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玲
【摘要】绘本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和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绘本中的文学带给学生情感上的真与美,使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美术元素将赋予绘本更多更美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绘本阅读和美术教学相辅相成,绘本可以辅助美术教学培养少儿的发散思维、创作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少儿绘画技能,学习到各种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同时,美术教学可辅助学生提高对绘本阅读的学习兴趣,了解文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感悟中达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绘本阅读;创作力;想象力
偶然一次机会,在全校师生共读时刻,笔者初步接触到了绘本,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学生在看绘本时大部分会很专注的看插图,逐渐意识到绘本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和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绘本中的文学带给学生情感上的真与美,使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美术元素将赋予绘本更多更美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绘本作为少儿美术的教辅材料,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校,笔者以美术学科与绘本阅读相结合开设了“绘本绘色”个性化课程进行实践研究。通过观察发现,绘画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创作力也比较强,创作的绘本也会比较吸引眼球。于是,笔者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将绘本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借鉴的资料并不多。
平時的美术教学都把焦点放在如何增进学生的绘画能力。绘画的进步是两种能力的提升,既是外化的,也是内化的。如何内化呢?
第一,教师要理解学生的世界,提高教学能力,大量阅读,拓展教师的视野。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美术表达。
第二,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绘本故事。绘本故事是最贴近儿童心灵的图书读物,这些故事都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编写的教育儿童的图书故事,大人可以通过绘本以最贴近学生内心和共鸣的方式告诉学生道理,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第三,在绘本里涉及了各个方面的认知内容,包括大自然、科学、情感、性格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绘本中体验大爱之美,变成学生们最美的精神养料。低年级的学生不太识字,他们可以通过读插图,读出故事情节与意义,也可以把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为绘本,通过绘画传达信息,这是一个“吸收”与“放出”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学情认知水平找一些合适的绘本故事书,比如,关于友情的故事《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让学生意识到友情是无价的,只要大胆去寻找,主动交际,就会慢慢地收获友谊。学生通过读绘本,听绘本,教师加以引导思考,理解绘本的其中内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绘本自制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情感、肯定自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创作力、想象力以及观察力。在上《我有友情要出租》这类友谊相关绘本课程的时候,学生会把他的好朋友或者同学作为故事创作的主人公,他们将日常相处的生活情境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传达一种直观的故事性情节。教学方法中,笔者会教授他们制作自制书的方式,其中包括:四页数,五页书,折叠书,立体绘本,长卷等。
小学生的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手工方面做起来相对较难。笔者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这四种形式学习《我是谁》《我的梦想》这两本绘本故事,从而引开了关于“认识自我”的课题。充分地了解了故事内容以及意义后,教授学生故事盒子制作方法与步骤。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盒子、粘土、卡纸、毛球、珠子等材料,采用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做了“梦想中的厨房”;有的做了“我的美食图书馆”;有的做了“我的蛋糕店”等。故事盒子制作完成后,笔者就让学生做折叠书,把故事盒子里的故事内容由“立体”转为“平面”,从中笔者发现转化成二维“平面”的时候,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把思路表达在折叠书中,并能够轻松地阐述自己的故事内容,同时,“立体”手工的制作方法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创造力和想象力。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创造力呢?怎样培养出来呢?创造力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见识、体验和感受。在创造力之前,绘画需要学生什么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观察、思考、联想和发散能力,统称为思维能力。(2)造型、构图、色彩、画种,统称为绘画表达能力。绘本阅读辅助美术学科教学,提升绘画能力,要结合实践。比如,带学生了解广州民俗非遗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通过绘本来展示“非遗”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必经之路,获得些许感受,探究其历史价值,找到精神所在。在这基础上,学生用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写出或画出这段经历,或这番体会,将其绘本化。通过绘本来了解神秘而珍贵的非遗文化,这是内化的体现。
绘本书里有很多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插图可以辅助美术学科教学。里面的各种技法:甩的、扔的、撕的、拉的、抹的、涂的、贴的。比如,《拼拼凑凑的变色龙》是一本充满了童真童趣的绘本书,故事的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本左右两边分别以不同的动物、颜色标示出变色龙的愿望,让学生清晰地看见变色龙一步步的改变。学生通过观察书中插图了解拼贴画的美术表现形式,不知不觉地在阅读中了解到了更多有趣新颖的美术创作手法。同时,结合绘本文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变色龙童真的故事,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问:“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可能有这几种原因。第一,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还不够开阔,绘画能力上还不能把自己所想所感很轻松的表达出来。
第二,学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或者借助相关绘本故事以及相关的图片耐心的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能逐步的得到提高。
第三,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要掌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兴趣浓,天马行空,绘画水平还不能很充分地表达画面内容。高年级的学生技法比较成熟,但是想象力有些定向思维,怎么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呢?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教师的引导是要激发学生们创造的思维,美术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以致用,使学生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四,在美术课堂中,不光是有趣生动的形象图片或者视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一举一动也能吸引学生,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角色互换。在教学语言还需要更加有魅力些,特别是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使环节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更恰当,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激起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教态上可以更加活泼些,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师生距离。
第五,在认知上,绘本的本身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上面的一张张富有魔力的图画和故事更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所以要合理地利用绘本设置教学情境。在课堂中,流程需要紧扣绘本故事的发展,创设情景可以引起学生们情感的共鸣,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美术活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课了,它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整合各个领域能力的偏向美术欣赏、技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喜好,而且要及时地抓住时机组织教学。把学生们对儿童绘本的阅读热情迁移到学习美术的动力,以有效的绘本为载体,进行美术主题教学活动。
在绘本阅读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实践尝试,不仅在日常的教学授课中融入绘本,还开展了美术学科与绘本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实验班,不仅培养学生们如何通过绘本辅助美术学科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绘本的再创能力。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想法,给予方向引导。这种偏思维模式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们习惯性的开放思考,习惯性的联想思考,习惯性的发散思维,这才是创造力的来源。
责任编辑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