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霞 赵维勇 李开通
1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老年医学科,山东 菏泽 274300;2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 菏泽 2743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神经功能严重损伤,遗留半身不遂、失语等后遗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2]。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溶解血栓、疏通血管为主,阿替普酶是常用溶栓药物,静脉给药后起效快,可迅速结合血栓表面纤维蛋白及纤溶酶原,加快血栓溶解,以快速疏通阻塞血管,恢复脑部血液灌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3]。但AIS病情进展迅速,单药治疗不利于快速恢复脑部血供。醒脑静属于纯中药制剂,内含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中药材,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开窍醒脑之功效,用于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中风昏迷等疾病中,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缩小梗死范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AIS患者联用醒脑静与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3~74岁,年龄(62.39±4.15)岁;体质量范围为55~79 kg,体质量(65.75±5.31)kg;发病时间范围为1.5~5.5 h,发病时间(4.35±0.43)h;合并症:18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2~75岁,年龄(62.43±4.17)岁;体质量范围为54~79 kg,体质量(65.72±5.28)kg;发病时间范围为1.0~5.5 h,发病时间(4.32±0.41)h;合并症:17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中相关诊断;经颅脑CT等影像学手段确诊;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24 h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对本研究用药过敏;存在精神障碍;伴随严重感染性疾病;近期存在手术史或创伤;凝血系统缺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AI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接受颅内降压、营养脑神经、脱水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准文号S20160054)治疗,静脉给药总剂量为0.9 mg/kg,最大不超过80 mg,先予以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60 min内滴完。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639)治疗,于500 ml生理盐水内加入20 ml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
1.3 观察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估颅内血流速度和神经功能。(1)颅内血流速度:两组均以彩超监测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2)神经功能:两组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总分42分,得分高则神经功能差。(3)不良反应:恶心、头痛、牙龈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颅内血流速度治疗前,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速度比较(cm/s,)
注: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治疗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基底动脉治疗前27.33±3.65 27.41±3.69 0.098 0.923治疗后39.87±4.48 34.53±4.26 5.463<0.001椎动脉治疗前26.16±3.14 26.22±3.21 0.085 0.933治疗后36.43±4.18 32.15±4.07 4.640<0.001大脑前动脉治疗前38.46±4.15 38.67±4.23 0.224 0.823治疗后45.96±5.01 42.33±4.85 3.292 0.002大脑中动脉治疗前37.68±4.05 38.12±4.11 0.482 0.631治疗后44.68±4.57 41.36±4.32 3.339<0.001大脑后动脉治疗前36.28±3.52 35.97±3.45 0.398 0.692治疗后43.25±4.23 39.16±4.14 4.370<0.001
2.2 神经功能治疗前,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治疗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治疗前18.64±2.46 18.71±2.51 0.126 0.900治疗后8.17±1.63 11.34±1.89 8.033<0.001 t值22.439 14.835 P值<0.001<0.001
2.3 不良反应对照组恶心2例、牙龈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观察组头痛2例、牙龈出血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AIS发病较为复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多种因素均可致使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从而促进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加剧缺血区微循环障碍,使细胞更加容易聚集、黏附,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脑神经损伤[6-7]。阿替普酶属于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制剂,其静脉给药后,可快速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结合,激活纤溶酶元,促使其向纤溶酶转化,以阻断纤维蛋白网状结构,使得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组织供血,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域,减少神经细胞凋亡[8-9]。但AIS涉及血管、神经、细胞等多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单药治疗作用靶点单一,患者病情缓解较慢。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受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等多因素影响,机体气血逐渐失调,引起经络阻滞、血脉不畅,终致脑脉不通,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等为主[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醒脑静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效果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脑部供血,挽救濒死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肖俊等[11]研究显示,醒脑静联合阿替普酶可改善AIS患者颅内血流速度,保护神经功能,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醒脑静是由古方安宫牛黄丸改良而来的重要制剂,其所含有的麝香可开窍醒脑、疏通经络;栀子可排毒散结、清热凉血;郁金可开窍醒脑、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冰片可清热止痛、开窍醒神;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开窍醒脑之功效[12-13]。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醒脑静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拮抗阿片受体样作用,从而抑制β-内啡肽活性,发挥快速催醒复苏作用,且该药可减少脑脊液内前列腺素E2等中枢发热介质释放,促进受损血脑屏障修复,以阻止外源性致热物质进入大脑,加快脑部降温[14-15]。醒脑静亦具有强效抗氧化能力,可增强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加快氧自由基清除速度,减轻脑部氧化应激损伤,进而降低神经细胞损害。醒脑静还可拮抗血小板聚集,促进抗凝血酶分泌,与阿替普酶联用可协同增强溶栓效果,快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域血液灌注量,降低缺血性损伤。
综上所述,醒脑静联合阿替普酶具有协同作用,可从多个靶点起效,加快颅内血液流速恢复正常,以降低神经组织损害,增强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