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

2021-08-05 08:19高平
职教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文化

□高平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变革。例如: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更具有全面性与结构性。同时,国家的重视、地方政策支持、各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更具社会性与开放性,高职院校、国家、社会等不断地交流协作,促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促使创业教育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重视与强调创业者“怎样创业”“怎样有效的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提升了创业成功率。但对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深层价值导向性问题重视程度与强调程度都不够,只有被文化引领的高职创业教育,才有价值感、使命感、时代感,才有灵魂与方向。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应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视域去架构培育路径,既强调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的生态联系,又强调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开放性与集成性。

一、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基本构成

“文化是一个社会集团内部成员共同拥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1]。从这个定义中可以明确文化是一种共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其表现形式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对于创业文化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与阐述,普遍认为创业文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的开拓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凝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文化凝聚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而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文化的校园形态,理应包含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同时,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又凝聚着自身独特校园文化的精神要素与内核力量。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结合体,是中华民族在不断的创新创业伟大实践中和高职院校在长期创业教育积淀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创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安排、物质呈现的总和。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是社会创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形象化了的校园形态,它在继承中发展了创业文化,在强调个人价值中弱化逐利导向,既有当前社会创业文化的共性,又有高职院校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可以从内核层、中介层、外显层进行分析。

(一)内核层

内核层是意识形态层面的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处在核心层,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中、与社会和企业互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受到时代精神、所处社会区域风气、自身办学理念的深刻影响。主要包括了创业的理想与信念、创业的价值与判断、创业的个性与意志、创业的作风与品质等。作为整个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动力层,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制度规范与物质环境呈现,主要蕴含在办学理念、校训、课程思政、创业实践典型案例等载体中。

(二)中介层

中介层是介于内核层与外显层之间的制度规范层,向上受意识形态层的深刻影响,向下对外显层产生直接影响,主要包括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区域政府鼓励当地企业多元化支持创业的政策,高职院校为引导与鼓励学生创业所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制度、创业教育课程培育体制等。当然,也应包括国家、社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约定俗成、默契和共识等。

(三)外显层

外显层位于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基础层,受力于核心层与中介层,被其层层影响又外显其具体内容,具有物化与可视化的特征,具体形式为物质形态文化和实践行为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具体包括高职院校校园建筑与环境布置的整体规划,创业教育教学与活动实践场所的合理设计,创业教育文化资源的整体呈现等;实践行为文化包括国家、社会、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实践、创业活动、创业比赛、教学活动等,是将创业精神和理念融入具体的创业行为中的一种表现,属于体验式文化[2]。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基本构成

创业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环境敏感度的社会活动,会受到社会各方环境的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作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也必然受到所处的各类环境的持续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所处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与国家、社会、企业等进行文化与能量的交互影响的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与集成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就是从教育层面,利用内部微观环境与外部宏观环境的资源促成创业精神的形成与创业行为的产生。因此,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高校为主体,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任务,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规划,以国家、社会、企业为因子,主体与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3]。

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根植于国家、社会、企业等因子构建的社会宏观环境和校园内部各因子构建的校园微观环境,社会宏观环境与校园微观环境相互进行文化、能量等流通与互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职院校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主要建设者和运行主导者,负有主动联合各方力量、整合创业资源的重大责任,以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同时,高职院校也是校园创业文化传承者与发展者,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感受创业文化与精神、获取创业知识与技能、塑造创业品质与人格提供重要场所。

创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的精神根基与内在底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顶层设计,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学校的精神精髓,也是国别、地域、校际的显著区别,引领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发展与完善。同时,创业文化的培育、传播与吸纳,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业思想意识,激励其创业行为规范,激发其创业实践行为,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创业型人才反哺国家、社会、企业和学校,推动国家创新类经济的繁荣昌盛,推进社会中的创业文化日新月异,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优质发展。

三、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因子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创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整个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之中,与系统各因子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保持着开放与互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文化只有根植于社会宏观环境,立足于校园微观环境,才能根深叶茂,展现出非凡的活力和向上的动力。其运行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图

(一)国家因子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主导影响

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开放性就决定了其必然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主动去吸收与发展,又在各种文化的激荡中展现出冲突与排斥。要避免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无序发展,就需要一个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力量与指导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4]高职院校创业文化要保证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保持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统摄,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创业文化的培育,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创业文化方向性与先进性的根本。

(二)社会因子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主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会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创业文化表现出明显是地域文化特色,贴近地域实际,与地域文化互生共养。地域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受传统习俗、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等影响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的集合,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和多元性特点[5]。

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发展,赋予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个性化基因,完成差异化的创业文化塑造。如义乌地区敢为人先的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文化——“让自己拥有市场是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的同学创设就业岗位不应只是一个梦想”;深圳地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移民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文化——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地域文化有效地指引着高职院校创业文化融合当地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社会产生深层互动与交融。

同时,各地区出台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各类政策,并着力推进各种政策的有效落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堵点与难点,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生成,激励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形成;有利于改善社会的创业大环境,提高社会对高职学生创业行为的认同程度与创业结果的宽容程度。既具本土的特色,又具高职院校特性的创业文化,能够很好地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有效地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本土社会的生产力。

(三)企业因子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直接影响

国家创业政策的积极引导、社会创业环境的有效改善,能刺激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中,从而形成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构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从校内创业教育的校企共育、企业实践平台、创业资金支持到创业成果孵化,一路指导与扶持,推进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多元化,构建了校企协作育人新机制,拓展了创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育与生长的土壤,通过创新模式、研发技术、推广产品、更新服务等,在现实的创业氛围中去唤起学生的创业动机、激起学生的创业动力;企业通过建立创业认知与实践指导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实践、职业成长咨询、融通资金等,强化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与理解,调动其创业积极性与开创性,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增强其敢拼敢闯敢创的创业自信;高职学生在企业中所感受到的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商业伦理,强化了高职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规则意识及勇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学校因子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关键影响

高职院校是创业文化培育与建设的核心。首先,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这样明确了创业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也就明确了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其次,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管理机制。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融入创业文化,形成纵横交错的创业文化培育体系,各层次、各单位的创业组织协同推进,为创业文化的培育提供机制保障与动力源泉。最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下形成的内外共育机制,在高职院校的主导下协同推进课程教学、实践教育和科研创新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创,在创中思,在思中新,从而为学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创业文化的培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培育途径

(一)以“立德树人”指引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形态文化

立德树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维度[6]。社会主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在创业文化的培育中只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创业者应立什么德”、“高职院校应树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为谁培养创业者”“培养什么样的创业者” 等根本性问题,才能帮助高职学生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找到精神的归属感、文化的认同感、目标的使命感。

1.厚植家国情怀,构筑创业精神形态文化的内核。《孟子·离娄上·第五章》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既是构筑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内核文化的基础,也体现了国、家、个体三个层面的统一。高职院校在培育创业精神形态文化时要强调国家梦、家庭梦与个人梦的融合,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国家、关注当下,将个人发展融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把个人的价值安放于实现国家与民族的价值之中,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的担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信仰与追求,体现出创业文化的渊源性与民族性。具体而言,在创业教育与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将家国情怀作为自身精神底色,树立清晰而坚定的创业价值观,以明确怎样的创业观念与行为值得学习与传承,怎样将自身的创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和谐统一,怎样在实践中彰显与强化自身创业价值观,最终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同频共振、同声相应。

2.强化时代担当,构建创业精神形态文化的航标。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提出:“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种思想映照到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中则体现为时代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美好品格。在创业教育与实践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创业成功的价值认知标准,帮助学生认识到创业价值实现的标准不能仅从物质层面来做唯一判定,将创业等同于赚钱,仅仅去追求物质利益的获取与实现,而忽视了时代责任、主人翁意识。高职院校要在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弘扬时代担当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创业目标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在实践中树立大局意识,去解决时代的问题,尽责于社会,促进时代的发展。

3、弘扬创新包容,构建创业精神形态文化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动力引擎,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根本,也是增长学生智慧才干的有效途径。创新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创新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一种提质增效的贡献,应将这种创新创造的精神与能力培养纳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汇聚于创业精神形态文化的建设体系中,夯实创新驱动的根基。同时,创新作为一种小概率事件,必然伴随着失败,只有在学校、社会营造出一种允许试错、允许失败、允许打破常规的包容氛围,才有可能在学校、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风气,给予创新足够的成长空间。高职院校应以超越功利的精神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成败观,既重视成功,也接纳失败,从而在创新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

(二)以“价值使命”审视高职院校创业制度规范文化

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价值与作用的发挥。创业制度规范文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还包括蕴涵在各种规章制度之内的制度理念、形成的制度氛围和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而产生的制度意识、制度心理和制度信念等[7],是显性形式与隐性形式的有机统一,在刚柔并济中彰显其应有价值。高职院校创业制度规范文化主要都体现在顶层设计上,管理层要将创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规划管理之中,将创业课程体系化,将创业活动规范化、将创业资助与奖励制度化、将创业教育组织领导制度化,形成体系完整、责任明确的创业教育制度规范文化体系。

在整个高职院校创业制度规范文化体系的培育中,要以人为本为内在价值诉求,在制度理念的构建、制度规范的设计、制度实践的推进中要以师生为本的态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人与制度的和谐,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和谐不仅能成就学生与老师自身,还能为学校与社会的和谐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高职院校创业制度规范文化的培育还应以创新为使命担当,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持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课程教育体制,系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将创新与传统相融合,使高职院校创业文化更具智慧性与生命力。

高职院校应将国家建设需要、区域发展需求与办学理念定位相统一,融入到高职院校制度规范体系的顶层设计与细节落实之中,将创新的使命感在师生与校园中充分激活,不断完善创业制度规范文化体系。

(三)以“知行合一”深化高职院校创业实践行为文化

高职院校的师生们在长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与沉淀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结果即为高职院校创业实践行为文化。这种文化既是精神形态创业文化的具象化,也是制度形态创业文化的内化化,还是高职院校与所处地域、社会互动的结果。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以“知行合一”来强化高职院校创业实践行为文化,既要体现知行一体的融合性,还要体现真知真行的严谨性。

在高职院校创业实践行为文化的培育中,应以“知行合一”为标准去客观审视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活动安排,除去形式主义与虚无主义,关注师生的喜好与兴趣点,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类适合师生实际需求与发展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实现知中有行,行中得知,知行互促的创业实践行为文化氛围。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要着眼于校内师生创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巩固,构建创业文化实践体系,提供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创业实践指导,打造内涵与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并举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细致精准指导、全方位助力创业实践项目,使得师生们能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创业教育及创业的价值与意义。

同时,以“知行合一”巩固高职院校创业实践行为文化,需要高职院校密切联系社会,利用社会资源去开展创业实践。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和民族特征,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特有的行为文化规范特征。在所在区域,开拓创业文化教育基地,搭建师生与先进创业人物对话的平台,让师生深入去感受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意愿;开拓创业实训基地,帮助学生深入到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中去感受创业过程、锤炼意志品质、锻炼创业能力。通过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高职院校创业实践行为文化与社会创业实践行为文化融合与互促,实现共创共建共享。

(四)以“以文化人”升华高职院校创业物质环境文化

马克思指出:“既然是环境造就人,那就必须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环境。”[8]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形态文化,只有以现实物质环境与物质设施为有形载体才能得到有效而全面的展现。而物质环境与物品设施只有蕴含精神形态的文化才有底蕴与魅力,建设出来的有形环境才会有文化的深度与气息。

一方面,要强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系统规划与统筹兼顾,加强创业文化环境建设深度。将校内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就业创业咨询服务室等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活动场所分散于学生寝室或教学楼,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创业最新政策、创业活动安排、创业项目申报等;集全校师生的智慧设计学校创业文化LOGO、设计创业文化墙、创业文化厅,着重体现创业精神形态文化和制度规范文化等内容,在持续的创业文化熏陶中,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创业价值、创业理想等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塑造自身创业品格。同时,强化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主题网页的设计与维护,在线上进行创业教育资源建设,搭建网络实训平台,分享校友创业历程等来养成学生的创业思维与激发学生创业行为。线上线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创业物质环境文化的导向性与示范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出学生的创业气质。

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精髓,在物质环境建设中注入文化的气息。高职院校在创业物质环境文化的建设中要注重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又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既强调自强不息、勤劳务实的精神品质,又彰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社会风尚。高职院校要以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为其创业文化的精神源泉,在物质环境建设中去深挖创业典型与创业案例中蕴含的精神意义,物化为校园创业宣传标语、创业标兵、创业互助组、创业社团等,打造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物质环境文化。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谁远谁近?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