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对于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对政治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党建带头人”身份意识不强、岗位履职能力较弱等问题,高校可“以智慧教育为重点,强化政治理论训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岗位角色训练;以岗位实践为要义,强化政治能力训练”,从而提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成效。
[关键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庞荣(1982-),湖北荆门人,华东师范大学党校,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YG2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6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7-0051-03
政治训练是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党中央在《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专门提出了要加强干部政治训练工作,将政治训练作为提升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路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党务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对于高校党的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提升高校党组织政治组织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当前,由于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等多元价值取向和多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高校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意识弱化、缺乏奉献精神、职业道德下滑。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服务教师的基本单位,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①,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则是党支部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能强化其政治意识,提高其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扩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效应,引导广大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因此,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加强教师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了崭新气象。②2019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核心命题,并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全面的部署。可见,加强教师支部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政治训练在革命时期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提升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法宝。“政治路线决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教师党支部的“领头羊”,是教师党支部政治建设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其政治能力直接决定了党支部政治建设成效。高校要加强教师党支部政治建设,关键是要通过政治训练,提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政治能力。因此,高校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是高校开展教师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能力的重要路径。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了“政治标准”是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可见,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加强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已成为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带头人,由于“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多数新选任的“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党务经验不足,政治能力较弱,要使这些党务工作“新手”的政治能力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较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高校只有通过密集的、高强度的政治训练,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角色认知和意识,使其了解党的政治纲领和目标,把握好党的政治建设的前进方向,明确自身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使命责任,增强其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自觉。因此,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是提升其政治能力的重要路径和内在要求。
二、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理论知识了解不多,政治理论训练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许多高校非常重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任工作,新遴选了一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多数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比例都达到了90%以上,有些高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0%。这些新选任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业业务能力强,除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背景的支部书记外,大多数支部书记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支部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了解不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不深。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工作,对高校提出了轮训要求,但高校在开展支部书记政治训练的過程中存有一些问题,如政治理论知识训练的内容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政治理论知识训练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政治理论知识训练的时间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导致工学矛盾突出,无法确保有效的出勤率,等等,影响了政治理论训练成效。
(二)党建机制不够完善,“党建带头人”身份意识仍有待加强。近年来,多数高校都在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由于该项工作还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部分高校党建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带头人”这一身份认同感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一些支部书记认为,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业务指标的考核,党建工作并未纳入到教师岗位工作的考核、晋升指标体系中,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仍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二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设置不够优化,导致支部书记岗位倦怠感较强。有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只有1名书记,支委配备不到位,导致支部书记疲于应付党建工作,导致岗位压力和岗位倦怠感较强。三是党建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许多高校给支部书记发放了一定数额的岗位补贴,从物质层面上对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肯定,但多数教师党支部书记仍缺乏参与院系学科建设的话语权,支部书记的政治地位和岗位获得感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多数支部书记不熟悉党务工作,岗位履职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方面,当前新选任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高,这部分支部书记缺乏党务工作经验,对党建实务工作如支部工作流程及要求、党员发展工作及党籍管理流程等不太熟悉,有些支部书记提出“党建工作流程繁杂,自己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概念还有点混淆不清”;部分支部书记认为自己对党务工作不熟悉,高校实务培训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如有些支部书记提出“高校实务培训仍以制度、条例讲解为主,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不大,碰到具体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等等。另一方面,大多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业务上表现突出,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但对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关注较少,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政治工作意识较为薄弱,政治工作方法掌握不足,支部书记的政治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以智慧教育为重点,强化政治理论训练。针对高校政治理论训练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高校可以智慧教育为重点,着力增强政治理论知识训练的系统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一是智慧系统规划政治理论知识训练内容。合理设计学习内容,设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党史国史学习”三大板块,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系统训练,引导“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从理论角度学懂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创新智慧化政治理论知识训练形式。首先,在训练的组织形式上,可将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采用自学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如发放自学书籍,以撰写读书心得的形式提升自学效果;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化,充分发挥高校党校和院系级党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明确各级党校的训练目标和内容,建立层级式、递进式智慧训练体系等。其次,在训练的教学形式上,除采用专题报告这种嵌入式教学形式外,还可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组成多个学习小组,采用案例式、课题式、研讨式等智慧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训练成效。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政治理论知识训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政治训练智慧平台,建立线上课程体系,科学分析“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个性化选课需求,定制推送政治理论课程,充分利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碎片化时间开展线上学习,能进一步提升训练的灵活性,有效解决线下集中训练中的工学矛盾问题。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崗位角色训练。针对支部书记岗位角色认同感不强的问题,高校应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角色训练。一是健全党建保障机制,量化党建工作考核指标,并将相应的考核指标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中。如,可将每月组织生活、党日主题活动及“三会一课”时间按照1.5:1的比例折算课时总量,“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可根据支委的分工分配党建工作折算的课时量并计入到教师岗位考核中等,将党建工作作为业务工作的一部分,提高教师对党建工作的认可度和重视度,从而也提高支部书记对岗位价值的认可度。二是建立教师党支部组织设置指导机制。加强教师党支部支委建制的指导和过程管理,在遵守党章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教师党支部建制,调整教师党支部的规模,避免出现支部书记“单兵作战”的现象。三是完善党建激励机制。修订《院系级党组织议事规则》,规定教师党支部书记应为院系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等重大会议的出席对象,明确教师党支部书记在院系发展中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院系管理,提高支部书记的政治待遇和获得感;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将支部书记任职经历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条件等,增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荣誉感等,通过完善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激发“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内生动力,推动其内化角色意识。
(三)以岗位实践为要义,强化政治能力训练。党支部是由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结合而组成的。支部书记与支部成员的互动结合是党支部形成的关键因素。从支部书记与支部产生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党支部是训练支部书记的重要场域,党支部的组织性质及组织纪律为支部书记训练提供了重要的规训标准。因此,高校应在支部建设场域中,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岗位实践为支点,强化其政治能力训练。一是树立典型模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挖掘、宣传高校“又红又专”老一辈教师党员的典型事迹,着力发挥老一辈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树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模范典型,开展经验分享活动,通过耳濡目染身边人、身边事和模范引领的潜移默化作用,增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对“又红又专”的感性认识,强化其政治引领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二是开展支部观摩活动,提高实务能力。高校开展支部书记轮训工作时,除讲解实务流程之外,还可组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观摩优秀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及流程,通过实景体验和观摩反思,提高其实操能力。三是推进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推进支部牵手活动,搭建互帮互助学习交流平台;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思考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推进业务工作,实现党建、业务的双融合、双促进;开展支部实事工程,推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以问题为导向,化解党员教师思想中的困惑及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在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密切与党员教师之间的关系,营造团结奋进、创新争优的良好氛围,提升自身的政治引领力。
[注释]
①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②柳宝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