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户振亚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是古代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典范,民心所向才能保证国家未来,依靠群众才是人间正道。国内学者关于民本思想的研究早已开始,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基于此,笔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引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学界关于民本思想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梳理,采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形式加以分析,以期展望未来的研究进路。
知识图谱又可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是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的变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其运用文献计量软件,通过挖掘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信息来绘制,主要应用于各学科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的量化分析[1]。本研究采用的知识图谱工具是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该软件通过绘制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机构聚类、时间线图、凸显词谱等网络图谱,对文献的趋势和动态进行识别与可视化分析,便于分析某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热点演进趋势。本文的文献分析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在CNKI数据库中,以“民本思想”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期刊(含扩展版),共检索出文献714篇,所采集文献时间段不限,文献样本收集于2020年12月24日。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以人工方式剔除条件不符(包括学者访谈、会议综述、新闻报道、征文启事等)文献,最终得到CSSCI期刊文献696篇用于知识图谱分析。本文从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文献被引等方面梳理民本思想研究的文献记忆,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共现、词谱绘制来剖析民本思想的研究现状,从而展望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路。
笔者通过对搜集的CSSCI期刊文献的样本进行分析,尝试从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论文被引频次五个方面揭示我国民本思想研究的文献情况。
通过对所搜集的696篇CSSCI期刊文献样本进行发文量分析,可以总体上反映我国民本思想研究的进展。前文提到,学界相关研究早已开展,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是从1998年出现的。经统计,检索的696篇文献中,1998年至2020年发文量分别为16、24、15、17、12、10、29、42、46、30、42、53、32、42、49、44、27、30、36、26、24、28、22篇。由此可见,民本思想研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8—2003年的起步阶段,这表明这一阶段民本思想正在逐渐吸引我国学者的目光,研究成果波动上升。第二阶段是2004—2014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呈波动趋势,但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第三个阶段是平稳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成果数量有所下降,但仍在平稳发展。(图1)
图1 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表1 最具代表性作者发文情况
合作是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研究者通过合作取长补短,发掘新思路,有利于提高某领域学术研究的一致性,因此分析文献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分布就显得非常必要。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43位核心作者的合作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2。图2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的大小与作者的发文量成正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表1中所涉及的10位最具代表性作者的节点。此外,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曾有论文合作,连线的粗细与合作论文的数量成正比,我们可以看到43位核心作者之间只有1对合作关系涉及两位作者,占核心作者的4.6%。而以孤立节点形式存在的作者表示论文为独作,还未和其他作者建立合作关系。由此可见:一是10位最具代表性作者之间还未有合作,且整体分布不集中,仅有王成与其他作者有合作关系;二是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比较少,仅占核心作者的4.6%,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综上而言,在我国民本思想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相对匮乏,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研究领域较为分散,研究主体间关系不明显,成果相对独立。
图2 核心作者合作分布情况
研究机构是支撑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对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科研力量的分布,进而准确把握该领域研究的主阵地。根据搜集的696篇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表2),发文数量最多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皆为8篇,其次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6篇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5篇。可见四所机构组成了民本思想研究的第一梯队,它们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等共16所机构组成了民本思想研究的主阵地(本文只选列10所主要研究机构)。这16所机构均为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研究的传统强校或机构,基本是中国史、历史、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权威机构,它们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氛围浓厚、研究水平高超,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也是情理之中。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研究机构的分布图谱,结果见图3。对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更好地探究民本思想主要研究机构的合作现状和趋势。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一所研究机构,节点的大小与机构的发文量成正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表2中所涉及的10所主要机构的节点。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的粗细与合作论文的数量成正比,图中共497个节点,68组连线,表明497所研究机构发表了相关论文,有68个机构有合作(为使可视化分析更加明显,故而图3只显示部分主要发文机构可视化图谱)。而以孤立节点的形式存在的机构表示论文为独自单位发表,还未和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一是合作日益频繁。体现出合作关系的研究机构有68组,节点为136个,约占总节点数的27.36%;二是主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前10位的发文机构还未有合作,从图3中仅能看到南开大学马克思教育学院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中心这1组合作连线;三是北京和天津为研究的中心地区。由发文量前10位的机构地域分布看,有4所研究机构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发文量前两位的机构均位于北京和天津,可见两地是民本思想研究的中心阵地,南京、济南、武汉、上海等地也汇集了一批民本思想研究的著名学者。
图3 主要研究机构分布与合作交流情况
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分析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能为该研究领域学者提供研究成果发表的最新走向。根据搜集的696篇样本进行期刊分布统计分析,可知研究成果分布在239种CSSCI期刊中,选取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表3)共计86篇,占比12.36%。也就是说近7%的期刊占据了12.36%的发文量,可见这10种期刊构成了国内民本思想研究的核心区期刊。我们可以看到:《求索》以14篇发文、2%的占比位列首位,《求索》杂志是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历史学、传统文化的内容的重要刊物。此外,《文史哲研究》《管子学刊》《孔子研究》都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史等领域的权威刊物,拥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其中,《社会科学战线》《湖北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是高水平社科类期刊,《毛泽东思想研究》《江汉论坛》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优质期刊。
表3 主要期刊发文情况
论文引用是知识的扩散与转移、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衡量文献被其他机构或学者认可度的重要标志,论文被引频次反映了论文的影响力以及所载期刊在学术界的认可度。根据对搜集的696篇样本进行论文被引频次分布统计分析可知,被引论文共计595篇,总被引频次为5 948次,平均被引频次为9.99次,最高被引402次,被引频次前10名见表4。从这10篇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是高被引频次说明这10篇文章是国内民本思想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且从中也可以推测到学界关于民本思想研究的重点;二是刊发这10篇文章的期刊皆为CSSCI来源期刊,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权威期刊;三是10篇文章涉及15位作者,所在单位都是全国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其中张分田是核心发文作者,其余几位作者也多次发表相关文章;四是10篇文章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如《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民权词义考论》等文章;其余文章是民本思想与其他内容的结合研究,如《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讲到西方的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新“民本”思想下的适用,《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讲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表4 论文被引频次分布统计
续表
排序论文名称作者被引频次所载期刊发文时间 3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夏 勇186《中国社会科学》2004 4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张分田张 鸿118《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林尚立7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蕴李 怡肖昭彬70《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 7论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观王思斌67《社会科学》2001 8民权词义考论王人博66《比较法研究》2003 9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刘 彤张等文61《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10论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杨光斌乔哲青55《政治学研究》2015
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论文被引频次为我们全面且直观地呈现了民本思想研究的文献记忆,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而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样本进行关键词聚类等相关分析,可为深入剖析民本思想的研究现状提供支持。
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能有效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反映的是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共现程度。将搜集的696篇样本文献全部导入Cite Space软件,日期不限,时间分区为1年,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阈值设定为“Top50”,利用寻径 Pathfinder进行网络修剪,进行图谱自动聚类,使用对数似然率算法提取聚类标签,运行完成后可得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从图4中可以看到:一是图谱中共有596个高频关键词节点和938条连线,聚集性为0.005 3;二是从节点大小看,除“民本思想”与“民本”外,“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民主”“孟子”和“黄宗羲”等节点较大,表明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研究热点。
此外,关键词的中心性反映出关键词共现程度的高低,为更直观地反映这一程度,我们选取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中心性(表5)进行考察,可见:一是关键词后数字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民本思想”出现频次达到243次,次数和中心性皆为最高,共现程度也是最高,我们从图3中也可以直观看出“民本思想”的节点最为明显,其次是“民本”;二是发文频次和中心性不成正比,并不是发文频次越高中心性越高,中心性的大小只反映与该关键词的共现程度,如关键词“民本主义”频次为27,“孟子”频次为17,但中心性却是“路径”的0.14,高于“民本主义”的0.08;三是关键词“习近平”“民贵君轻”“当代价值”中心性为0,说明虽然这三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但是没有形成与其为中心的共现图谱。
为了对民本思想研究的热点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我们对高频关键词按照相关性进行深入梳理和类别划分,除“民本思想”与“民本”为主题关键词之外,将18个关键词归纳为“民本思想的概念研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研究”“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和“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四类。(表6)
表6 前20位高频关键词类别划分结果
依据表6中所概括的主题分类,可以看出学术界主要围绕民本思想的概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继承发展民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1.民本思想概念研究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秦汉以降得以发展,明清时期发生变革,近代之时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嬗变。纵观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发展。学者们根据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著作,主要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民本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两层次说、五层次说等。“两层次”说民本思想的原初内涵表现为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和民众是国家的主体两个方面。[3]关于“五层次说”,学者们将民本思想概括为不同的五个方面。有学者从民本思想的出发点、核心内涵、政策追求、伦理支撑和治国方略五个方面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内涵。[4]有学者将民本思想内涵概括为民为邦本、民与天齐、民贵君轻、立君为民、吏为民役和强国利民。[5]上述学者多是从多个方面罗列民本思想内涵,也有学者与之不同,采用系统的方式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内涵。张分田、张鸿将民本思想概括为一个核心,即“以民为本”;三个基本思路,即立君为民、民为国本和政在养民。[6]卢向国也系统分析了民本思想内涵,提出天下为公是理论前提,立君为民、政在养民和革命论是三个组成部分。[7]
还有的学者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进行比较。一些学者认为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汇通之处。吕元礼分析了民本的内涵和民主的核心观念,认为民本思想中的民有是建设民主的内在依据,民享是建设民主的前提。[8]诸凤娟从承认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意是政权的基础和民生是治国的出发点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会通之处。[9]还有学者认为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本质区别。陈开先从主权在天与主权在民、无限主权和有限主权以及人有差等和人人平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本与民主的区别。[10]马鑫焱、马维振从主体、客体、根源、作用和内容五个方面比较了民本和民主的不同。[11]刘泽华、张分田则明确指出与民本论有关的一切思想都难以归于民主范畴。[12]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内涵丰富庞杂,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内涵。
2.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研究
学者们不仅从宏观上把握民本思想,还深入到具体历史时期、具体人物及著作中分析民本思想。纵观现有研究成果,有学者着重分析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有学者依托中国古代文献典籍,剖析了《周易》《尚书》以及《左传》等著作中的民本思想。还有学者以中国古代思想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孔子、孟子、贾谊、朱熹以及黄宗羲等人的民本思想。在上述研究中,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可见孟子和黄宗羲节点较大,表明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主要整理分析学界研究中关于孟子和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成果。
学者们从孟子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内涵以及思想的内在坎陷三个方面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学者们主要从社会历史条件、继承发展古代民本思想以及孟子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等方面剖析其原因。除此之外,杨海文认为《诗》《书》传统是孟子民本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13]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艾新强认为孟子民本思想主要包括民贵君轻、民为邦本、保民而王、尊贤任能、放诛暴君、省邢薄赋和与民同乐七个方面。[14]杨世钰认为孟子民本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恒产;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思想上主张推行以孝悌和仁义礼智为核心的伦理思想。[15]林振武分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在坎陷,认为从经济角度认识民,忽视了民众的政治权利;寻求权利来源时,主张权力天本;民的权利缺乏表现形式;从人性中寻找政治基础,缺乏体制设计。[16]
学者们主要围绕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内涵展开研究。吴光认为黄宗羲民本思想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思想和道家无君论,也是对明朝灭亡事实的思考。[17]允春喜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传统、陆王心学对人主体意识的重视和东林党人经世致用的学风是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18]吴光认为黄宗羲民本思想内涵包括伸张人民主权,批判君主专权,倡导民治,工商皆本,落实人民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权。[17]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继承发展民本思想研究
从关键词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具体展开。学者们主要围绕群众路线、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的学者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贺丰认为毛泽东继承传统重民思想提出人民主体论,继承爱民利民思想,提出人民利益论;继承传统亲民思想,提出人民民主论。[19]戴立兴认为人民创造历史是对重民思想的超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利民思想的超越;群众路线是对从民思想的超越。[20]有学者分析了执政为民思想对民本思想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从工具理性到目的理性超越、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的超越、从道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超越和从为民做主到社会主义民主的超越。[21]有学者主要从所针对的问题、价值观、历史观以及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对民本思想的超越。[22]“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具体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民本思想的继承。首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始终把“以百姓之心为心”作为重要价值准则,将“民心”问题看作党执政的根本问题。其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借鉴了传统民本思想中重民、利民、养民等主张。最后,传统民本思想的方法论意义不仅在于对民生的强调,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建构和完善也具有启发意义。[23]也有学者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民本思想的超越。有学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表现为从君民到人民的转换与超越;从统治到发展的转换与超越;从用民到为民的转换与超越。[24]有的学者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对民本思想的发展:从“臣民”到“人民”,“民”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充分彰显出“民”的主体地位;从“君为民作主”到“人民当家作主”,再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视人民利益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至此跳出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君本”思想的窠臼。[23]综上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着重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民本思想的发展。
4.民本思想当代价值研究
学者们探析民本思想的内涵,并以此为基进一步发微,考量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的限制作用。夏勇认为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主专制的酷烈。[25]除了认识到民本思想制约君主专制的作用以外,学者们还分析了民本思想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价值。李建华认为民本思想有助于形成传统政治思想,为调节和反思政治合法性提供理论前提。[26]诸凤娟认为民本思想为近代中国人民接受西方民主提供一定的基础,奠定民主意识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基础。[9]还认为民本思想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文化土壤,为科学发展观奠定文化基因,为党总结执政理论提供思想资源。[27]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批判精英主义错误思潮有重要意义。[28]有的学者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具体思想家的民本思想探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如:王引淑认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为探索民主政治提供思路,为近现代民主的原初观念赋予深刻内涵。[29]薛俊武通过对贾谊民本思想的剖析,认识到民本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理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借鉴价值。[30]总之,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当代仍具有意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以上分析可见,国内学界从多个角度对民本思想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批民本思想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学者们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研究民本思想提供参照。但不可否认尚有进步空间,笔者认为应以研究现状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关键词时间演进趋势,来展望民本思想的研究进路。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可做出时区图谱从时间维度展示文献关键词方面的热点与演进趋势。将搜集的696篇样本文献全部导入软件,绘制出时区图谱(图5)。图5以时间为横轴,节点表示热点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词频,它们之间的连线表示热点词在时间上的演进趋势。
图5 关键词时间演进图谱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本思想概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研究,2007—2015年穿插着对当代价值、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后集中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民本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研究。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这一演进趋势,我们把每年首次出现的高频关键词除公共关键词“民本思想”与“民本”外进行分类归纳。(表7)
表7 前20位高频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政治价值追求最相近的课题之一。依此而言,研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前文对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剖析、关键词时区演进等统计分析,从图5和表7中可见,2010年开始,学者们开始关注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及转化的问题。如:诸凤娟人认为传统民本思想的转化要实现“臣民”向公民的转变,实现德治与法治结合,实现民本与人本融合。[31]李建华从抽象到具体、手段到目的和德治到德法共治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化路径。[26]但是研究成果不集中,分析研究聚焦度薄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综上而言,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民本思想的新兴研究趋势将会集中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
关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因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路径探究两个方面。从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因来看,深入分析其内涵的合理成分,以此为基础,探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分析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两个方面,剖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新性发展的路径而言,主要研究的趋势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深入挖掘民本思想内涵,赋予民本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第二,实现民本思想政治目标的新发展;第三,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民本思想的实现机制。总而言之,在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辨证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现代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利于民本思想的现代发展,也有利于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现代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这一原则投射到民本思想中,如何具体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趋势。
前文我们围绕民本思想研究的热点及趋势进行了讨论,但我们还要认识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尚待深化研究的重要问题:
1.民本思想内涵研究的深化
随着民本思想不断发展,其内涵也丰富庞杂,厘清民本思想内涵有利于深入民本思想研究。深入挖掘民本思想内涵,提炼民本思想内涵中的合理有效成分,赋予民本思想内涵新发展,有利于从内涵上探究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为深入研究民本思想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但是关于民本思想的外延等问题是目前学界仍然需要深入挖掘的问题。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民本思想内涵的阐释多是从不同层面以平面性的方式简单铺陈。虽然有个别学者系统分析了民本思想内涵,但是透视内涵各方面之间内在逻辑结构研究力度尚显薄弱,研究还任重而道远。因此,系统分析民本思想内涵及剖析其内在逻辑是关于民本思想内涵研究的深化方向。
2.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历程研究的深化
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呈现历史的、动态的发展态势,通过对民本思想历史发展动态研究,有利于更为清晰地探究民本思想的发展脉络。现有的关于民本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主要依托时间脉络,以中国各个朝代为研究节点,将民本思想发展历程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观点集中于民本思想发展历程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和划分为六个阶段。虽然学者们根据不同朝代的划分勾勒了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为研究民本思想发展历程提供借鉴,但是不可否认,现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不足,学者们多是按照时间线索将各时期的重要人物的民本思想顺序加以罗列,而以系统逻辑的研究思路展开对民本思想发展历程的分析较为缺乏。因此,运用系统性、逻辑性的分析方法探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是后续研究的深化方向。
3.民本思想历史局限性研究的深化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民众在政治、经济以及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导致民本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关于民本思想历史局限性的研究,学术界取得一定成果。学者们关于民本思想历史局限性分析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民本思想是以稳定剥削统治阶级秩序为前提,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32]第二,民本思想具有等级性和工具性,缺乏制度保障。[33]第三,民本思想难以冲破官本位的藩篱,最终走向官本位的事实。[34]虽然学者们讨论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从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学者只是根据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消极作用,分析其历史局限性,而对于民本思想自身内在坎陷的研究关注不足,因此,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自身内涵分析其历史局限性是深化研究的方向。除此以外,民本思想历史局限性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关于民本思想历史局限性的成因分析研究尚显薄弱。总而言之,探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史局限性及其成因是接续研究的深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