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颖
摘 要: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能够促进学前教育效果的提升、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家长、教师等重要他人的参与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在儿童与信息技术的交互过程中能做什么?本文重点关注国外的实证研究,以期通过科学的、可重复的研究成果来回答这个问题,为国内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利弊
引言: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资源,将其运用到学前教育中可以为幼儿提供直观动感的学习情境,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拓展幼儿的思维,对幼儿的学习大有裨益。
一、问题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用以支持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例如2016年,美国教育部和卫生公共服务部联合发布《早期学习和教育技术政策简报》,以促进在家庭和早期学习环境中适当地使用技术;[1]2017年,新西兰教育部在发布的《数字技术》文件中指出儿童在早期学习新技术将会使他们为数字未来做好准备,并开发了将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课程;2012年,我国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文件中提出要“针对学前教育建设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及推动幼儿园基础设施、软件工具和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提升”。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推进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政策文件,并启动了相关项目,但早期学者对于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大多持质疑态度,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让儿童接触技术不利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例如,曾任全美幼教协会(NAEYC)主席的大卫·埃尔金德(DavidElkind)明确表示,幼儿阶段不适宜使用计算机;2000年,美国儿童联盟成员科琳·科德斯(ColleenCordes)和爱德华·米勒(EdwardMiller)在联合发表的《机器保姆:对儿童使用计算机的批判性观点》报告中表示,虽然计算机正以深刻和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但是计算机给儿童带来的潜在危害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这些危害涉及身体、情感、智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在幼儿阶段使用电脑。除了学者们的反对声音之外,幼儿家长们也担心在学前教育阶段使用信息技术会对幼儿视力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在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依然存在不足,表现为学前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平衡。主要反映在信息技术使用率不高、使用具有科目特异性、使用目的单一等方面。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使用存在差异,90%语言类的教学活动都运用了信息技术,而健康类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比例仅为2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主要为创设情境和直观演示服务,但用作自主探究策略的比例较小(1.81%)。同时,信息化媒介在课堂中的使用还存在以下问题:仅用于知识讲授、教学模式过于固定、教学策略单一、问题缺乏启发性、教学评价有效性低、软件界面易用性差等。因此,在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时,更应大力发展教育资源,创造更多适合不同科目的教育资源。比如,对于健康类教学活动,虚拟现实技术就能够发挥其作用,将健康知识以更为真实的方式呈现给儿童,儿童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活动身心。同时,信息技术的服务目的应当多元化。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目前,国内幼儿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更适用于科学(含数学)、语言和艺术课程,而用于社会和健康课程较少。同时有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愿较强,但实际使用现状还有待提高。有研究者认为,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掌握情况较好,但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教学(如微课制作、在线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等)存在明显差距。幼儿教师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时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先进设备使用不当、教育资源无法获取与分享等,这都需要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协助与指导。
结束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用于学前教育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育規律,它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情境,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8-9.
[2]黄倩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学前音乐课程中的意义和使用[J].北方音乐2018,38(21):183+185.
[3]晏忠敏.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特点与问题[N].贵州民族报,2018-08-08(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