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摘 要:阅读是大学生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学习,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Z民办高校X本科专业为研究样本,制定“导读”工作行动方案。学校通过开展“导读”工作推进学生主动阅读,使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导读”工作是民办高校提升育人质量、改善学风建设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导读工作;行动研究
学生参与理论(Student Engagement Theory)指出,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参与程度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正向作用,是影响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当前,受民办高校生源基础、学生学情和人才培养条件的制约,阅读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问题提出
所谓“导读”是指图书馆馆员在研究读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能力等情况确定内容和方法,引导和影响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选择阅读文献的能力,真正做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起到读者与书刊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导读”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杨雯和杨苹的研究认为,面对当代大学生复杂的阅读现状,应该创新“导读”模式,除了图书馆推荐阅读书目,开展系列“导读”活动,还应该与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师结合起来做好专题、专业推荐。大学生阅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科学设计与组织大学生的阅读工作至关重要。
二、样本及数据
本研究的目的不同于以往寻求形式规律或进行概念演绎的研究,而是自下而上地发现民办高校“导读”行动实施中的问题并寻找理论发展的可能。因此,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试图以行动研究的范式来呈现“导读”行动的过程。研究对象选自Z民办高校X本科专业,收集资料的时间跨度为2017年9月—2019年1月,包括106名本科生、5名专业教师、2名院系分管领导。
三、行动研究
(一)发现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迷茫的表现
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迷茫是普遍状态。比如,大学生刚由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转入自主的大学学习生活,突然失去了外界的束缚和督促,不适应过于自由的学习环境,无所适从,对学习和生活表现出迷茫的状态。研究者通过对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学生的访谈发现,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二)实施计划:明确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会读书,改善迷茫现状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制订研究计划。一是从教师入手,引导教师对“导读”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如建立教师读书信息平台群,组织教师参观图书馆,确定必读书目;二是从图书馆入手,组织学生入馆学习,增加对图书馆的认识,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三是从院系管理层入手,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引起师生的重视;四是从学生自身入手,成立“笃学”协会等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
步骤一: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影响学生。建立“阅读起跑线”QQ教师群,该群成员由院系领导、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共30人组成,负责阅读推广、新书荐购。
步骤二:建立阅读分享信息交流平台。组织2017级X本科专业学生参观图书馆,由图书馆管理人员给学生介绍图书馆的组成、藏书量等,建立专业阅读分享QQ群,线上线下与学生交流分享图书馆的价值、图书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启发学生分享参观图书馆后的感想。
步骤三: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强化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及学习的影响力,定期举办专家与学生分享活动,院系和图书馆先后邀请校领导、专业带头人、社会知名人士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步骤四:形成监督阅读运行的良性机制。在本专业班级群组里成立“笃学”协会,学生互相监督,自觉养成阅读习惯。“笃学”协会主动监督、公布学生借阅书目数量,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交流分享。
(三)行动效果:从教师和学生行动中看到积极变化
经过三期活动的举办,学生的借阅量明显提高,试点专业两个学期人均图书借阅量达91本。研究者针对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学生再次进行了访谈。
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反映,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感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变化。比如,个人素养的提升,学生变得更有礼貌;主动传递爱;人际关系的转变,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变得大度、宽容;能自己在书中找到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反映,知道去图书馆干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再像刚入大学时迷茫、懵懂,知识储备量、写作能力、思想高度、专业认知、目标定位等都有了很大提升。
(四)研究反思
“导读”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确实看到了学生的喜人变化,但对研究者而言,此行动研究尚存在一些遗憾,通过前期行动研究发现:学生整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主动性高、自身定位明确的学生;第二层次是有学习主动性、自身定位不太明确的学生;第三层次是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考虑自身定位的学生。就目前的行动研究效果来看,“导读”工作对于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的满足度不够,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导读”工作的启示展望
加强学生学情动态分析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导。学生学情分析是针对学生学习结果或学生收获(Student Outcomes)的考察,其目的是测量学生的教育增值,这种增值更多地体现在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所表现出的动态变化。一是明晰工作目标,主动服务学生学习发展。“导读”工作行动研究重点目标是大学生高质量学习与发展。民辦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学情与特质,强化通识阅读图书数量和专业阅读时间的拓展,发挥图书馆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的“导读”“导学”作用。二是强化理论指导,做好动态学情综合评估。制定动态学情评估标准,客观把握教育行动对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影响。评价工具应该自学生入学之日起至毕业,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过程—产出”三大核心要素,把学情综合评价结果与数据及时反馈给学校管理和决策部门以改进和完善工作。
健全“导读”制度保障机制是推进工作的关键。“导读”工作由问题导向出发,分阶段实施行动。其涉及的人员较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规范行动的实施,就难以形成一种有意义、有影响力的高校大学生阅读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大学生学业生活。大学四年是本科生从“求学”走向“求生”的过渡时期,更是形成全面健康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导学”者有义务关注和指导本科生养成全面健康的现代化生活方式。高校要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角度,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学习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科学设计“导读”工作方案。二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规范工作运行制度。尊重校情,党政协同成立大学生学习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的分工协作。
建设“导读”智能学习平台是深入工作的引擎。阅读是思想的交流,搭建阅读交流平台,让阅读回归思考和严肃,是激发学生阅读乐趣和提升学生阅读获得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导读”智能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智能化学习设计是智能技术与“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交相融合的教与学设计实践新范式。立足民办高校大学生实际学情,开发基于大学生学业年限的“导读”平台和专业导学菜单,联合共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导读”智能化学习新模式。二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课堂教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创新设计课外活动方案,才能吸引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充实且快乐。比如,举办辩论赛、学术沙龙、午餐会等让学生所思所想得以表达,让学生有成就感,促进其进行深层次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张超,马晓英,等.谈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刘丽.从大学生的“浅阅读”现状谈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5).
[3]杨雯,杨苹.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导读新模式构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3).
[4]徐岚,卢乃桂.“成长的窗户”还是“冰冷的制度”:一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质性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
[5]徐正兴,顾永安.“导学”教育: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6]周小丽.新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
[7]徐歡云,胡小勇.借鉴、融合与创新: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路向:基于AIED(2011—2018)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9(6).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