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奔,郑 彬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与金融支持;总结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已有经验,研究利于国家金融支农、扶农的具体经济因素,揭示金融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联系可以促进农业增长,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众学者对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探究初见成效。骆昭东结合陕西省实例,从优势互补等层面给出助农贷款的发展建议[1]。张敏、姚萍研究江苏省农业发展,证明了财政支农力度对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2]。沙宇蕾通过劳动投资等类别的综合分析,得到了政府支持农业固定投资可提高我国农业产值的结论[3]。
然而,各学者的诸多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学者所使用的数据为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视角较为受限,缺少面板数据分析。其次,众学者们所使用的研究对象不够统一,在统计口径与变量选择上均存在些许差异,不利于宏观层面的整体分析。
因此,本文选取近年来我国内地各地区统一口径的面板数据,从宏观的角度对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进行实证分析,使得研究更具科学性。
被解释变量方面,考虑到现代农业的多维性,本文选取现代农业的广义解释,选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的计量标准为各产业的产品及副产品总产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再将四项产业的产值进行加总。
解释变量方面,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社会层面的金融机构支持、国家层面的财政支持,综合变量的易得性与典型性,本文选取如下的两个解释变量:一是“农林牧渔业贷款”(L),作为社会层面金融机构支持代表,计量标准为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进行农林牧渔业各项活动的贷款之和。二是“农林水事务支出”(O),作为国家层面财政支持代表,计量标准为包括我国农业、水利等各项事务的经济支出总和。
本文所有数据选取的时间段为2014—2017年,选取的地区为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除特别说明,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本文选取的具体计量模型如(1)所示,μ表示随机误差项。
不同估计策略模型的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表示p<0.05,“**”表示p<0.01。
表1 不同模型下的回归结果
三种模型下L与O的系数为正,其经济含义为农林渔业的总产值(Y)受农林牧渔业贷款(L)与农林水事务支出(O)的正向影响,且相比前者,后者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更为显著。
2.1.1 混合回归模型
混合回归模型下的常数项是负值,表示存在某些因素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能与农业条件、劳动力质量等影响因素相关。此外,考虑到面板数据存在的个体效应及异质特性,将所有数据看成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存在极端倾向,需要借助其它估计策略进一步优化。
2.1.2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我国各地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存在地域差异,相同省、市、自治区在不同年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需要进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Ⅱ)。模型Ⅱ情况下,F统计值为14.32,对应p值为0.000 0,总体线性显著,各解释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也得以通过检验。
同时,在进行模型Ⅱ与模型Ⅰ比较检验时,对应的F统计量与p值分别为116.77、0.000 0,故拒绝“H0:混合回归更优”的原假设,认为模型Ⅱ优于模型Ⅰ。
2.1.3 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由固定效应模型的讨论,可基本明确数据的个体效应,下面通过相关检验进一步分析。
①LM检验。该检验的原假设为“H0:σu2=0”,若拒绝H0则表示模型Ⅲ更优,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Prob>chibar2”的值为0.000 0,因此模型Ⅲ优于模型Ⅰ。
表2 LM检验结果
②豪斯曼检验。该检验是在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间比较取优,原假设为“H0:cov(ui,xit)=cov(ui,zit)=0”,检验的p值为0.000 0,因此认为模型Ⅱ优于模型Ⅲ。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为短面板数据,若存在序列相关,对所有数据进行差分后损失的样本较多,将不再具代表性,故不再讨论数据的序列相关性,仅讨论该面板数据的截面相关性。
对数据进行Friedman检验,该检验是针对短面板的截面相关性检验,得到Friedman值为6.755、p值为1.000 0,故接受无截面相关的原假设,认为不存在截面相关性。
综合如上模型,可见固定效应模型最为贴切。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具体的计量模型为:
该模型的R2为0.677 1,拟合程度较好;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农林牧渔业贷款额每增加1亿元,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增加0.456亿元;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增加1.039亿元。
现代农业受我国金融支持发展力度的积极推动,社会层面的金融机构支持与国家层面的财政支持均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力,并且在资金条件类似的情况下,依靠政府的涉农支出更能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进。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效果,可从多层面统筹并进,具体如下。
3.2.1 个人层面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个人良好的金融素养。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的直接参与者,其金融态度、知识、技能直接影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最终结果[4]。农民应注重了解各项金融政策,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提高农民的金融参与满意度[5],完成发展农业意愿到实践的有机衔接[6],实现金融助农资源的帕累托最优,从乡村振兴的执行终端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
3.2.2 社会层面
金融机构信贷支农力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明晰定位,适当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改进外部环境,积极呼应中央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精神,切实保证信贷支农的资金下沉。
此外,农村商业银行还应注重贴合乡村居民需求,实现金融服务与产品的乡村化[7],加强对农业主体发展和经营的跟踪分析,推广“银村直连”生态平台并不断提高乡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8],以优化金融支持的规模、结构与效率。
3.2.3 国家层面
我国政府需要继续优化财政投入“三农”的强度、力度、宽度,注重公共财政中农林水事务的支出总额与比例,尤其要考虑农林水事务在正向空间的溢出效应,有侧重地适度增加溢出效应相对可观的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以实现国家富农助农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与此同时,国家与政府层面要不断优化我国针对“三农”问题的相关财政政策,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