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2021-07-30 20:32李辉云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摘要:从问题设置、命题情境、答题能力、学科素养、评价依据等角度来看,高考政治卷中的议题式试题有其自身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考引导教学,落实到一线教学课堂,可以从精设议题、精构情境、精彩互动、精准评价四个角度探索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试题;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B-0036-05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卷中出现了部分议题式试题,体现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本文结合2019年全国高考卷典型试题和自身教学实践,对议题式试题的特点以及议题式教学的策略作初步探讨。

一、议题式试题的特点

【2019·全国一卷·40】  试题材料(略)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通过上述这条得到广泛认同和赞许的高考卷经典试题,我们可以一窥议题式试题的特点。

(一)问题设置角度

1.序列性。如果给上题加上议题,总议题是: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分议题分别是:如何看待传统村落——发展还是消亡?为什么要自觉保护传统村落?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而上题的三个设问也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设置的。

2.逻辑性。上题三问以“如何保护传统村落”这个总议题为主线,分别从“如何看”“为什么”“如何做”三个角度,层层递进、深入探究,有结构性、层次性。

3.辩证性。题中第一问有较强的辩证性,传统村落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同时要有意识地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

(二)命题情境角度

1.景、情、境有机统一。情境是载体,好的议题式试题能设置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领悟内在情感,提升自我境界。上题中,景: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情:知识真情(文化继承的意义)、生活真情(感悟古村落变化)、追求真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境: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高文化保护意识,推动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责任和使命。三者实现有机统一。

2.人文性、真理性、价值性的统一。传统村落保护问题是一个生活化现象,也是关注度很高的人文社会问题,有人文性。同时,传统村落是衰落了还是发展了,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古村落的传统文化,需要考生辩证思维、激活思想,进行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价值选择,体现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三)答题能力角度

1.调动和运用知识随机性与灵活性统一。考生不仅要准确获取和解读长达600余字的不良结构信息,还要调用来自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的知识;不仅要调用课本基础理论等“确定性知识”,还要调用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的“不确定知识”。这体现了随机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要求。

2.描述和阐释问题辩证性与综合性统一。考生不仅要能分析、比较、阐释、评价现实问题与现象,更要用综合的思维、辩证的方法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上题第一问解题答题思路首先要肯定其合理之处,即文化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然后要否定其不合理之处;但不是一味否定,而是辯证否定,即传统村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会面临困难,若能因时而变,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则可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不会走向消亡。

3.论证与探究问题科学性与创新性统一。议题式试题提出的问题不是书本预设的问题,而是新情境下的真实问题。考生不仅要能用书本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更要能根据新情境中的有效信息,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论证与探究,生成新答案,体现科学性与创新性统一。上题第二问,不仅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意识能动作用”哲学原理,更要求考生能结合材料,从意识能动作用的两个角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行针对性、创新性分析。第三问是开放型试题,难度不太大,但并不是无止境开放,而是需要围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这个主题进行分析。不少考生“天马行空”,脱离题目要求,没有做到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统一,造成丢分。

(四)学科素养角度

政治高考要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上题从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华文化自信高度,从保护传统村落的独特视角进行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同党的农村政策,认同农村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考查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第一问是一条评析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进行科学的论证和探究,是考查科学精神。第三问开放性设问对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三条建议,是考查公共参与素养。第二问既要求考生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两个角度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又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是同时考查考生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

(五)评价依据角度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总要求,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三个维度评价高考,是高考评价标准的顶层设计。上题立意高远,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引导考生认识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的统一。上题在求同基础上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熟练程度,考查考生四种学科能力,体现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统一,也从求异角度综合考査考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品质,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较好地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总之,这道议题式试题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为情境材料,实现了“景、情、境”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的统一、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统一,实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是一条高度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要求的经典题。

二、议题式教学策略

高考题有很强的“引导教学”的作用。下文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为例,进一步探讨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

(一)精设议题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总引线,是灵魂。好的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真实性与可议性统一。真实、可议是议题的生命力所在。不真实的议题没有可议性,真实的议题也要善于挖掘可议点。本课设置一个总议题和三个分议题。总议题是:探寻家乡传统文化,做出理性继承选择。三个分议题分别是:探寻家乡传统文化,推荐家乡传统文化,继承家乡传统文化。第一个分议题要求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后开展家乡传统文化调查;第二个分议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为游客推荐一种家乡传统文化;第三个分议题讨论是否应该或者如何继承家乡的“臭屁醋”饮食文化。议题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很强的可议性。

2.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好的议题要“连通”学科主干知識,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契合学生疑惑点、情感升华点,同时更加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三个议题分别对应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注重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辩证且正确认识家乡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新颖性与思辨性统一。议题新颖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同时议题有思辨性能迸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高阶思维,让教学活动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本课前两个议题都是学生分四个小组,在合作基础上探寻和推荐家乡传统文化,每个学生都对其他组的内容充满好奇。教学中有展示广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掷彩门的,有展示本地美食粉包、“臭屁醋”的,也有介绍本地婚俗的,还有介绍获联合国大奖的广裕祠的。第三个议题对本地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臭屁醋”进行辩论,是“臭”还是“香”,是“糟粕”还是“精华”,该“去”还是该“留”,体现出浓浓的“思辨味”。

4.序列性与逻辑性统一。教师在设计议题任务时,依据议题立意、课堂活动的需要、事件发展逻辑顺序等,对总议题进行案例化、层次化、梯度化的分解、细化,达到序列性与逻辑性统一。本课一个总议题下的三个分议题从“探寻”到“推荐”到“继承”层次递进。第一个议题又分“从化传统文化有哪些?有何魅力和特点?”两问。第二个议题分“推荐什么家乡传统文化?向什么游客推荐?如何写100字左右推荐词?”三问。第三个议题分“辩论:臭屁醋是‘糟粕还是‘精华,该‘去还是该‘留?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如何继承家乡臭屁醋饮食文化?”三个问题。议题层层递进,推动课堂层层深入发展。

(二)精构情境

情境是议题的载体,好的情境是知识与活动的有机统一,知识线脉络清晰、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活动线异彩纷呈、环环相扣、酣畅淋漓。

1.体验式情境。本课第一个情境是:先观看《魅力从化》城市宣传片,体验家乡文化。接着,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分四个小组,从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的角度介绍家乡传统文化。这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体味到家乡传统文化的多样与精彩。在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说出四种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在此基础上共同提炼出传统文化的含义。该情境从知识线来说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含义,从活动线来说是探寻和体验家乡传统文化,课堂得到初步的“热身”。

2.开放性情境。本课第二个情境是为游客推荐家乡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分成四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要有不少于100字的推荐词。该情境没有标准答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挑战欲,展示过程精彩不断,掌声阵阵。在掌声中,笔者引导学生从推荐词中理解、领会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课堂渐入“佳境”。

3.辨析式情境。本课第三个议题是继承家乡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需要较强辩证思维能力才能理解的问题,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为此,笔者从一个本地人“又爱又恨”的特色传统美食入手设置情境:“臭屁醋”,是广州从化地区已有2000多年制作历史的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此醋煲制过程中和刚端上桌时,都有一股浓浓的、酸馊的怪味,闻着像臭屁味,因而得名。此醋制作时可以放不同材料炖煮,猪脚多见,营养丰富。岭南夏季比较湿热,人们往往食欲不佳,而此醋酸咸香辣,醋味浓郁,开胃健脾,生津解暑,独具风味,是本地妇女必备的“坐月子”补品。长期饮用,益寿延年,又名“长寿醋”。课堂活动是辩论赛,围绕臭屁醋该保留还是该淘汰,双方辩手摆出证据,慷慨陈词,唇枪舌剑。最后在笔者引导下,双方达成共识,提炼出对待传统文化的16字正确态度,甚至还为臭屁醋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为下节课打下铺垫,课堂达到“高潮”。

(三)精彩互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善于对话、沟通,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1.描述式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把议题情境、教材知识和个人经验关联起来,共同描述议题中的相关事物和问题的含义、表现、性质、特征等的过程,就是描述式互动。其中主干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是前提,获取信息、解读材料、描述情境是基本能力要求。本课第一个议题“探寻家乡传统文化”,教师要求学生说出“从化有哪些传统文化”,同时要求依据书本知识说明“这些传统文化有何魅力和特点”,更进一步追问“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含义自然生成。

2.决策式互动。师生、生生在互动过程中,围绕某一项活动任务提出一个或数个假设,通过分析、再构,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产生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的议题决策过程,就是决策式互动。本课第二个议题“推荐家乡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向适合的游客推荐适合的家乡传统文化,写100字左右的推荐词。互动过程中,学生数次提出假设、分析、再构,最终群策群力,提出了小组认同的“最合理”的决策。虽然决策方案未必很完美,但学生已经体验到了“完美的决策过程”。

3.论证式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以事实和理论为依据去探究和论证议题的过程,包括解释、检验、辨析、评价等,就是论证式互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本课第三个议题的辩论中,正反方辩手摆事实、讲道理,又“一针见血”指出对方辩手的问题,针锋相对、精彩异常、掌声不断。“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中,学生逐步能用辩证思维去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16字正确态度。

(四)精準评价

评价是对教学的深化和升华。教师课堂上的及时、精准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展现自我,提高能力,提升素养。

1.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统一。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要实现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有机统一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节课立意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立意于引导学生参与家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价值导向高远。本节课三个议题都贯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笔者也注重引导学生认同政府有关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些政策、做法,体现政治认同。议题三通过辩论家乡臭屁醋饮食文化是“糟粕”还是“精华”,该“去”还是该“留”,意在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体现科学精神。议题二小组合作为游客推荐家乡传统文化,并写推荐词,课后还要制作“从化文化名片”宣传卡,在校园展出和投稿到《从化报》,体现公共参与。笔者根据核心素养的四级水平,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程度,提升议题式教学的效果。

2.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统一。议题是主线,活动是形式,知识是内容。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也要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来检验。借助情境、活动和任务对学生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进行评价,是议题式教学评价的应有之义。本课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进行表达、分析、论证,同时对表达准确、论证有理、逻辑清晰、创新新颖的同学进行及时肯定。对语言不清晰、术语不规范、论证不合事实等现象也及时指出纠正,帮助学生厘清基本概念和提高关键能力。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统一。过程性评价侧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状态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能不能积极参与议题讨论,能不能理性辩证地思考问题,有没有个性化、创新性观点等,包括自评和他评(教师评、同学评)两种方式。本课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第一、第二议题中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后,都会问“你自己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补充?”“大家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补充意见或不同观点?”,并给予发言机会。对于语言表达清楚、理论观点准确、逻辑思路清晰的发言,笔者会明确地表示赞赏;反之,也会指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改进。任何教学模式或教学改革都无法回避学考或高考的风向标,课堂中进行终结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知道该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对于四个小组的推荐词,也从语言、逻辑、论证等角度,师生共同评出等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推荐词的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强师工程”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研究”(2020YQJK001)和“云智能翻转课堂促进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2020YQJK025)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0-12-11

作者简介:李辉云,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广东广州,510920),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