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萍 蒋夏莺
◆摘 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也具备较高的德育教育价值。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在开展德育过程中重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对于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做好重新的定位,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比重,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利用节日纪念活动和主题探究等来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德育教育中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教师重要的职责,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争取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相关的数据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比重不断在增加,而且数据令人震惊。目前全球经济和文化实现了一体化的发展,各种思想彼此交融。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力和自控能力,在多元的文化思想下面很容易迷失方向,一些不良的文化也会冲击传统文化,这样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健康的发展。而且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评价学生的方式主要是他们的成绩,这样的评价缺少了全面性。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他们成绩要足够的优异,这样就使得学生道德观念逐渐的丧失,为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其实就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当中礼排在了第一位,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品质的高度重视,如果在德育教育中能够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更好的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像是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仁爱、孝道还有爱国等等都是德育重要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融入优秀作品,落实德育教育
在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很多学校开办了国学课堂。各种优秀的作品都是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目前开展的国学课堂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学作品的介绍很多还停留在了课文的背诵上面,单纯的进行意思的介绍好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不利于国学课堂质量的提升。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优秀作品的融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还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相关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弱,那么就可以开展经典文化作品方面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也可以为后面国学经典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可以对课本进行延伸,让学生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建设。
(二)借助实践活动落实德育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实践本身就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果一味地照搬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也无法让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找准切入点,选择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并且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争取让德育能够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中,比如学校可以把握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德育活动。像是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扫墓,让学生认识到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对于革命先烈有一种崇敬之情,或者利用端午节介绍粽子来历等等,讓学生荣升爱国情感。
(三)观看传统优秀节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的流失让我们目前对于传统文化引起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被束缚在了各种电子产品上面,人们也习惯借助电子产品阅读快餐式的文章内容,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那么教师不妨把握学生喜欢看电视节目这个特点推荐一些优秀的传统节目让学生阅读观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观看这些节日中了解传统文化,有效的落实德育教育,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汉字书写大赛》《舌尖上的中国》《一封家书》等这些优秀的电视节目,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观看,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体会人生哲理,促进学生思想升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教师在落实德育教育中要注重传统文化渗透,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思想的升华,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学生的特质和潜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2).
[2]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5).
[3]江萍,孔云霞.小学道德教育在传统节日中的意蕴及实现路径[J].中华少年.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