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初探

2021-08-04 21:50徐小可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动态生成生长

徐小可

[摘  要] 理想的数学课堂应当具备动态生成的特征,学生的思维活跃,并具有学习动力,课堂富有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能力的生长,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小学数学教师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样态,提升对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率,关注生本意识,注意高效预设并适时调整预设,以便基于动态课堂保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动态生成;生长

现如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不断加大了关注力度,一线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在不断革新的教学理念下,生成性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与现代教学理念最为契合的一种,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课堂向着动态不断发展跃进,有了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有了“课堂生命”成长。那么,如何推进生成性教学呢?文章结合案例详述了生成性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了助力生成性教学的措施,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一、生本意识:优化生成性教学环境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深处,一线教师都有意或无意地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课堂环境在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效果,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民主、和谐的环境为支柱,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意义上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动力,从而落实生成性课堂的建设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者,激活数学课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生成性教学的主体,自由阐述观点,展现不同的思考,激起思维的碰撞,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

案例1:轴对称图形。

自主学习单:

问题1:教材中这4个图形有何特征?(树叶、蜻蜓、脸谱、雪花等)

问题2:试着依照教材中雪松图的实验步骤,去折一折和剪一剪,作出一个完整的雪松图。

问题3:用自己的话阐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在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后,学生对以上三个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1:老师,树叶图不是对称图形吧!(对于书中的这幅图历来没有一名学生提出质疑,显然,该生的质疑已经大大地超出了笔者的预设)

师: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2:课前我试着采集了一些树叶进行对比,的确无法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仅如此,经过观察我发现一片树叶的左右两半也不是完全重合的。这是由于树叶从主叶脉生出侧叶脉是交替的过程,这样一来,左右叶脉自然就不可能重合。由此可见,书上的树叶并非轴对称图形。

师:说得很有道理,其他同学也认可他的观点吗?

生3:我不认可,你们看,即便一片树叶的左右叶脉不重合,只需树叶的边缘重合即可啊!

生4:树叶的边缘有无数锯齿,边缘也无法完全重合的。

生5:也可能有左右两半完全相同的树叶的,只是没有找到罢了。

生6:不,我觉得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

师:生1敢于质疑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实生活和教材中的树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事实上仅仅是相对与绝对的区别。的确,一片树叶左右两边无法重合,一棵树的左右两边也同样无法重合,但你们也看到了刚才大家完成的雪松图非常漂亮,这就说明了,轴对称图形与其他的平面图形一样都是从生活中抽象概括而得到的图形。

……

教師抛出“学习单”,全体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式自学,对教材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得生成与预设相符。而生1的反应与回答却是在预设之外,此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去深入探究问题,从而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教材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高效预设:改革生成性教学策略

基于小学生成性课堂,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则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改革和创新生成性教学策略,其一,通过高质量的预设,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活力满满;其二,通过多维度的弹性预设稳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有效拓展了教学过程,最终通过改革生成性教学的策略促进动态生成。

案例2:以“圆的面积”的课前预设为例。

通过课前小测,笔者对学生“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不同学生这一知识差异的现状有所认识,从而设定两套预案:

预案1:(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情形)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

预案2:(针对已知计算公式的情形)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公式本质的策略。

笔者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形和每个学生的差异精心选择预案。这样一来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建构,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还深度挖掘知识内容,给予学生深切的体验、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深远。

三、适时调整:拓宽生成性教学路径

生成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进程,还是师生密切交流的过程。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学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深入师生互动和交往中去,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生成。当学生的思维闪现创造性火花时,教师需要顺水推舟,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让课堂鲜活起来;当课堂中出现错误资源时,教师需要等待修正,促使学生反思和探究,让课堂鲜亮起来;当课堂中出现思维“断片”时,教师需要点拨诱导,帮助学生续接“断片”思维,让课堂丰厚起来。只有教师适时调整,才能让学生走出传统数学学习困境,参与多彩的数学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中获得丰富的生成资源。

案例3: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我们一起从书中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分之一。(学生阅读教材)

师:请大家拿出一个长方形纸片,试着折出它的 。(学生快速进入动手操作状态,并折出了各种各样的 )

师:刚才大家的展示真是丰富多彩,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张军的作品,你们觉得对吗?

生1:不对,他折的是 。

师:非常好,那谁有办法在这个作品上找到这种纸片的 呢?

生2:可以再涂出这样相同的一份,就可以得出它的 了。

师:很棒!由此可见, 和 都是这张纸片的一半。

生3:老师,我认为 和 也是同样大。

生4:还有 、 、 ……

生5:老师,我发现这里是有规律的,只要分母是分子的两倍,分数就和 同样大。

就这样,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探究的情境,在探究中师生共同发现错误,却把修正错误的机会留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并使其从中获益。他们去探索、去反思、去争辩、去修正,快速找寻到本质规律,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促进动态化资源的生成,数学思维也更具严谨性和科学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吁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呼吁生成性数学课堂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数学课堂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生成资源成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只有充分研读教材和深入分析学情,才能以此为根基创设生成性课堂环境,并通过高效预设和灵活调整去拓宽生成性教学路径,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动态生成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