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各高校的本科招生考试中,美术史论类专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板块。所谓“美术史论类”,是为区分各美术实践专业而采用的泛称,其下涵盖了多个方向和領域。本文主要以九大美院为例,对史论类相关专业的设置、就业、考试、备考等问题进行基本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有志于此的考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术史论类 就业 考试 录取 备考
美术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德国。1844年,柏林大学设立了第一个美术史教席。20世纪上半叶,以滕固、姜丹书、潘天寿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学人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现代书写。新中国的第一个美术史系于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与欧美国家将美术史视为纯粹的人文历史学科而多设置在综合类大学不同,我国首先在艺术院校开办美术史系,更多是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即保持美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美术史论类专业”(以下简称“史论类专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用语,而是为区别其他美术实践类专业使用的一个泛称。具体而言,其内容涵盖了美术史、美术理论、艺术管理、美术教育、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如今,全国多所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均有相关专业设置,招生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俗称的“九大美院”,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为例,介绍和分析史论类专业的设置、就业、考试、备课等基本情况。
一、高校史论类专业的设置及就业方向
从九大美院的本科招生专业目录来看,史论类专业的命名和学院归属并不一致。为方便考生了解相关情况,笔者以2021年各学校的专业目录为依据,将相关专业方向概述如下。
中央美院主要有“美术学”、“艺术史论”(隶属人文学院)、“艺术学理论”(隶属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与设计管理”[隶属(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四个史论类专业。此外,央美新设立的“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在复试阶段所考的“美术鉴赏”也属于史论知识范畴,实验艺术学院的“美术鉴赏与思维能力”考试也涉及部分美术史知识;中国美院的史论类专业在招生简章中统称“艺术学理论类”,但在新生入学后会按照高考文化成绩和考生志愿相结合的方式,分流到艺术史论(艺术史与史学理论)、艺术史论(视觉文化研究)、艺术设计学、艺术管理四个方向;清华美院的招生专业名称是“艺术史论”;天津美院在两个二级学院设有史论类专业,分别为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和艺术与人文学院的“美术学”(又分为“美术史论”和“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两个方向);四川美院相关专业可分三大类五个方向,分别为“美术史论”“艺术策划与管理”“艺术与文化遗产”“设计史论”和“设计策划与管理”;广州美院相关专业为“艺术管理”和“美术学”,均隶属艺术与人文学院;鲁迅美院史论类专业包括“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管理”三个方向;西安美院的史论类专业均设于美术史论系,具体包括“艺术史论(艺术考古)”“艺术管理”“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湖北美院也在美术学系设有“艺术设计学”“艺术史论”“艺术管理”三个史论类专业。
对于考生而言,除个人兴趣外,选报专业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方向也至关重要。那么美术史论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呢?从大环境来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人民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此外,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宏伟目标的背景下,文化自信作为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备受重视。在此背景下,“美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词汇。20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到,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美术史论类专业正是与美育直接相关的学科设置。从具体的就业方向来看,史论类毕业生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选择。
第一,进入博物馆、美术馆类相关机构。博物馆和美术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艺术文明的汇集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博事业发展迅速,现有博物馆数量已超过五千家。随着实体机构的快速增长,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史论类专业学生与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才需求直接对口,可在相关机构中从事藏品管理、学术研究、展览策划、艺术传播、公共教育等多种工作。
第二,在画廊、拍卖行及各类企业单位从事艺术市场相关的工作。我国艺术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至今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艺术市场之一。与艺术市场直接相关的画廊和拍卖行,每年都会吸纳大批史论类专业的学生。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作为品牌建设与公司发展的一部分。以近年发展迅速的K11购物中心为例,其以“艺术·人文·自然”相融合的理念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商场。类似的企业单位也可以纳入史论类毕业生的择业范畴。
第三,从事与媒体传播相关的艺术类工作。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统纸媒和方兴未艾的网络媒体共同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中,艺术类媒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此情况下,拥有较好艺术史理论素养和写作功底的美术史论类毕业生,尤为受到有艺术板块的出版社、报社以及网络公司和平台青睐。
第四,从事美术教育相关工作。与传统美术教育侧重以儿童、考生为对象,以提高学习者的造型能力为重点不同,当今美术教育的范围早已扩展到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各类人群,并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艺术品位、审美格调、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为目标。与美术教育的转型相一致,相关行业也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艺术史知识、科学美育理论、课程开发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美术史论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势明显。
此外,美术史论相关专业在欧美国家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国内很多高校也都设有硕士、博士授予点。有志于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同样拥有考研、考博、出国深造等多种选择。
二、史论类专业的报考资格和录取办法
近年来,随着美术史论类专业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报考人数稳步上升,各学校对考试资格的要求也更加规范。以九大美院為例,在各校2021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中国美院和清华美院外,其他学校普遍要求考生取得美术省联考合格证。未参加省联考或联考成绩未达到本科合格线者校考成绩无效(中央美院“艺术史论”专业除外)。不过,各学校对于文理科的限制已基本解除。除清华美院只招收文科生(高考改革省份限选考历史)外,其他学校均文理兼收。
在录取方式上,与美术实践类专业多以专业成绩加文化成绩综合录取的办法不同,各校美术史论类专业皆是在专业合格的前提下,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再按照单科成绩排序,一般以语文成绩高者优先。具体到文化课的录取分数,以清华美院要求最高。按照简章规定,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文史类一本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与学校排名。从清美官网公布的2018年录取分数线来看,各省的文化课相对成绩(文化课相对成绩=文化课成绩÷所在省文史/理工类本科一批线×100)最低线分别为:河北122.00、山东119.45、重庆118.89、江苏118.10、河南117.18、其他省份113.61。亦即各省被录取考生的分数需高出本省一本线13%至22%不等。录取分数紧随其后的是中央美院。2020年,央美史论类各专业文化课相对成绩(与清美算法相同)录取线分别为:“美术学”106.134 分(山东省109.586分、北京市112.548分)、“艺术学理论”108.137分、“艺术与设计管理”94.108。也就是说,“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录取分数均在一本线以上,“艺术与设计管理”方向接近一本线。不过,2020年央美因疫情取消了专业考试,并且当时尚未出台史论类专业考生必须取得省联考合格证的限制,招生条件的放宽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高最终的录取分数。在今年整体条件收紧的情况下,分数线也可能随之产生变化。其他各校的文化课要求虽然不如以上两个学校高,但录取分数线也普遍达到了450分左右,部分学校和专业在一些省份的录取线甚至超过500分。特别是中国美院的“艺术学理论”各专业,2018年的录取线为536分,2020年在取消校考的情况下更是超过了557分。
三、史论类专业考试的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
与实践类专业普遍需要参加校考不同,九大美院的史论类专业并非全都设置有专业考试。天津美院、四川美院、西安美院等学校虽在前些年都安排过史论类校考,但后来又一度停止。特别是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学校普遍取消了史论类专业考试。不过经过一年的调整,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在今年已采取线上考试的办法率先恢复校考。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其他学校也有可能逐步恢复专业考试。
从考题类型来看,各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为代表,以文化素质测试为主,兼顾美术史考察。所说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基础。中国美院的“艺术理论类”考试就分为“素质测试”和“赏析与写作”两科,而且分值比重差别较大。前者满分200分,后者只有60分。清华美院“艺术史论”专业的考试与之类似。2020年之前考“文化测试”(300分)和“作品评析”(100分)两科,前者是语、数、英考试,后者是美术作品鉴赏。今年的考试科目虽改为“文化素养测试”一门,但内容与之前并无实质变化。另一类是以美术史素养为主的考试,除清美、国美以外的其他美院皆属此类。对于美术史素养的考查,各学校考试以主观题(多是以写作形式考查)为主。此外,亦有少量学校或专业曾涉及过客观题(填空、选择等),如四川美院、中央美院的“艺术学理论”专业等。除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外,各学校的考试内容差异不大。诸如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赏析艺术作品、列举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或作品并陈述理由等,此类题目在各院校考试中较为常见。这些考题对学生美术史知识的储备要求不高,阐释空间较大,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专业考试的持续度、专业度和创新度等方面综合考量,中央美术学院的史论类专业考试最具代表性。一方面,自2016年设置校考以来,除2020年因疫情中断外,学校每年都会进行专业考试。另一方面,央美史论类各方向均单独命题,既有共通之处,又各有侧重,更利于遴选出不同素质的优秀考生。以下,笔者就从中央美院数年的史论类考题切入,分析相关考试的核心要素、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
在央美的本科招生专业中,“美术学”和“艺术史论”都归属于人文学院。其前身正是1957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可谓历史悠久。从2016年至2019年,“美术学”专业每次校考只出两道题目。第一道可统称为开放阐述型试题,或让学生叙述自己与美术学科、人文学科的因缘关系,或要求学生列举自己读过的艺术类书籍、看过的展览等。第二道多是作品鉴赏,一般是给出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各一幅,让学生任选其一作一篇赏析文章。前者意在了解学生对于文史、艺术的兴趣及基本素养,后者则能够测试学生的图像敏锐度和逻辑表达能力。总而言之,两种题目传递的共同信息是,出题者并不以考查学生具体的美术史知识为目的,而更看重以写作能力为核心的文史素养和图像观察力。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第二题颇具新意。题目以明代画家徐渭《墨葡萄图》上的题诗切入,让学生解释诗文并根据个人理解描述作品“原貌”,并在今天的语境下进行再创造。出题者显然并不在意学生是否见过《墨葡萄图》,而是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望文生义”,激活传统。此题除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外,也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一定要求。今年的考试仍然延续了之前的两道题模式。第一题仍为开放阐述题,只是关注点从“物”转向“人”——要求考生列举自己认同的三位艺术“大师”,并阐明自己的了解途径和他们堪当“大师”的理由。对有一定美术史基础的学生而言,列举三位艺术家并不难,高下之分就在于所选人物的范围广度(如艺术家在时间、空间、类型、性格等方面能否具有显著差异)和理由阐释的合理程度。相比之下,第二题的专业性和时事性要更强一些。题目以杜尚的《L.H.O.O.Q.》对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图像挪用为主干,着重考查学生对于“创作”与“抄袭”的见解。一方面,图像“挪用”可谓现代艺术史上的常见方法和经典课题,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与抄袭的边界始终是国内艺术圈的热点话题。以此作为考试题目,既能够考查学生的写作与思辨能力,也在提醒考生美术史并非死物,任何艺术现象均有其历史逻辑。
“艺术史论”是2021年首次出现在中央美院招生目录中的新专业。从今年的专业试题来看,与其“基础写作”的考试科目名称基本匹配,但涉及内容范围更广。试卷题目共有三道:第一题给出了一段英语短文,内容为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过程介绍,要求学生在翻译短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并画出作品;第二题是取自《庄子·秋水篇》中“濠梁之辩”的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第三题是要求考生列举三件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在给出理由的同时说明自己的艺术标准。整体来看,三道题目分别对应了英语、古文和美术史素质测试。与此同时,试卷上特别提醒,所有题目均可独立成文。这就又回归到了写作能力的考查。联系“艺术史论”专业对报名资格的要求,可推测出整套试卷背后的出题逻辑。在央美的史论类各方向中,“艺术史论”是唯一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取得联考合格证的专业。这样就能减少限制,吸纳更多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前来报考。试题增加对语文、英语能力的测试正是这一意图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考试中,“美术学”和“艺术史论”都涉及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都让学生列举艺术家或作品并陈述个人理由。虽然具体的题目和设问不尽相同,但对考生的素质要求是一致的,体现了人文学院选拔学生的统一标准。
“艺术学理论”方向录取的考生将在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进行学习。央美的艺术管理和美术教育两个专业成立于21世纪初,均属于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这两个专业最早隶属于人文学院,后于2015年成立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八个专业分院。因此,“艺术学理论”方向的专业考试在关联艺术史的同时,也与“管理”和“教育”两个关键词密切相关。如2017年的两道综合题,一道是要求学生围绕试卷提供的四幅作品,设计一套适合7至13岁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课程教案。另一道是围绕海派名家任伯年和当代画家曾梵志的作品价格问题,探讨艺术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前者是美术教育的内容,后者则属于艺术管理的范畴。2018年和2019年的考题分别是“我是策展人”和“我的美育课”,前者是让考生从给出的作品清单中选择7幅策划一个展览;后者需要考生从作品清单中选择6幅设计一堂博物馆公教课。这两道题目,一个涉及艺术管理学的展览策划,另一个属于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公共教育。2021年的“艺术学理论”考试与之前有相似之处,仍是给出了一个主题——“百年巨变:从传统走向现代”。不同的是,考试分成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部分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主题选择中外美术史中的十位艺术大师及各自的一件代表作,构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艺术演变逻辑关系的思维导图。此外,还需要画出所选作品的小构图,并写出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千字文章。面试部分是要求考生围绕“百年巨变:从传统走向现代”主题进行十分钟的演说。今年的考题在本质上与之前的“我是策展人”和“我的美育课”一样,都是要求学生围绕一定数量的作品,以言之成理的逻辑进行梳理和阐发。差别在于,前两年是让考生自定主题,然后从作品库中挑选对象;今年则是给出主题,但不提供作品库,需要学生自选作品,而且还要画出小构图。显然,后者的难度较前者又提升了一个层级。既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史知识,又要对作品有较高的熟悉度,画小构图的要求,明显是考虑到了今年的考生都已通过美术省联考,有考查其造型功底之意。另外,面试环节的十分钟演说录制,也体现出“艺术学理论”对学生素质的特殊要求。与纯粹的美术史研究不同,无论是艺术管理还是美术教育,都要求相关从业者具备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现场演说无疑是了解考生相关素质的有效渠道。
整体来看,“艺术学理论”的考试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学生要想取得理想成绩,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史知识、较好的图像解读和写作能力,还需要对展览策划、艺术市场、美术教育等领域有一些基本了解。同时,也要有意训练自己的造型能力和语言表達能力。当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不现实,出题者对此也十分清楚。考题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艺术动态,增加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经历,积累参加艺术活动的体验,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整体素质较高的考生在考试时往往更易出彩,也更有机会获得考核者的青睐。
中央美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中法学院”)是中法合作办学。学院于2015年开始筹备,2019年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与法国索邦大学、法国凯致商学院合作,在上海正式成立。成立当年,中法学院从央美2019级各院系本科新生中选拔了第一届学员。2020年,中央美院本科招生目录中首次出现“艺术与设计管理”专业,中法学院正式开始招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并未进行现场考试,而是以“绘画中的点线面——在线美术鉴赏课堂”为主题,要求考生围绕绘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制作一个PPT课件,并录制一段10至15分钟的讲课视频。无论是PPT制作还是视频录制,都是在规定日期之前提交即可。因此,学生具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时间,难度并不算大。今年中法学院的考试主题为“美育”,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题目是进行《美育周报》美术鉴赏副刊设计。考生需要以主编身份完成撰写卷首语、挑选作品、画小构图、撰写鉴赏文字、设计排版等要求。面试环节是以“出版人谈美育”为主题进行10分钟的专题演说。从近两年的考试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笔试加面试的环节设置,还是备课、演讲、按照一定标准自选作品、画小构图等具体要求,“艺术与设计管理”专业对考生的素质考核与“艺术学理论”都非常相似。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皆涉及艺术管理等领域,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自然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不过,“艺术与设计管理”专业在管理之外还涉及艺术设计等领域,这也是考题特别提出设计排版要求的原因。
在史论类专业之外,中央美院今年新开设的“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在复试阶段需要进行“绘画基础”和“美术鉴赏”两科考试。其中,“美术鉴赏”的考试内容亦属史论范畴。同时进行造型和史论两方面的考试,是由该专业的特点决定的。从工作性质来看,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实操技术,还要具备基本的鉴定和赏析眼光。这就不得不以良好的美术史修养为前提。从今年“美术鉴赏”的考题来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关于名作小构图的绘制和作品阐释,二是要求考生简述艺术品保护与修复的价值与意义。题目比较基础,与其他史论类专业相比相对简单。
从近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央美史论类专业对考生的文史、艺术素养整体要求较高。以写作为核心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各专业共同看重。此外,由于不同专业的性质差异,考试又各有侧重。“美术学”和“艺术史论”更看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和创造活力,“艺术学理论”和“艺术与设计管理”则更青睐视野开阔、审美力好、善于沟通的考生。与此同时,灵活、综合、创新是近年来专业考试的整体趋势。艺术挪用、线上教学、百年巨变、美育出版等都明显与当今社会发展和艺术动态紧密相关。这些新的变化无疑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史论类专业的备考要点
在基本掌握美术史论类相关专业的整体情况后,有志于此的同学又该如何备考呢?
首先,从报考条件上讲,除个别学校和专业外,美术省联考合格已成为各校的普遍要求。因此,各位同学应尽量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通过省联考考试,以便将来有更多的报考选择空间。其次,美术史论类专业对于考生的写作水平要求较高。这方面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学生长期积累,也要有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此外,积累一定的美术史基础知识,特别是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外名家名作对于专业考试会有直接帮助。再次,史论类专业考试与社会、艺术热点相关联已成趋势。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余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多了解相关信息。最后,有条件的同学,应當尽可能多地观看展览、参加艺术活动,以增加接触艺术的直接经验,强化自身的艺术感受力。
除了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外,院校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报考技巧的了解也会对考试产生一定帮助。关于各学校的招生信息,最便利且权威的获取途径就是学校的官方网站。大部分学校在官网首页都会有专门的“招生”栏,点击进入后就能够查看历年的招生简章、录取分数等相关信息。在学校和专业填报方面,虽然兼报同一学校多个专业的做法在今年已被普遍限制,但考生仍然可以同时报考多个学校的史论专业。从实际效益角度考量,学生可尽量先取得多个学校的专业合格证,待高考结束后再根据文化课成绩择优选择。行笔至此,笔者想对造型能力较弱、文化课成绩较好,又对艺术充满热情的同学做一特别提醒:在取得美术实践类校考合格证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报考史论类相关专业不失为“曲线救国”,实现自己艺术理想的另一条道路。
宋金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