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喜纲
摘要: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可以直接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融通,对于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组织教材,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构建教材体系,组建多元教材建设团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教材呈现形式,实现教材的交互式、立体化和动态化等方面,阐述了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思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了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流程,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信用、职业院校与教师的主体地位、配套保障和激励等方面,对教材建设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1+X证书;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6-0017-05
一、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于1993年提出制定各种职业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以来,人们已经普遍认同,由于职业标准源自生产一线、源自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因此成为劳动者求职、任职和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重要依据。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制度是在职业院校原有“双证书”制度实践基础上的新制度,其中“1”即学历证书,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从事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X”即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主要目的是形成学生特定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引导其不断拓展和提升,形成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1];“+”意味着两类不同证书的融通,这不仅是指学生需要在校内学习期间同时取得两类证书,更重要的是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验实训、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消除两类证书的壁垒,使学生在圆满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后即可取得两类证书,以拓展其就业创业本领。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其落地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由于学历证书具有系统性,因此将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评价方式等以内嵌的方式融入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构,是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的基本路径[2]。
职业教育教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基本载体。职业教育教材除应和其他类型教材一样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外,还应突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所具有的特色,即紧密对接职业标准、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涵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标准规范和职业素养。既然职业教育教材需要对接职业标准,而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需要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构,那么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与专业课程融通的职业教育教材,以教材及相关配套资源的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对于1+X证书制度的快速落地和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思路
(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组织教材
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是整个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一部分,是职业教育作为学历教育和类型教育的基本载体。因此,基于1+X證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能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为中心,更不能是考试题库、相关知识点及技能操作的简单堆积。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在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培养岗位特定职业能力的同时,必须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职业教育教材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此外,应注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普适性和拓展性,引导学生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跨行业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在职业岗位发生技术升级或变换后,有能力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构建教材体系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其内容通常涉及到职业院校传统学科体系中的多门课程,因此,在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应打破原有的学科结构体系,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职业岗位确定课程,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意理清职业活动中相关对象、内容、工具、方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而完整的呈现职业岗位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整体的工作逻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分级的,各等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这与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相吻合。在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应针对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分别开发教材,并注意不同等级教材的系统性,既要有机衔接,又要避免简单重复。这样不但可以满足由入门到提高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等不同学段教材在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重复和脱节的问题,有利于职业教育各个学段在人才培养上的贯通。
(三)组建多元的教材建设团队
结合1+X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组建由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行业企业专家、职教课程专家和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的教材建设团队[4]。其中,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主要负责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鉴定考核方法等引入教材;行业企业专家主要负责将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引入教材;职教课程专家主要负责根据职业教育的相关教学理论,使教材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保障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主要负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把握教材的可用性。此外,由于需要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因此在教材建设团队中还应包含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教材资源体系的协同性。
(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教材呈现形式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描述和组织,从而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职业能力。在工作任务的选取中,一方面应注意典型性,即要体现该职业岗位区别于其他岗位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性,即要涵盖该职业岗位的工作活动领域和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编排上,要注意既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又要体现职业岗位的工作逻辑,满足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求。
在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应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学对象、教学方式等优化教材的呈现形式,使之更便于教学应用。例如,如果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到的操作规程较为繁杂,需要设置的设备及参数较多,则可采用工作手册式的呈现形式;如果职业岗位的发展和技术更新较快,所涉及的同类设备或产品的品牌较多,或者对个性化的要求较高,则可采用新型活页式的呈现形式,便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5]。需要注意的是,教材的呈现形式与内容要相匹配,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灵活选用,避免生搬硬套。
(五)构建交互式、立体化、动态化的教材体系
在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注重与学生学习和实训的交互。例如,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编排中,可以穿插设计一系列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同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对相关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的巩固和拓展,可以是对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应考点的模拟,可以是对工作任务从准备到完成整个流程各关键点的记录,也可以是学生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与反思。通过这种设计,使学生在完成每项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与教材充分交互,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引发其不断思考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且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内容直接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材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应高度重视配套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由于职业院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在配备必要设备和实训环境条件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学生带来最为直接的体验[6]。因此,基于1+X证书职业教育教材的配套信息化资源,不应是授课录像等课堂教学过程的二次重复,而应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其建设重点应集中为抽象知识点的形象化展现、复杂技能操作点的过程化展示、工作情境的虚拟现实体验、学生与教材交互资源的补充与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模拟测试等。
此外,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其内容要随着产业发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职业岗位活动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变化等及时进行更新。因此,在教材出版后也要密切注意相关的发展和变化,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即时性,通过补充信息化资源,克服出版周期的限制;另一方面应制定完备的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周期(一般不应超过3年)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发生重大调整时,对教材及其配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修订。
三、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流程
(一)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析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会议交流、资料收集等多种手段,对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企业用人要求、发展路径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划分、申报条件、技能要求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材定位
研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对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析,确定教材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包括教材的培養目标、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等级、适应的职业教育学段和专业、可替代或置换的专业课程教材等。
(三)确定教材基本框架
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应以相应职业岗位的基本工作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框架和载体,在设计时既要符合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要求,又要保证涵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各项内容。基本工作领域是对职业岗位活动的顶层划分,划分时可以依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或工作流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或工作对象,每个基本工作领域应是一个较为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或工程项目。每个基本工作领域由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选取的工作任务都要源于企业岗位工作的真实任务,除典型性和全面性外,还应考虑各个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独立性和阶梯性,明确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
(四)内容编排设计
在教材基本框架确定后,应完成具体的内容编排设计,内容编排设计通常可通过样章来呈现。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可由若干基本工作领域组成,每个基本工作领域可包括工作领域描述、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指导等内容。
工作领域描述部分主要给出本部分对应的职业岗位职责、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及其在整个职业岗位活动中的位置,使学生明确在该工作领域中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和需要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每个工作领域包含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任务目的、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等内容。其中,“任务目的”部分是本次工作任务应实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及其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任务导入”部分是根据真实企业工作场景、岗位职责等,给出需要学生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任务分析”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前期积累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工具、环境、方法、步骤等进行分析;“相关知识”部分给出本次任务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完成任务所需的技术要点,同时要兼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和职业岗位发展的要求;“任务实施”部分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的实际过程进行记录,并对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技术要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思考和探究;“任务评价”部分是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任务拓展”部分是需要学生课后独立完成的新的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技术和操作方法的迁移、巩固和提高。
每个工作领域应给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指导,该部分可包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中的相关要求、测试要点、考试真题和模拟题等,使学生可以检查学习效果,并为其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材内容编写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内容编写时应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通过表现形式上的直观和多样,以提升教材的可读性。另外,在文字叙述中可多采用启发的方式,也可将问题、练习、测试等穿插到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中,以提升教材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信息化资源建设
一般来说,信息化资源建设应与教材内容编写同步展开。在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时,就应该确定其所包含的内容哪些适合于纸面图文呈现,哪些需要通过信息化资源进行补充和扩展。信息化资源的具体展现应根据其内容灵活的选用微课、短视频、动画、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在线题库等形式。由于信息化资源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通常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提出具体需求并进行脚本设计,另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将其实现。由于信息化资源与教材配套,因此在教材中的相应位置可以通过二维码或其他方式给出可调用信息化资源的链接。
(七)教材审核与试用
为了保证教材质量,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邀请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通常教材审核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完成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编排设计并确定样章后,应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在教材整体内容完成后,再组织专家做进一步审核[7]。另外,在教材初步完成后,应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用,以考察其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审核和试用,可以及时听取同行专家、一线教师、学生的建议,从而使教材得到优化和完善。
四、教材建设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信用
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設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基础,因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信用将直接影响教材的建设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信用主要是指其是否符合整个行业的岗位需求,是否适应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是否得到整个行业的普遍认可,是否真正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证书建设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对证书开发、培训、考核等各环节的监管,保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信用。另外,在教材建设中应注意对同一职业岗位的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信用评估,在全面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必须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紧跟技术发展,适应就业需求。
(二)职业院校与教师的主体地位
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促使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主动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培训评价组织可以借助证书培训和考核拓展自己的业务,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标准制定为自身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8]。然而,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培训评价组织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主导地位,很多职业院校也仍主要采用考前集中突击培训的备考方式,在市场化条件下甚至会出现收取高额培训费用、捆绑销售实验设备、人为降低评价考核成本等情况。1+X证书制度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各项内容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也应突出职业教育作为学历教育和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充分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明确职业院校在面向校内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不能以职业技能考试教材取代专业课程教材,明确职教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在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及相应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结合区域优势和教学实际建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教材和课程。
(三)配套保障和激励
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既要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既要建设教材内容及配套信息化资源,又要进行及时更新和修订,其对编写人员的要求高,而且工作量大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编写教材在职业院校高级职称的评审中几乎没有作用,从而使高水平教师在教材建设中不愿投入精力,特别是选用数量少的专业课教材建设。因此,在教材建设中需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机构、行业企业、出版社等相关各方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配套保障和激励机制,保证资金投入,充分调动职业院校教师及相关专家的积极性,以提高教材的建设质量。
综上所述,2019年12月出台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凸显了教材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基于1+X证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不但可以使教材建设真正建立在以职业岗位活动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中心的工作知识基础上,使教材质量得以切实提高,而且还可以直接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融通,对于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由于1+X证书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而不同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静,周世兵.1+X证书角色与功能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19(7):152-155.
[2]张培,夏海鹰.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逻辑特征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35-41.
[3]杜德昌.教材改革: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1-14.
[4]许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7):32-40.
[5]李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背景下的教材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42-45.
[6]林茂.教材出版与职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成效解析——以项目任务制和融合式教材为例[J].职教论坛,2019(10):65-68.
[7]田晖,张铭命,刘波.中职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医药学校教材开发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49-52.
[8]吴南中,夏海鹰.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基本流程及其质量保证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24):26-32.
(责任编辑:刘东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