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紫梦 颜冬梅 王义坤 刘红宁 李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 6500;. 江西中医药大学院士工作站 南昌 330004)
覆盆子为蔷薇科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Hu)干燥未成熟果实,具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和目暗昏花[1]。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生物碱和酚酸类等,药理研究显示其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降血脂、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2]。近年来对覆盆子的质量评价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单指标到多指标发展,并且不断完善,但是建立在药理药效基础上的质量控制鲜有报道。而以“功效(药效/毒性)评价”为核心的新型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对于控制中药质量,尤其是保证中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从覆盆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入手,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以预测覆盆子的质量标志物,从而为更好的利用覆盆子,完善并提升覆盆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1 抗衰老作用覆盆子具延年益寿之功,古本草认为此作用与补肾有关。《名医别录》云:“覆盆子,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药性论》云:“男子肾精虚竭阴痿,能令坚长,女子食之有子。”《本草便实》云:“覆盆子兼酸苦之功,治专固摄,益下有封藏之功。”《本草衍义》云:“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其溺器,故此取名也。”《本草图经》云:“强肾无燥热之偏,固精无凝涩之害。”《本草备要》云:“益肾脏而固精,补肝虚而明目,起阳痿,缩小便。”《本草纲目》云:“益肾固精,补肝明目,缩尿”[3]。而现代医学从抗氧化、改善记忆等方面揭示了覆盆子的抗衰老机制。具体见表1。
表1 覆盆子抗衰老活性相关研究
1.2 其他药理活性作用覆盆子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还具有降糖、抗血栓、抗炎等作用,以下总结了覆盆子其他相关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见表2。
表2 覆盆子其他药理活性研究
覆盆子主要含黄酮及其苷类、三萜、二萜糖苷、有机酸、生物碱和甾类等化学成分。目前已从覆盆子中分离并鉴定了100多种化合物,具体见表3,其各个成分所占比例见图1。
表3 覆盆子化学成分数量
图1 覆盆子不同化学成分比例
2.1 主要活性化学成分中药材成分复杂,不同产地和季节等都可以影响中药的质量,建立在中药药理基础上的质量控制则是目前研究的趋势,通过控制中药有效成分来评价中药质量,从而实现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此我们总结了覆盆子药理相关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酚酸、萜类等,见表4,其结构见图2。
图2 覆盆子各类化学成分结构
表4 覆盆子主要活性化学成分
国内对覆盆子质量控制研究甚广,国外对覆盆子的质量控制目前并没有研究。对覆盆子的质量控制,从原先对其真伪鉴别的定性,到后来对其成分的定量检测,从原先单一成分的测定,到后面多指标不同成分的测定,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关于覆盆子药材质量标准收载性状鉴定、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定量测定,现行质量标准存在着质控指标单一、与药效关联性不强的问题,急需建立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以下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对覆盆子质量控制研究的进展,见表5。
表5 覆盆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由于中药材产地来源丰富,且受采摘季节、地理环境、采收加工、炮制加工和运输等因素影响,并且中药材成分复杂,其质量难以全面控制,目前国家对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较片面,对此,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提出了中药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44]。其指一些与中药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此化学物质可以反映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包括中药成分的专属性、差异性和处方配伍要素[45]。基于Q-marker的概念,从不同的方向对覆盆子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从而有利于对覆盆子进行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
4.1 基于化学成分的可测性进行Q-marker的预测分析筛选中药质量标志物,首要条件是化学成分的可测性。现今,主要是通过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建立质量评价标准。目前研究中,主要以覆盆子中黄酮类、鞣质和二萜糖苷类成分对覆盆子进行质量控制,黄酮及其苷类成分主要是椴树苷、山奈酚-3-O-云香糖苷、紫芸英苷和山奈酚等,鞣质则主要为鞣花酸,二萜糖苷类为覆盆子苷F5。例如,毛菊华等[46]在华东覆盆子果实中检测出鞣花酸和没食子酸的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易检测,含量高,可作为覆盆子Q-marker筛选的首要参考。
4.2 基于植物种属的特征成分进行Q-marker的预测分析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不同种属间存在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化学成分,有些化学成分则为某一特定种属所专有的,这些特征成分则可以视为该植物种属的质量标志物。覆盆子所在的悬钩子属特征成分为二萜,其中二萜类成分结构分为半日花烷型和贝壳杉烷型[47],半日花烷型二萜以覆盆子苷为代表成分,贝壳杉烷型以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为代表。因此,这些特征成分可以作为覆盆子Q-marker筛选的一个参考。
4.3 基于中药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活性的Q-marker的预测分析覆盆子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目”,适合肝肾不足、遗精滑精、目暗昏花的人群。籍艳秋[48]分析了覆盆子的补肾活性成分,鉴定出其中四个,分别为覆盆子素、葡萄糖苷、山奈酚和槲皮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覆盆子具有抗炎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抑菌、抗癌和保肝等作用。覆盆子中的鞣花酸具有保肝、抗癌等作用[49],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水杨酸则具有抗炎、预防心脑血管栓塞等作用[50]。Zhang等[22]发现覆盆子提取物中,5种黄酮苷,分别为槲皮苷、金丝桃苷、椴树苷、紫芸英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具有抗炎活性,其中椴树苷是黄酮苷中抗炎活性最强的成分。梁文清等[51]发现覆盆子中,覆盆子素A和B有抗骨质疏松作用。基于覆盆子保肾的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活性,鞣花酸、椴树苷等黄酮苷和覆盆子素类均可以作为覆盆子的质量标志物。
通过分析覆盆子药理作用及其相应的有效成分,以及覆盆子化学成分的专属性,初步预测其质量标志物可选椴树苷、紫云英苷、覆盆子苷、鞣花酸、覆盆子素、槲皮苷和山奈酚-3-O-云香糖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而安全有效是药谓之为药的根本,但对覆盆子的质量评价还停留在多成分含量差异的比较,未与药理药效和安全性挂钩。基于中药Q-marker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整理覆盆子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作用,筛选其对应化学成分,可为覆盆子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