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2021-07-29 08:48于海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互联网+互联网

于海洋

摘 要: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正在逐渐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有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的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信息素养,让“互联网+”教育无障碍地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为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30

“互联网+”教育理念的问世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需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互联网打造新的教育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下面,我将对“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一、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继续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了,他们可以从教师讲述的内容中来获取语文知识,也可以自己运用网络平台来获取语文知识,网络知识的多元与丰富,会让学生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教师难以给出答案的问题,此时,广大教育实践者就需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再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疑问,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首先,学生在云平台下载预习任务单,根据任务单中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其他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动物妈妈又有什么办法呢?”随后在父母的帮助下,运用网络平台查阅了相关资料,深化了自身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接着,学生在课堂当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小狗妈妈和小鸡妈妈繁衍后代的方式不一样呢?我是怎样来的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先回答了自己知道的一些问题,而对于不能给出准确答案的问题,我也没有敷衍了事,而是在课下运用网络平台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转换成学生能够听懂的方式进行讲述,帮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另外,在课余时间,我运用“互联网+”平台与优秀教师进行了交流,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弥补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解决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之,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继续学习,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师生的视野,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唤醒学习渴望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许多全新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比如,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直观情境,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唤醒学生的渴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有序进行语文学习工作,探索语文知识的本质,改变学生只能掌握比较浅的语文知识的现状,助力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打造。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直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掌握充满活力的语文知识,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首先,我为学生出示了小兴安岭的图片以及东北地区的地图,并进行了以下表述: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小兴安岭的位置吗?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在地图中指出了小兴安岭的位置,掌握了一些阅读地图的技巧。然后,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与小兴安岭有关的视频,并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兴安岭,许多学生都用美丽这一词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对小兴安岭的特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为学生出示了表格,让学生回忆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讲述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对文章的写作脉络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感受这篇文章的结构之美。之后,我将文章中描述树木的句子标成重点,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这篇文章的表达技巧。有的学生说:每段的开头都在写树,这表明小兴安岭的树很多。有的学生说: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树是小兴安岭中最有特点的景物。还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式。最后,我运用视频以及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中的其余内容,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了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景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消除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反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运用媒体技术优化问题方式,尊重思维差异

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在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功能,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进一步优化,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让学生主动发表自身的看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获得乐趣。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自身的提问方式进行优化,让提问方式更加多元化,促进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以《枫桥夜泊》为例,首先,我为学生展示了陆游、王士祯、陈小奇等人所写的与钟声有关的诗句,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这多诗人喜欢写钟声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学生开始表达自己对钟声这一意象的认识,有的学生说:钟声通常表达对生命的领悟。还有的学生说:钟声会和惆怅的心情联系在一起。然后,我为学生板书了本节课内容的课题,并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什么是韵脚?应该怎样朗读这首古诗?让学生跟随朗讀音频,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知道了这首古诗讲述的内容。接着,我为学生投影了以下问题:1.这首古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了“愁眠”这一情绪?2.因为“愁眠”,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3.你认为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将学生分成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小组学生进行了以下表述:“作者科举落榜了,很无助,因此,在这样的晚上,他比较思念自己的亲人。”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你们认为这钟声是在说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完成一次课后练笔作业。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优化,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不断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学习深度,锻炼学生能力

“互联网+”教育的大力推广,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发展需要等来选择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鉴于此,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新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首先,要安排学生在预习文章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查阅孔子的资料,了解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查找与孔子有关的名言。然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能不能运用现代知识解决两小儿争辩的问题呢?并运用移动终端、学习软件等学习设备,查阅了现代科技知识,获得了两小儿争辩问题的答案。之后,全班学生在课堂当中一起进行资源分享,互相交流自己在课前查到的资料,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语文知识框架。最后,学生在课下再次进行自学,了解了与太阳、月亮、火星等天体有关的知识,为今后语文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学习深度,满足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语文教学的成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需要对“互联网+”教育理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要运用“互联网+”教育这一新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能力、情感等进行综合培养,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红英《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科学》2017年第2期。

[2] 陶月梅《互联网时代:“开放语文”再出发》,《小学语文教师》201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互联网+互联网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