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1-08-02 02:43乔泉辉
医药与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腺癌靶向实验组

乔泉辉

(巩义市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科,河南 巩义 451200)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患病率、病死率,全球每年得癌症人群有760 多万,其中每年有260 万新发肺癌患者,有180 万死于肺癌,而肺腺癌占所有类型肺癌50% 左右[1]。大部分肺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 ⅢB 期或Ⅳ期),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期,因此全身化疗成为当前有效、标准治疗方式之一,但对提升患者生存率效果甚微[2]。分子靶向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分析靶向治疗药物,其属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传导,进而阻滞肿瘤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效果[3]。故本文就巩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1 ~75 岁,平均(51.24±5.63) 岁;肿瘤病灶直径2.0 ~5.6 cm,平均(3.62±0.21) cm;肿瘤分期:ⅢB 期21例,Ⅳ期24例;肿瘤患者体力状况量表(ECOG) 评分0 ~4分,平均(2.63±0.51) 分。参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1 ~74 岁,平均(50.69±5.47) 岁;肿瘤病灶直径2.0 ~5.7 cm,平均(3.61±0.20) cm;肿瘤分期:ⅢB 期20例, Ⅳ期25例;ECOG 评 分0 ~4 分, 平均(2.61±0.53)分。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入组标准:①均符合《肿瘤学》[4]中晚期肺腺癌诊断标准,患者为IIIB 期或Ⅳ期;②均为初治;③预计生存期超过3 个月;④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齐全;⑤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有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②对研究药物过敏;③既往存在精神病史。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方案化疗。第1 d 于>10 min 以500 mg/m2静脉内注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1288,规格:0.2 g);随后立即在30 min 内注射使用体表面积计算下对应的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每3 周重复1 次,为1 个周期,每位患者至少化疗3 个周期以上。化疗开始前5 d,使用叶酸片(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2023302,规格:5 mg),5 mg/d,口服不停药,每周期化疗开始第1 d 给予维生素B12 注射液(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2020388,规格:1 mL:0.25 mg)900 μg,静脉注射。化疗开始后给予患者一个常规的保肝、止吐、护胃方案。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不接受放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实验组采取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片(AstraZeneca UK Limited,批号:0.25 g,规格: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30224),250 mg/d,1 个月为1个周期,患者持续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因副作用无法耐受,或患者要求退出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不接受化疗、放疗。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在治疗4 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疗效评估标准[5]:肿瘤完全消失,>1 个月未复发为完全缓解(CR);肿瘤缩小≥50%,>1 个月未见增大为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1 个月内增大≤25%为稳定(S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为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CR+PR)/ 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 总例数×100%。②肿瘤标志物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酶联免疫化学法检测两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皮疹、消化道反应、肺间质纤维化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 程序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ORR 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DCR 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TSGF、CYFRA21-1、TPS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TSGF、CYFRA21-1、TPS 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 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 s )

组别 n TSGF/(μg·L-1) CYFRA21-1/(U·mL-1) TPS/(U·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95.63±8.14 54.16±5.63 18.25±6.18 5.02±1.01 176.45±19.63 64.13±6.14参照组 45 95.37±8.16 72.51±5.39 18.73±6.35 9.68±1.35 176.82±19.34 99.68±10.24 t 0.151 15.793 0.363 18.541 0.090 19.973 P 0.880 0.001 0.717 0.001 0.928 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4%) 显著低于参照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晚期肺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因癌细胞已发生转移、扩散,促使化疗成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6]。目前针对晚期肺腺癌,培美曲塞与顺铂是最为活跃的化疗联合方案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长期使用化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使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疗效。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EGFR-TKI 可经过阻止酪氨酸激酶区域磷酸化过程,对信号传导进行抑制,以此发挥抗肿瘤作用,吉非替尼是临床用于治疗非小细胞癌第一分子靶向药物,其作为EGFR-TKI 的一种,可经过阻止EGFR 磷酸化,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信号传导途径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抗肿瘤效果[7]。相关研究显示[8],吉非替尼治疗效果同EGFR 基因突变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针对一线化疗失败患者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DCR 显著高于参照组,进一步证实吉非替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分析原因在于该药可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酶活动,促进癌细胞凋亡,同时因吉非替尼治疗特定性,可针对性作用于癌性病灶,发挥治疗作用。TSGF 是国际公认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糖类物质、代谢物总称,一旦肿瘤产生,TSGF含量可显著上升,其是肿瘤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线索[9]。CYFRA21-1 主要存在于凋亡的肺泡上皮细胞角蛋白碎片中,对该指标进行检测,可有效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预后的评估价值。TPS 为癌胎性蛋白,能够被多种细胞角蛋白识别,待细胞分裂后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其高表达常于肿瘤细胞分裂活跃,并与其DNA 合成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10]。本文研究显示,经治疗,实验组TSGF、CYFRA21-1、TPS 指标均较参照组低,表明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在降低血清肿瘤标物指标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分析原因在于吉非替尼可对应肺腺癌细胞的叶酸代谢,以此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也可阻滞肿瘤细胞相关遗传物质脱氧核苷酸、多种关键性酶的生成及合成,进而阻断癌细胞增殖,血清肿瘤负荷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因此降低。本文研究显示,针对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分析原因进行阻断EGFR 分子靶向治疗对免疫功能干扰较小,其选择性、针对性相对较强,可适合长期进行治疗,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稳定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腺癌靶向实验组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