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的效果

2021-08-05 10:22邱月平吴巧彬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搏考核成绩心肺

邱月平 吴巧彬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528305

作为护理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方法,用以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因为CPR包含了比较复杂的步骤,所以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常常低于预期,操作顺序错误、步骤缺漏等情况频频出现〔1-2〕。国内CPR流程是以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为标准,其中对多项操作都设有清晰的数字要求,譬如CPR按压等〔3〕。近几年,有关培训中对“数字密码”进行了运用,成效甚佳。本研究在该院护理专业CPR实训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教学法,收到较佳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护理专业的实习生117例,按照年级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3人(2018级),女50人,男3人;年龄18~22岁,平均(19.53±1.80)岁。试验组64人(2019级);女62人,男2人;年龄19~21岁,平均(19.37±1.61)岁。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教学方法 由急门诊护理教研室总带教老师对两组实习生展开统一教学,在内容方面以《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AHA,2015版)为参照,并将高级CPR模型(GD/CPR10300N)作为教学模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即依次完成下述项目,即对课堂理论进行回顾、对实训的目的做详细的介绍和阐述、准备好相关物品、演示操作流程、动作分解、分组练习。观察组则基于此同时开展“数字密码”教学,具体如下:在对理论内容进行回顾的时候,老师先对“数字密码”做详尽的讲解(见表1),动作分解的时候再一次详细地讲解“数字密码”,并进行相应的演示,尤以其操作的守法及关键点为主。与此同时,教学中老师让所有实习生认识CPR的关键性,并对有关理论有所掌握,掌握操作要点,专门留3~5 min给实习生,让他们自行提问及探讨。两组的练习时间、分组方法都完全无异。

表1 CPR“数字密码”及其具体含义

1.2.2评价方法 以《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AHA,2015 版)〔4〕及某医院规培护士CPR培训标准〔5〕为参照,完成对评分标准的设立,并确保其具有统一性,主要对10个项目进行考核,如环境评估等。评价工作由其他人员完成,在4个学时后对实习生进行逐一考核,最后的成绩是取3位考核者的平均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操作考核成绩

试验组实习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操作考核成绩(分,

2.2 两组操作关键项目的失误率

试验组实习生操作关键项目的失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操作关键项目的失误率〔n(%)〕

2.3 两组操作考核各环节的失误率

试验组实习生在按压部位、按压和通气时间间隔、按压手法、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幅度及频率等操作环节的失误率方面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操作考核各环节的失误率〔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CPR考核成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操作项目失误率试验组按压不到位或者不正确等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除了判断复苏指征外以外,其他9个环节的失误率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两组在按压频率和幅度方面的对比区别较大,然而两组的失误率都比较高,或许是因为实习生练习的时间不够长。有研究指出,CPR在按压方面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只有在经过数次训练之后才可以使按压效果得到提升〔6〕。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对学时进行增加,或者是让实习生在课后多加训练,从而做到对CPR技术的良好掌握。在急诊医学领域急症中,危险度最高的一种就是呼吸、心搏骤停,国际上普遍认为CPR是抢救此类患者的关键手段〔7〕。1958年,Peter Safar提出了CPR,院外心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水平却依然较低〔8〕。张慧等〔9-10〕研究指出,通过自动心肺复苏机进行规范性按压,可以使患者的脑血流、心排血量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可见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规范的按压非常关键。本研究中对“数字密码”教学法加以运用,能够使心脏按压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在操作环节譬如按压频率和幅度、按压与通气时间间隔的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因而,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以及现场急救成功率的提升方面,按压的规范性及熟练性颇具价值〔11-12〕。从2000年起,AHA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每5年进行一次。对初级 CPR 的修订,《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 版)对CPR 操作流程的顺序做出了较大的改动,也就是以“C(胸外按压)-A(畅通气道)-B(人工呼吸)”取代“ABC”〔13〕,2015 版的改动主要体现在按压和通气比例、按压频率等数字方面〔14〕,这些数字的改变使得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较大的提升〔7,15〕。本研究借助对“数字密码”教学法的运用,不但通过数字使CPR各关键环节相互关联,使实习生们经由数据来更有效地对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理解,并加深印象,而且让其更加关注重要数字,基于这组数据来对CPR 的操作顺序、流程、关键点进行记忆,更有效地掌握方法。

综上所述,将“数字密码”应用在CPR教学中,不但简单易行,而且可以使实习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整个CPR流程进行较好的理解,并牢牢地记在脑中。然而,因为练习的时间不够长,实习生们在部分环节的操作上还需进一步提升,譬如按压的深度等。此次研究只是推荐一种方法以供参考,实习生们还需多加训练,只有熟练地掌握CPR的操作流程并确保规范性,才能够更有效地抢救心搏骤停患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搏考核成绩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