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佳
(河南省人民医院 皮肤科,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斑块型银屑病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以成年人较为常见,具有易复发等特点,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具有一定关联性,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表面皮肤损伤、瘙痒等症状,虽不具传染性,但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1-2]。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为住院护理延伸,属优质化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服务,研究发现,将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旨在从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等方面探究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建档时间不同分成两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女22例,男29例;年龄32 ~68 岁,平均(50.32±4.14) 岁; 病程3 ~7年,平均(4.98±0.53)年;体质量指数(BMI):18.2 ~27.9 kg/m2,平均(22.53±1.16) kg/m2。对照组女20例,男31例;年龄33 ~68 岁,平均(51.48±4.31)岁; 病 程3 ~7年, 平 均(5.16±0.48)年;BMI:18.1 ~27.4 kg/m2,平均(22.72±1.03) kg/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皮损特点、临床表现等确诊为斑块型银屑病,皮损形态均为斑块状,边界清晰,表层有较厚鳞屑[4];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并肾、肝、心、肺、脑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精神疾病史;免疫系统疾病;身体残疾者;⑧其他皮肤病症者。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前,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头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等,并将《斑块型银屑病知识手册》发放于患者及其家属手中。此外,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嘱定期复查,并制定随访计划,以电话形式进行,1 次/月,随访内容包括病情恢复情况、告知复查时间等。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干预。(1)建立小组,由1 名主治医师,3 名责任护士组成,主治医师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康复相关培训,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 出院前3 d,由护理人员以问卷形式了解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家庭住址、既往病史等,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科学、详细评估,并为其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建立微信群,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添加,同时制定随访计划,以微信群和家访形式进行,要求随访后对档案及时更新,第1 个月:家访2 次/月;第2 ~3个月:家访1 次/月。随访内容包含:病情恢复状况、饮食指导、服药情况及指导、病症自我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3) 实施,①加强健康宣教:由护理人员将国内外关于斑块型银屑病相关知识定期推送于微信群内,并@ 所有人学习,内容包含:自我管理技巧、病症相关知识等,以便于患者自主学习,要求内容及形式多样性。②对症护理:告知皮肤瘙痒不可搔抓,以防发生感染或其他不良事件,以涂抹止痒药膏、散步或听音乐等形式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病症不同时期表现、病症相关危险因素( 不规律用药、居住地潮湿、吸烟、嗜酒、生活方式不规律等)、自我管理的利弊及基本调护知识( 用药、饮食、情志和皮损部位护理等指导),嘱多食用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等。③心理疏导:通过微信平台,依照患者或其家属反馈等形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依照具体情况,以视频形式实施“一对一”动机访谈,告知其不良情绪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心理学知识,予以针对性疏导,多安慰、多鼓励,1 次/周。④社会及家庭支持:邀请乐观、态度较好、表现较好患者于群内分享经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嘱患者家属多陪伴,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及关怀;为患者设定小目标及奖励机制,提升其治疗积极性。
两组持续干预3 个月。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依照遵医嘱服药方面评估,完全依从:自主按时完成;依从性一般:需家属督促完成;依从性差:需督促才能勉强完成。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以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 评估,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共分为43 个条目,分值为0 ~172分,分值越高自护能力越强[5]。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3 个月心理状态;SAS:共100 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SDS:共100 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6]。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包括护理质量、沟通态度等,共100 分,分为满意(>90 分)、较满意(80 ~90 分)、不满意( <80 分),满意、较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以SPSS 22.0 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Ridit 分析,采用u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n(%)]
干预前,两组ESCA 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 个月、干预3 个月,两组ESC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对比(± s )单位: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对比(± 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①P <0.05。
组别 例数 ESCA 评分干预前 干预1 个月 干预3 个月观察组 51 98.41±8.49 129.44±9.54① 145.47±11.64①对照组 51 100.62±8.04 116.35±9.27① 127.57±9.14①t 1.350 7.028 8.638 P 0.180 <0.001 <0.001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 个月,两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①P <0.05。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3 个月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观察组 51 54.41±4.28 33.68±4.36① 57.57±4.61 33.42±4.04①对照组 51 53.22±4.77 42.74±4.28① 56.39±4.72 42.02±4.18①t 1.326 10.590 1.277 10.565 P 0.188 <0.001 0.205 <0.001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8%) 高于对照组(78.43%) (P<0.05)。见表4。
斑块型银屑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皮肤病症之一,多数患者会因皮肤瘙痒而搔抓,致使局部暴露部位皮肤破溃,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形成皮肤外貌缺陷,导致其出现抑郁、社交回避、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7]。故临床应采取有效干预方案,以改善其心理状态。
现阶段,临床针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多以传统护理措施干预,多注重院内护理,往往忽略院外护理重要性,护理效果不太理想。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属新型护理模式,是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及人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可满足其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多种方面护理需求;延伸护理是医患间连续性、协作性护理过程,可保证其出院后依然能享受有效指导,利于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维持健康状态,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具人性化[8-9]。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1 个月、干预3 个月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为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是通过为患者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能详细掌握其病情变化,利于具体护理方案制定与实施,干预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网络工具加强健康宣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易被患者接受,有效提高其对自身病症认知度,并为其普及相关自护知识及方法,告知自我管理利弊,进一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此外,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以视频形式对其进行“一对一”动机访谈,配合专业化心理疏导,调动其心理情感支持系统,加之社会及家庭支持干预,让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关心及爱护,进一步缓解其负面情绪,调节其心理状态。本研究数据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8%)高于对照组(78.43%)(P<0.05),由此表明,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为通过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延伸护理方案,从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以多种形式为其提供饮食、规律作息、相关疾病知识等,帮助其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利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做出更高评价。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