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热点问题,在现有的三级课程体系中,如何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真正有效落地是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将实践基地、中小学校及学生家庭三条育人渠道紧密结合,使基地、学校、家庭三者共同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以解决中小学校劳动时间和劳动场地不足、劳动教育课程零散化、劳动教育无法常态化开展以及劳动教育缺乏衔接等问题。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三结合两融合
【作者简介】丛宏,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主要从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及教学方面的研究。 2020年3月20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后,与之配套的纲要、政策相继出台,劳动教育成为当下的教育热点问题[1]。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尽管在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已经出台或印发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纲要、实施策略等,在部分地区也涌现出很多先进的优秀案例,但从总体来看,中小学劳动教育还未能真正有效落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落地进行了探索。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落地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现有的三级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属于劳动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劳动场地,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无法常态化开展。然后,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交叉、重复,且中小学校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因此,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活动化、零散化、碎片化等现象,学生无法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最后,劳动教育缺乏协同实施机制,基地、学校、家庭等各实施机构未能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如各方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分别承担哪些职责、任务,着重开展哪些方面的劳动教育,如何有效衔接以避免内容重复或遗漏,如何协同实施等,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明确。
二、“三结合两融合”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落地
在处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问题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秀玲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做好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两者的有机融合。在这一“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围绕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三结合两融合”路径,从而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地。
1.“三结合两融合”的概念
“三结合两融合”是指将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将实践基地(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农场、企业等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中小学校以及学生家庭三条育人渠道紧密结合,通过课程融合、渠道结合,多方联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以解决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落地面临的问题。
2.“三结合两融合”的目标和价值
“三结合两融合”的目标和价值体现在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运用到劳动教育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组织和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开发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适合基地、学校、家庭实施的,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深度融合,建立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基地打通,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合联动机制,促进劳动教育真正落地。
3.“三结合两融合”的实施框架及操作要点
根据“三结合两融合”理念,笔者总结了“三结合两融合”的具体实施框架(如图1)。
在构建“三结合两融合”路径的过程中,操作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两融合”课程开发要结合地方特点进行分类开发,关键是要编写相应的学生指导手册。如图1所示,“两融合”課程开发首先要梳理汇总已有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着重分析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叠部分。然后依据相关文件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厘清分别适合在基地、学校、家庭开展的劳动教育内容。例如,基地具备劳动教育的资源和场地优势,可以以生产劳动和职业体验劳动为主;学校和家庭具备常态化的优势,可以以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同时结合地方特点进行整合、优化和提升,或者开发新的劳动教育课程。最后是要编写适合基地、学校、家庭三条渠道开展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包和学生指导手册。这样,学生无论是在基地、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可以在手册的指导下,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第二,基地、学校、家庭“三结合”整体实施要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定期汇报展示,注重横向交流。“两融合”课程体系已经明确了基地、学校、家庭各自应该承担的劳动教育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进一步明确基地、学校、家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劳动教育的时间节点,分别制订相应的监督考评标准,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成果汇报展示。不仅要面向学校、学生进行优秀劳动成果评选,而且要联合各地共青团、少工委等部门,面向基地、家庭开展“十佳劳动教育基地”“优秀劳动教育家庭”等评选活动,组织基地、学校、家庭代表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榜样激励和横向交流推动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基地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多方联动形成共育合力。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威海市现有三所公办校外实践基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与中小学校相比,具备相对完善的劳动教育场地、设备设施及课程体系。基地中开设了蔬菜、花卉、果树、粮食等种植类课程,金工、木工、模具加工等生产劳动课程,面塑、烘焙、烹饪、喜饼等生活劳动课程,3D打印、激光雕刻、物联网等创新型劳动课程等。因此,中小学校无须再单独开设这些课程,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校园劳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开展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指导家庭、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等。
三、“三结合两融合”实施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的具体负责人推进落实
“三结合两融合”单靠一所学校、一个基地是很难完成的。可以依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来整体推进实施。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员或者这方面的名师、名家工作室成员都可以胜任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因为他们既熟悉本区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师资情况,也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既能成为沟通基地、学校及家庭的联络人,也能作为各方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和观察员;既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课程体系,也能归纳提炼协同实施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区域范围内推广应用。因此,要确定具体负责人,确保“三结合两融合”能够推进落实。
2.先选择部分基地、学校、家庭进行实验教学,再逐步推进,全面落实
可以依托当地劳动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品牌基地、学校,或者这方面的名师、名家工作室成员所在基地和学校。首先选择实验班级、家庭进行实验教学,并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同时在收集一手实验资料后,及时调整完善。然后由骨干教师、实验教师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示范引领、辐射推广。最后梳理在推广应用阶段取得的成绩以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再次调整完善“三结合两融合”典型经验,逐步推进,全面落实。
实践证明,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将实践基地、中小学校以及学生家庭三条育人渠道紧密结合,能够解决中小学校劳动时间和劳动场地不足、劳动教育课程零散化、劳动教育无法常态化开展以及劳动教育缺乏衔接等问题。通过更为广泛的基地、学校、家庭三者联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延展劳动教育空间,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素养,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落地。
参考文献:
[1]李红婷.劳动教育目标定位及课例分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3):67-70.
(责任编辑:罗小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