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评价在高中的教学实践中是一块短板,是师生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自评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自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到由学生主导学习进程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探究者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主观题自评训练表的使用和对七个问题的反思,学生就能对自己的答题思路和学习方式加以改进,教师也得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性地对原本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关键词】自我评价;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付松锋,高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教研员。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A类重点课题“跨区域跟岗研修对提升学校管理效益的实践研究”(2019A022) 一、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鉴别、反馈等功能。日常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更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因而容易忽视教学评价的教育和反馈功能,学生无法通过同学、教师的点拨和对自身的反思中得到启发。要知道,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教学评价应该通过评价引领、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唤醒其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非简单的传授知识。由于教师的评价对象通常是一个班级,因此不太可能给予每一个学习者持续且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最好的方式还是学生能够自我关注学习中的细节,注意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和连贯性,在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中不断自我校正。
美国教育测评专家Jan Chappuis在其所著的《学习评价7策略:支持学习的可行之道(第2版)》中谈到,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他提出了7种教学评价策略,每种策略背后各代表一系列连接评价和学习的教学活动。[1]传统的评价方式把评价和测试、测试成绩相联系,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7策略连接评价与学习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评价还能做什么。张肇丰和徐士强在其主编的《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一书中提到,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自评,在评价类型上则更重视形成性评价[2]。连接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评与形成性评价,是当今教学评价的新发展方向。
二、自评策略的实践
为了紧跟教学改革的大潮,教学评价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自评成为学生的学习常态。主观题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惯于自评的优秀题型,还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思维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助推学生提高主观题应答能力的同时,也要多使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方式,使教学评价落到实处。
(一)设计自评训练表
以主观题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首要任务是设计出合理的主观题自评训练表(如表1)供学生以题促学。
自评训练表是教师实施自评策略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和价值有三个方面。
其一,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教师在为训练表选择题例时,要注意贵精而不在多,最好7分钟以内就能答题完毕,要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厘清一个必考点或是高频考点。表1示范的例题选择了近五年高考常考到的财政与税收知识,既是高频考点也是常被忽视的考点,常常出现在主观题而非选择题中。主观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要将其所学的相关知识都搜索出来用于答题。为了将作答缩小到合理范围,表格的形式能迫使学生答题时多加思考、慎重作答,减少回答中的废话、空话,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其二,重新呈现思维路径和轨迹。自评“三问”可以起到四个作用。第一,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自评方向,使思维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绘制图示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梳理出来,绘制中如果思路有误学生第一时间就会发现。特别是考查由A推出B一类的证明时,图示对学生的推导帮助特别大。绘制图示时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只有認真全面地进行反思,自评对学生思维品质和答题能力的提高才能起效。第二是放大自评的空间,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答案虽是固定的,自评训练对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却是无限的,因此要重视自评。第三是突出“我”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感。学生的所做所答都是自己的选择,与自身的成长相关,认真答题反思就是对自己负责。第四,分析得分、失分的原因与寻找应对措施是紧密关联的,因此分析自己得分、失分的原因就是为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便于解决方案的拟定。
其三,让学生的答题充满仪式感和真实感。每个表格都是针对一类题、一个考点专门设计的典型训练题,收集了一张张表格就是积累了一个个典型题例的解题方式。相同的表格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条件反射,看到自评表就会不由自主地专注于对考点知识的回忆和对答题思路的自我剖析,让填表过程充满仪式感。此外,平日做题时容易忽视的细节,如字数规定和时间限制也会得到凸显。学生在自评时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答题情况因人而异,达不到要求就要重新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字数偏少没能填满表格是不是大意少答了得分点致使实际作答与标准答案产生差距。
(二)深入完善自评设问
完成自评表只是自评策略实施的第一步。将自评表用于教学实践时我们就会发现,由于空间、做题时间的局限,自评策略的实施还可以从各种维度再行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如果要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设问,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自评能力和思考能力,还需要学生在完成自评表后,站在更高的层面,从以下七个角度反思自己的答题。
1.是否明确题目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答题人应该能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认真审读问题,从一定层面看出命题者想要考核的知识与能力,以免因审题不慎回答错误。
2.是否明确问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拿不准考查范围,就无法正确找到需要运用的知识点,也容易在答题中漏答、错答知识点。只要能明确考查范围,该如何答题自然胸有成竹。
3.答案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是否紧密,是否确实能依托材料推导出答案?题目给出的材料一定有明显的指向,命题者不可能给出毫无意义或过于隐晦的信息让人推导。因此要能排除干扰信息,看出材料中蕴含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分别是什么,与什么知识对应,为材料与知识的组合论证做好准备。
4.是否能灵活运用相似题型的解答策略和方法来回答这一题?你还记得近年来这个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吗?之前的相似题与这一题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5.分析论证的过程中,自己的逻辑是否清晰而具有条理,全面而准确?论证是否能紧紧扣住问题进行论述,语言是否简明扼要?
6.你觉得自己的第一次作答哪些地方可改进?能否在现有答案的基础上再行修正和完善,实现1~2分的提升?
7.是否能准确理解标准答案,通过标准答案发现自己答案的缺陷?是否能通过标准答案倒推题目材料的设置特点,甚至其他的命题特点和规律?
通过提供以上七个具体的反思角度,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向得到点明,其反思就能脱离表面,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这样详细具体的评价能满足教师了解学情的需求,以学生的自评反馈作为调整教学的依据,从而获得最佳教学路径,推动问题的解决。比如只要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表达得准不准确,是否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就能知道学生是否做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只要反思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师生就能为自己找到改进的方向。
(三)师生、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
在完成以上两个自评环节后,师生、生生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依旧很有必要。师生、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其实就是形成性的评价过程,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反馈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反馈的各种信息,如学生听、说、读、练、评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案。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考核,更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集中考验。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之间的互评状态,注意学生自评中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与同学的互评和教师对自己的点评中反思自己的答题思路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疏漏,自己又要如何改进。总而言之,形成性评价环节的最终目标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使教学行进在发展和提高的轨道上。
三、自评策略实践反思
自评策略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输出质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实践自评策略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以下三点。
一是深入钻研评价研究。评价是一门学问,只有认识到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在观念上重视评价,从而更积极地使用和改进自评策略。只重视教学过程,却忽视评价过程,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只有深化对评价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切实有效的自评策略。对评价不甚了解、了解有限的教师,绝不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自评策略。
二是充分认识到自评的过程是一个繁重的脑力过程。毫无疑问,不断反思、评价自己答题的局限性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现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多做题而不是停留在一个题目上反复思考。自评策略的实践需要转变学习理念,更要具备付之于行的勇气。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说清自评的益处并在行动上多加敦促支持。只有教师带头重视自评策略的实践,学生才能转变观念,跟上学习方式改革的步伐。
三是自评效益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评价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想要深入实践一个评价方式,就要对评价体系有所认知。在对评价体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突破一个点,由点到面,带动面的发展,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地达到自评策略的全面提升。不要企图一开始就做到自评教学的全面到位,也不要满足于个别自评方式的簡单实施。具备大局观,但在实践中能根据学情逐步将自评策略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提升自评效益的最优解法。
高中阶段的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到由学生主导的转变,不能简单理解为让学生的学习地位产生变化,还要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文化的蜕变去改变课堂教学。这种改变要求由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对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路进行反思,而自评策略的实施就是促成这种转变加速发展的催化剂。学生对自身学习方式的思考是其成长的表现,也是其思维的修炼过程。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勇于尝试,志在远方。
参考文献:
[1]查普伊斯.学习评价7策略:支持学习的可行之道[M].2版.刘晓陵,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张肇丰,徐士强.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每日经济新闻.减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国税收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确保收支平衡[EB/OL].(2019-10-17)[2021-04-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648636851483762&wfr=spider&for=pc&qq-pf-to=pcqq.c2c.
(责任编辑:朱晓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