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干预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践研究

2021-08-05 15:52刘光明李调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干预中职学生

刘光明 李调

摘要:中职学生的年龄在15—18岁之间,心理从半成熟逐步趋于成熟,在这段时间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自我调节,会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因此,通过探索“心理援助”干预,形成一套有效应对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与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

关键词:心理援助;中职学生;逆反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C-0058-03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中职学生很多会表现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这种行为表现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青少年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群体。如果在这个阶段,学校、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出现厌倦学习、心理扭曲、与亲人关系紧张的情况,甚至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通过“心理援助”的方式来改善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中职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与学校联系,在学生处和班主任的配合下,分别从各系部选取期中和期终两次考试年级倒数且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逆反心理问卷调查,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中职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而中职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学生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做事有自己的主张,渴望独立,而不是被家长、老师束缚、管制。同时,他们由于知识、阅历、经验的欠缺以及思维的片面性,容易造成认知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由于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造成他们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触发他们逆反。同时,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事物新知识。如果引导不当,可能就会出现“你越不让我做的事情我越做”的对立心理。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律意识比较弱,他们在学习、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要比同龄的其他学生多。

(二)中职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

1.学校因素。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对学习有厌倦心理,课上讲话、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没有目标,整日浑浑噩噩。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有些老师不是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强制甚至违背学生个性的方式去处理,造成学生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家庭因素。根据调查,逆反心理总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家庭状况与学生逆反心理总分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家庭状况对学生逆反心理有较大影响。许多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成为逆反心理产生的一大诱因。第一,隔代教育的错位。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在家的监护人基本上是爷爷奶奶,在管理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学生养成了任性、懒惰等不良的行为习惯。第二,家庭变故。父母离婚、亲人离去等,让学生无法面对眼前的事实,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困惑。第三,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专断。在调查中发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很少与父母讲话,更谈不上交流。因为一讲话就是吵架,甚至还会遭遇父母的暴力。第四,家长期望值过高。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负担,他们每天活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错,害怕让父母失望。

3.社会因素。有的学生认为,来职业学校读书是很丢脸的事情,是因为成绩差实在没办法才来职校读书的;社会上有一些人对职业学校有偏见,也造成学生有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媒体的误导,使得敏感好奇的学生获得不良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逆反心理。

二、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心理援助”干预

“心理援助”的干预,是指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成长问题,教育者用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的技巧有计划、按步骤地给予青少年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上的支持与帮助,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其非理性认知,帮助其建设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价值感,并在良性的人际互动中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顺利完成青少年人格发展任务。

(一)学校运用“心理援助”的干预

1.行政支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动员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同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和素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学校可以组织帮困小组,由校领导、学生处、班主任、心理老师组成,共同做好一对一的结对帮困工作,及时给予这些学生心灵上的帮扶。

2.团体辅导:开设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组织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活动,不断引导这些学生及时调整自我的行为与习惯。组织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成功体验”。组织开展心理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适时调整心理辅导策略。指导教师和家长心理教育方法,指导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实现家校一体化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组织个别咨询:开展心理援助。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心理咨询室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让學生进行充分的倾诉,将心中的烦恼、焦虑、不安或困惑大胆地说出来。与他们面对面地磋商、讨论、分析,及时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同时,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学生的跟踪辅导,及时调整援助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设立心理热线、心理信箱。对于那些不愿意面对辅导老师说出自己的事情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信箱、微信等方式,让他们把自己想要说的话、想要解决的问题表达出来,辅导老师给予及时帮助。

(二)家庭运用“心理援助”的干预

1.对于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学校要更多地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同时,通过家庭走访,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

2.对于那些单亲学生,学校要及时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跟踪了解、详细记录,及时进行指导。

3.对于那些家庭教育不当的学生,学校要通过家庭教育培训、家校互动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共同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社会运用“心理援助”的干预

1.推荐心理服务平台。如果有些同学或者家长需要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校可以为他们推荐相关心理服务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孩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问题。

2.观看《心理访谈》节目。《心理访谈》从心理科学的角度,以通俗的方式在大家有相似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中帮助人们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方法和建议。让学生多看这方面的访谈,通过这些故事,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且逐步适应、融入社会,能够更加全面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建立对自我、社会的客观、准确判断。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人际关系,在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中缓解、转移或释放不良情绪;有利于磨炼学生意志,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并增强应对困难的勇气,树立坚韧、积极的精神品格。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学生的逆反心理将会得到改善,能够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面对自己,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要建立共同体,共同伸出援助的双手,为孩子撑起一片灿烂的蓝天。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干预中职学生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