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8-02 16:25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创新实践高中英语

薛 军

【摘 要】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是将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等融入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思维”的模块教学创新模式,“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模块教学课程体系让模块教学创新实践能够系统开展,“基地+社团”的模块教学组织生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丰富、多元。

【关键词】高中英语;模块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5-0038-05

【作者简介】薛军,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一、课题实践的缘起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领域就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了小型化的模块课程。“模块教学”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强调整体设计的同时,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言模块和思维模块两个维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笔者认为,创新能力只有在高阶思维领域中才能提高,而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往往通过模块教学才能形成。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整合,容易产生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导致学生语言体系碎片化和非语言能力被弱化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科价值发生错位。缺乏整体设计的碎片化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生掌握的只能是惰性知识或“无活力的概念”(怀特海语),达到的只能是低阶思维水平。

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是关注学科的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构,碎片化教学必须转化为整体性教学;虚拟学习情境需要转向真实情境学习。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脱离真实的情境,没有打通知识的关联,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提取知识和有效记忆。

我们所提出并实践的“模块教学”具有前瞻性,在做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勇于创新,在组合内容、形成策略、建立模型、发展理论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发展,学术素养得以形成,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满足了学校高品质办学的需求。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组一开始虽有较为详细的程序规划和顶层设计,但在不断的实践中仍然边摸索、边总结、边提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整个过程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模块教学”课型建模阶段。

普通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的课型建模是基于“模块论”和系统的整体观念所提出的。译林牛津版教材以模块为单位组织内容,教材内容具备稳定性,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或学校并不具备很好的普适性。当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背景知识、经验水平不相匹配时,知识本身对于学生而言就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我们根据时代发展特点,以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实践与研究的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统整、调适和删减等,形成了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School life,Language and Culture,Entertainment and Sports,Health and Die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amous Figures,Jobs and Career,Interests and Hobbies,Social Relationships,Holidays and Festivals以及Trips and Journeys等12个教学模块,调整后的模块内容更具时代性、选择性、延展性和文化特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吸纳分校加入,以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等课型为主要抓手,进行跟踪参与式的尝试性实验,积累研究个案和部分样本,并通过大型活动平台展示、交流與研讨。

模块内容的优化和整合虽然有效解决了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但是阅读任务的完成尚处于低阶思维的领域,阅读教学活动通常还是机械地完成简单的阅读任务,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对文本的字面理解,没有“read between the lines”和“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过程,阅读无法深入,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我们总结了语篇分析的六大策略,包含分析主旨大意、具体细节、语篇结构、文本逻辑、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等。在发展思维模块的六个层级中,设计出不同能力要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这项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通过组内会课、同课异构、观摩交流等系列教研活动开设公开课、研讨课,开发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课教学课例,重在总结归纳思维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特点。

2.“模块教学”课程拓展阶段。

基于对第一阶段的总结、反馈,根据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差异性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要求,模块教学的课程拓展阶段是以国家课程为本,构建多种课程并存的完整课程体系。

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的同时,学习“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演讲”等课程,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英语文学赏析”“英语报刊阅读”“英语翻译”等课程的学习,学生渐渐树立世界眼光,养成国家情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通过“英语辩论”等课程的学习,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逻辑表达,有助于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提升;通过“英语慕课”“影音作品赏析”等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多渠道地获取学习资源,有效地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以模块为单位,共有两类系列衔接课程:一类是学生全员参与的必修衔接模块课程,旨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另一类是选修衔接模块课程,旨在为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如表1所示。

3.“模块教学”课程总结阶段。

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模块教学”的阅读课型模式,根据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阅读材料建构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开发型、语言开发型、写作知识型三大类型的写作模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善“基础学术英语模块读写”等系列课程,旨在衔接高中与大学的英语教学,为学生发展适应与满足国内外大学教育的英语素养和相关学术素养提供平台。这些课程不是简单的大学课程的下放,而是具有学术性质的跨界课程,是大学的“预科课程”(见图1)。

经过3年的研究和实践,不少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学科学术素养,而且他们的文化品格得到培养和塑造,在全国、省、市各级教研部门举办的英语竞赛和各类其他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模块教学”创新实践成果

1.形成了“语言+思维”的模块教学创新模式。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用碎片化的方式教模块的现象比较严重,外在表现为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语言测试,轻语言学习;重字词、语法,轻语篇教学等“不完整”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我们以“输入→输出”教学模式为基础,建立了“语言+思维”的模块教学模式,将“知识”“技能”与“思维”揉入教学中。其中,知识模块作为教学的载体输入,技能模块与思维模块渗透到学习活动中,最终三个模块内化、融合后实现“完整输出”。“宏观”的模式如图2所示。

模块教学模式在不同课型的应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种课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均摒弃了形意分离、重形轻意的传统做法,超越文本字面理解,走向语篇、语言、文化内涵的解读与建构,最终各个模块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输出,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素养的提升。

如阅读课教学,通过技能模块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最终的输出是将知识、技能、思维等多个模块融合的结果,“中观”的模式如下页图3所示。

“语言+思维”的模块教学创新模式应用于教学,让我们的语言教学不再是“用碎片化的方式教模块”,教学的输出也不再是单一、离散的内容,而是指向提升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具有融通性、结构化的知识。

对于中学英语学科而言,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学术素养,这也是英语学术能力低下的原因。“语言+思维”的模块教学创新模式的“思维”指向“高阶思维”(包含“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素养”。以“读写结合”为例,教学流程都始终紧扣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学生通过获取和梳理信息、概括与整合、实践和内化、分析与评价以及迁移与创新,养成英语学科素养,形成发现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与运用英语学术文体结构与学术规范的能力(如图4)。

如此,将“学术素养”的养成教育前置,实现了中学与大学的有效衔接,提高了向大学输送生源的质量,同时也为学生提前打开了学术之门。

2.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模块教学课程体系。

“完整的输出”需要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来支持,为此在实践中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准绳,遵循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结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目标指向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协同发展。组织课题组骨干成员先后开发了《高中英语口语教程》《英语晨读美文》《英语课标词汇巧记活用》《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赏析》《英语影视欣赏与配音》《英语报刊阅读》等多本校本教材,逐步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模块教学课程体系。

为培养“完整的人”而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结合,符合“模块教学”的“融通性”“结构化”理念。如《英语辩论》这本教材分为“理论篇”“实战篇”“附录”3个模块,理论篇和附录侧重于“知识模块”:学生从“理论篇”中可以习得辩论的规则、流程和技巧,学生通过“附录”的查询了解辩论话题、英语辩论常用语;“实战篇”侧重“技能模块”和“思维模块”,学生通过对不同话题的辩论,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话题的设置与国家课程对应,共设置了20个话题,如“第一章: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at school?”“第二章:Can students use cellphones at school?”……模塊教学创新实践理念下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形成了“基地+社团”的模块教学组织生态。

进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培育公民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教学组织形态就必须多元化,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基地+社团”生态化的模块教学组织形态。

基于“模块教学”的“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课题研究重大的实践成果。基地由14个功能室组成,为模块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见下页图5)。

为保证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均具有创新性,鼓励、安排基地成员出国研修、访学,将多个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教学理念、实践做法植入到模块教学实践中来。“基地+社团”的模块教学组织形态,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丰富、多元,学生在其中不仅仅学习了“模块知识”,还提升了合作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学生成果斐然。

基地给模块教学创新实践提供课程、场地和技术指导,学生在选课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多个“英语社团”——英语戏剧表演团、英语翻译社、英语studio(影视配音)、英语辩论沙龙、英语演讲沙龙、英语模联小组(模拟联合国)等。此外,基地先后与高校建立协作机制,聘请高校的英语专家到校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模块教学创新实践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英语培养的不应该仅是英语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术素养,这是通识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使命。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了学生学术素养的养成。《基础英语学术阅读》《基础英语学术写作》这两套校本课程的使用、研讨与推广,关注中学、大学之间的衔接式教学,为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学术素养的优秀学生。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创新实践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谈模块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