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曼菁
摘 要: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用曹丕的话来评价对联艺术的价值,是最恰当不过的。正因为对联艺术中蕴藏着如此美妙的语言艺术、美好而强烈的爱国情感,蕴藏着如此丰富多彩的知识、智慧和美育因素,才使对联艺术成为对幼儿师专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教材之一;成为幼儿师专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热爱祖国语言的最佳教材之一;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关键词:美育因素;语言美;情感美
“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大学语文美育就是要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联艺术就是对幼儿师专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教材之一,因为它蕴含了许多美育因素。对联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汉民族文学形式之一,语言精炼、深邃、工整、风趣;形式别致新颖优美、灵活自由、短小精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联艺术中的美育因素可以使幼儿师范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其中最值得幼儿师专学生学习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对联艺术的语言美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实,对联就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学习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教材之一。
对联艺术的语言很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联艺术展示的比喻修辞之美
在对联里创造性地运用众多修辞,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从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其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是比喻,比喻即打比方,其基本的含义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有相当多的对联就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
(1)使用比喻对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渲染,使景物生动、具体,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如写赵州桥的一副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上联以碧玉环比喻桥洞,下联以苍龙背比喻桥面,一座雄伟壮丽的石拱桥——赵州桥顿时呈现于眼前。还有贵州黄果树双瀑亭的一副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毋须机织绣天成。”生动恰当地描绘出黄果树瀑布的绚丽景色。王力先生所题桂林小广寒楼联,堪称比喻的代表作:“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塿,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连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上联连用八个喻词,充分表现了桂林之“奇、幽、雅、佳、高、穆、妙、古”等风景特色,确实妙不可言。
(2)运用比喻恰当地渲染人物的高尚品格。清代诗人张尔荩为明末将领史可法衣冠冢题联曰:“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联中那红色的梅花多么像忠臣因故国灭亡而悲痛欲绝时所流下的带血的泪水,那皎洁的明月多么像史可法无比忠于明王朝的一颗高洁的心灵。董必武副主席曾经写过一副自勉联“生活恰如鱼戏水;修行浑似燕衔泥”,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一个人好的品德如何养成的看法,形象而通俗,给予了高职高专学生美的启迪。
(3)运用比喻描绘抽象事物。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对联以“逆水行舟”和“平原走马”两件难以捉摸的事物,使学习的艰难与人心之易放纵变描象为具体、模糊为清晰,比喻贴切,富于哲理。
(4)使用比喻进行绝妙的讽刺。如明朝知名翰林学士解缙写的一副对联,后来曾被毛泽东引用到《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联表面是写墙头芦苇和山间竹笋的形态,其实是讽剌挖苦那些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只会摇头晃脑,夸夸其谈的腐儒。联意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对联艺术中的这些比喻修辞,神思飞越,想象新疑,妙喻如珠。这许许多多的比喻,无一不新颖;无一不贴切;无一不给人以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感觉和美的启迪。这些比喻,个个洋溢着美的因素,个个耐人寻味,美不胜收。都能给予幼儿师范的学生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2.对联艺术展示的汉语言独特之美
对联艺术还展示了汉语言独特的美,这是一种举世无双的美。这种独特的美是其他民族的语言所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是汉语言独有的艺术魅力。这种独特的美主要展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联艺术中的音韵美。首先是谐音之美,用谐音法制作的对联,联谜兼备,别具美感。如“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相传清代戏曲理论家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扬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美妙至极的同音异字对联。再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諧音的特点,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其次是“叠字”之美,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日寇终于无条件投降了,人民奔走相告,欢庆胜利。1945年8月,重庆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群众大会,会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副对联:“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群狂群狂群群狂。”此联草拟锣鼓声,虽通俗如话,却将庆祝大会的盛况和人们欢呼的情状描摹得惟妙惟肖,如闻在耳。对联中运用谐音、叠字不仅加强了语意,而且增强语言的音韵美,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充分展示了汉语言独特的音乐艺术之美。
(2)对联中的回文美。即回文联,此联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美感。如“趣言可适意,茶品能清心。”“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3)通过加减,折合汉字来改变对联的意思,能给人出其不意的美的享受,回味悠长。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其怒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對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对联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加减笔划,变成了另一副对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再如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位时有人送他一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上联减“八 ”,意“王八”。下联减“耻”,意“无耻”,国人的憎恨、愤怒之情跃然联中。还可以将汉字折与合,达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4)一语双关,一联二意的双关之美。相传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楼大厦,请一秀才写楼联。秀才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便写了一副对联,并念成:“此地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富翁听了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后,宾客们却念成“此地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富翁明白了其中奥秘,只落得七窍生烟,却也无可奈何。意味独特的美啊!
这些在对联艺术中巧妙运用的汉语言形式,展示了汉语言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美,能够激起幼儿师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在欣赏中接受美的教育,汲取美的养料,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对联艺术的情感美
对联艺术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至今仍有无限生命力,除了展示汉语言比喻修辞美,汉语言独特的美;还在于展示了一种强烈而美好的情感,乌申斯基讲爱国主义是“人的一种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联艺术就是抒发了这种强烈而美好的爱国情感。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充满反抗外敌入侵、高扬爱国激情的革命史和斗争史,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志士,演奏出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赞歌。杭州西湖栖霞岭下的岳王坟成为西湖名胜之一,清朝嘉庆年间,浙江巡抚阮元为警醒后世,惩恶扬善,决定铸造秦桧夫妇等乱臣贼子的铁像跪于岳坟前。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被挂在铸像铁槛上,把岳飞的忠肝义胆、流芳百世、人民对他的无比敬仰和秦桧夫妇的遗臭万年、人民对他们的无比仇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近代百年史中,中华民族为了反抗外敌的奴役和压迫,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留下了许多感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鉴湖女侠”秋瑾是清末著名的女革命家,她在绍兴策动革命,被清朝统治者镇压,为革命捐躯。其挚友吴芝瑛书联赞扬她的崇高气节与革命精神:“英雄尚毅力,志士多善心。”讨伐独夫民贼袁世凯及其帝制政权的中流砥柱、民主革命的主将黄兴和蔡锷,因戎马奔劳,积劳成疾,先后病逝。孙中山先生强忍悲痛,挥毫亲撰挽联给予高度评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常恨陆无武,灌无文,纵九等论文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前一联把蔡锷此作投笔从戎的班超和功在东汉的马援;后一联赞黄兴文武双全,为民主革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业,叹天妒奇才使之早逝,这强烈的爱国情感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师长戴安澜率领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浴血奋战,在茅邦之战中壮烈献身,死时年仅38岁。朱德、鼓德怀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曾题赠一幅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上联赞扬戴师长的赫赫战功,下联表达了国人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哀惋之情。抗日将领马本斋组织并领导义勇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日本强盗为了诱捕马本斋,将其母抓去,百般折磨,老人怒骂贼寇,被迫害致死,马本斋后因病逝世,党中央及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会,林伯渠和李鼎铭合写一挽联:“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河山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失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此联高度赞扬了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马本斋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功绩,热情歌颂了英雄母亲的伟大和壮烈情操。
这些洋溢着强烈爱国情感的对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灵魂。让幼儿师范的学生在欣赏对联这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样式时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唤起了心底美好而强烈的爱国情感。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用曹丕的话来评价对联艺术的价值,是最恰当不过的。正因为对联艺术中蕴藏着如此美妙的语言艺术、美好而强烈的爱国情感,蕴藏着如此丰富多彩的知识、智慧和美育因素,才使对联艺术成为对幼儿师专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教材之一;成为幼儿师专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热爱祖国语言的最佳教材之一;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坚 《用对联艺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1999.1
[2]吕关键《浅析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美》,《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1999.1
[3]刘国庆《漫谈对联之“趣”》
[4]张广祥《对联中的比喻》
[5]小凡《语文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