积极人格,提升心理幸福感

人格完善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幸福的关键。积极人格是个体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只有不断探索自身的潜能、发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成功构建,进而提高自身幸福感。积极人格容易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在对职业院校学生实施教育评价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优秀品质,激发自身心理优势,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心理品质,发挥潜在能力,建立自尊、自信以及自我效能感,构建起稳定的积极人格,促进积极认知,积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自我,提升心理幸福感。

(二)培养积极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森根据积极情绪的作用原理,提出“积极情绪的螺旋式发展”,即积极情绪可以影响并拓宽人的视野和行为,这会成为个人可持续的有效资源,这些资源又反过来影响和促进人的积极情绪、认知和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增强幸福体验[6]。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他们一直都在接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评价,这些“声音”挥之不散。当他们接收到外界的言语赞美与表扬时,他们便会收获被理解、被肯定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随之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到幸福;反之则使其陷入自卑与苦恼。因此,在对职业院校学生评价过程中,要坚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解、评价职业院校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提升主观幸福感。

(三)训练积极成就,提升精神幸福感

成就动机是由美国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方面将会更自信、更积极、更幸福。职业院校学生要加强成就动机训练,培养积极成就。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鼓励式教育及评价。教师应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勇敢、自信,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对他们的失败加以安慰、鼓励,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成就,让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敢于尝试,积极体验成功,努力提升幸福感。

(四)构建积极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幸福感

人际关系是决定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积极关系组成的,每个人只有积极地对待他人,具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才会安宁,人类也才能幸福[7]。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质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被他人积极对待的心理需求人皆有之。”学生作为职业院校教育主体,这种心理需求更加强烈。他们希望受到周围人的关注与欢迎,与之建立起亲密、积极的人际关系。评价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消极的评价会让他们失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失去与教师积极沟通的主动性,失去与同伴和睦相处的热情;反之,积极的评价代表着对他们学习成果以及个人的认可与肯定,能够激发更多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主动,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主动拉近与教师之间、与同伴之间的距离,主动构建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从而也更有利于自身成长成人成才,收获社会幸福感。

三、积极优先: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的心理策略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对职业院校学生评价应树立积极的教育评价观念,倡导“积极优先”。积极是一种态度和品质,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策略。积极优先就是秉持积极的态度,对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时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用积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态度指正和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善于发现和发挥自身的特征优势,建立自信心和自尊感,消除心理发展障碍。积极优先评价理念,让人们能够更理性、更积极地看待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优势,促进学生成長为人格健全的职业人和人格积极的现代人。

(一)善用积极认知方式

积极认知即积极思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职业院校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积极认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周围事物的积极面,积极与周围人建立亲密关系,积极融入集体,激发学生发扬自身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的善良品性。其次,教师也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自信向前,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情感得到丰富。

(二)善用积极言语表达

《给教师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一书提出:积极言语代表对学生的关爱、尊重、赞许与信任,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与行为,尤其是对于情绪敏感的职业院校学生,他们自尊心强,希望赢得认可和接纳,渴望听到赞扬与鼓励。教师对学生要善用积极言语的积极评价方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不吝啬真诚赞美的教育言语,善于对学生一个日常的举动、一个小小的进步“点赞”,善于对学生说“你真棒”“恭喜进步”“再接再厉”“你肯定能行”,从而产生良好的言语效应,营造积极和谐、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学习体验,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收获自信心与幸福感。

(三)善用积极暗示引导

暗示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积极暗示就是通过暗示增强人的自信、勇气与快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积极的暗示能够集中人的注意力,改变人的情感和行为。积极暗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力量,教师要善于进行积极暗示引导。首先,可以使用言语暗示,如“你可以的”“你做得非常好,继续做”等;其次,可以使用动作暗示,如一个肯定的大拇指、一个认可的点头等;再次,可以使用表情暗示,如诚意的微笑、期望的眼神等;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问题坚信“我能行,我可以做到”。这些积极暗示能激发职业院校学生无穷的正能量,挖掘學生的潜能,引导其更好地成长。

(四)善用积极沟通交流

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有沟通,才会有了解,才能正确认识与判断一个人。要全面且正确评价职业院校学生,在社校之间、校师之间、师生之间都要保持及时、愉悦、耐心的积极沟通。教师应主动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用心读懂学生的心灵密码。职业院校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目前是什么样的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培养人”的基本问题,秉持积极教育评价理念,采取积极教育评价措施,切实实现教学目标。职业院校教师更需要融入学生中,善于洞察、倾听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和心理现状,做学生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和激励者,帮助学生找到成长的存在感和方向感,为学生营造自由、信任的积极环境,指引学生坚定、自信、勇敢向前。

(五)善用积极期待效应

美国心理卫生学者阿考夫(Abe Arkoff)曾指出:成长是“在渴望的方向上取得的变化。”[9] 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正向能量。它能让人产生自我价值感、自尊自信和一股向上的动力。期待还可以给予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的支持感。有一位职业院校班主任在开学时就对学生说“你们只要不惹事就行”。如果教师对学生仅仅是这样的期待,学生怎么能取得进步呢?只有积极期待,才能换来积极的教育成果。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转变对学生的教育偏见,善用期待效应,多用积极期待,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爱心,给予每一位学生信任与支持,才能有力感化学生,同时助力学生找回自信心,进行自我激励。

(六)善用积极关心关注

首先,积极关心关注要面向全体职业院校学生,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和主观臆测,对待全体学生平等、公正、耐心、关爱,不歧视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其次,积极关心关注要面向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实用技能、情感、态度,善于察觉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情感变化,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展现自身闪光点。要重点关心关注学生的积极人格与素养,如文明习惯、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工匠精神等的养成,专业学习力的提升,积极向上的心态培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积极心态、自我、情感、品格和积极职业素养的“积极人”。

借鉴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智慧,摆脱传教育评价观的束缚,坚持教育评价的积极性、多元性、过程性与发展性,善于运用积极回归、积极主导、积极优先的教育评价理念和策略,充分发挥积极教育评价的“指南针”作用,聚力提升评价成效与育人水平,建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为适合的职业院校积极教育,必定能够培育和成就更多人生出彩、人生和谐、人生幸福的职业院校学生。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朴雪涛,赵婷婷,等.笔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21(1):13-25.

[2]谢云天.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生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3(13):32-33.

[3]王倩.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J].科技信息,2012(8):79-80.

[4]陈宝琪.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引擎”创新[J].教学与管理,2018(12):119-121.

[5]崔景贵.为积极而教: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J].江苏教育,2017(56):7-10.

[6]罗佳.积极教育的发生、发展与展望[J].教育导刊,2017(11):23-26.

[7]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06-111.

[8]班华.以儿童的方式实施积极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3(8):19-22.

[9]郭振东.“积极教育理念”: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幸福导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54.

(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职业院校评价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