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健脾针法联合腹针治疗脾虚湿盛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2021-07-29 06:53谭海成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调神针法进针

龚 然,谭海成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多系统功能紊乱性胃肠道疾病,近10来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常见类型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粪便频次异常及粪便性状异常(水样便或稀便)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上常通过缓解病情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常给予止泻药、解痉剂等药物对症治疗[3]。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上属于“大肠泄”“腹痛”“泄泻”等范畴,主要与后天失养、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和情志失调等诱因密切相关,针刺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腹痛、大便性状等[4-5]。本研究主要探讨调神健脾针法联合腹针治疗脾虚湿盛证腹泻型IBS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2.48±6.81)岁,平均病程(3.51±1.23)年。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2.57±6.87)岁,平均病程(3.63±1.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6],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出现3 d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并且具有下列2项以上:①粪便性状改变;②排便后症状明显改善;③排便频率改变;腹泻型:块状便或硬便或排便比例<25%,水样便或稀便或排便比例≥25%。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关于“泄泻”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证,食后作泻,大便色淡不臭,大便稀溏,时轻时重,小便短少,肠鸣辘辘,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1.3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无腹部手术史;②在入组前无相关治疗史或停用中医中药、止泻药和解痉药等治疗时间>1个月;③可独立完成有关量表调查;④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大便常规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脂肪球或脓球≤++者;②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胃肠疾病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厂家: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90),1片/次,3次/d。

1.5.1 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取穴:腹四关穴(双侧外陵、滑肉门)、引气归元穴(下脘、中脘、关元和气海)和调脾气穴(双侧大横),保持仰卧位,采用华佗牌毫针(0.30 mm×40 mm)与皮肤呈90°角度通过套管直刺到腧穴皮下,调脾气穴及腹四关针刺到人部(15~20 mm),引气归元穴针刺到地部(25~30 mm),针尖到预计深度后,采用候气、行气和催气三步法,在进针之后留针5 min候气,然后施以捻转手法5 min行气,再间隔5 min采用相同的行气手法行针5 min催气,行气手法均为平补平泻手法,力度均匀平和,捻转频率、幅度相同,留针时间为30 min后,然后按进针顺序起针,1次/2 d,每周治疗3次。

1.5.2 治疗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神健脾针法,取穴:印堂、百会,双侧足三里、太冲、天枢、三阴交和上巨虚。操作方法:保持仰卧位,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 mm×40 mm)进针印堂采用提捏法,平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12~15 mm;百会采用平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15~20 mm;上巨虚和足三里采用直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25~30 mm;天枢采用直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30 mm;太冲采用直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15 mm;三阴交采用直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15~20 mm,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得气,太冲施以捻转泻法,三阴交和足三里施以捻转补法,其他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

1.6 评价方法

1.6.1 临床疗效 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75%,<95%,体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疗效指数≥30%,<75%,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疗效指数<30%,症状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8]。

1.6.2 观察指标 ①VAS评分[9]:采用VAS评分法评价腹痛,10分表示疼痛度最高,0分表示无痛,评分越高疼痛度越高;②临床症状评分[7]:治疗前后评定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根据排便频率(次/d)评分,6分(≥7次)、4分(5~6次)、2分(3~4次)和0分(<3次);大便性状:6分(呈水状,无固体块)、4分(糊状大便,粗边蓬松块)、2分(柔软块状,并且断边光滑)和0分(像香肠或蛇一样,并且表面很光滑);③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IBS-QOL)评分[10]:采用IBS-QO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包括自体意象、心境恶劣、性行为和进食逃避等8项,每项评分为10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高;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γ-干扰素(IFN-γ)、胃动素(MTL)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IBS-QOL、临床症状评分和IBS-QOL评分及血清IFN-γ、MTL、IL-6水平等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VAS评分、大便频率和大便性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腹痛VAS评分、大便频率和大便性状评分降低较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IBS-QO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IB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BS-QOL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BS-QOL评分降低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BS-QOL评分比较

续表3

2.4 两组患者血清IFN-γ、MTL及IL-6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IFN-γ、MTL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MTL及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IFN-γ、MTL及IL-6水平比较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上属于“大肠泄”“腹痛”“泄泻”等范畴,明代医家王纶撰写的《明医杂著》中记载泄泻与元气不足联系密切,泄泻之本在于脾胃[11]。目前中医学多认为本病与饮食所伤、先天不足、脏腑虚衰和情志不畅有关,因脾胃运化失健和大肠传导失司而发病。气滞与湿盛为标,脾肾不足为本,病位主要在肠,与胃、脾、肝和肾等密切相关[12]。所以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温肾固本、健脾养胃、燥湿止泻和调畅气机。腹针选取引气归元穴,包括下脘、中脘、关元和气海组成,脾胃功能失调,肠腑传化功能失常,所以处于中焦的下脘、中脘具有调气机和补脾胃的作用[13]。关元是元阳元阴之气闭藏之处,气海是气之海,针刺两穴具有培肾固本的功效[14]。腹四关中的外陵、滑肉门属于足阳明胃经,针刺之具有理气调胃、疏通局部经气的作用。双大横是脾经要穴,又称“调脾气”,主肝胆与下焦,所以具有燥湿止泻、疏肝健脾的功效。腹针理论认为深刺调脏腑、中刺调经脉,选取“引气归元穴”深刺可调脏腑,配合“调脾气”“腹四关”可疏通经气,针刺以上穴位可兼顾标本及培土固先天之本[15-16]。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调神健脾针法,孙建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中医理论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为心脑神失调,而脾肾阳虚、肝脾不和、肝郁气滞和脾虚湿盛均是心脑神失调所致,属于次要病机,脾、肝、肠和肾均受心脑神所调控。脑神充养正常、心神祥宁则肾阳不虚、肝脾调和及肠道传导有度[17]。故治疗该病应健脾调神、疏肝解郁,提出调神健脾针法,该针法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为主,结合督脉经穴以通调肠腑、疏肝解郁和调神健脾,具体取穴为印堂、百会,双侧足三里、太冲、天枢、三阴交和上巨虚,印堂、百会穴皆属于督脉经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可上巅入脑,脑是元神之府,针刺之具有调和情志、健脑调神的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针刺之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三阴交是肝、脾和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可调节脏腑之经气、健脾养肝强肾;太冲属肝经之输穴,与三阴交相结合可改善焦虑等精神症状;天枢属足阳明胃经,针刺之具有理气消滞、通调肠腑的功效;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可通调大肠气机,与足三里相配合,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18-19]。

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好,可能是由于调神健脾针法具有健脾调神、疏肝解郁的功效有关。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用调神健脾针法能够改善腹痛、大便症状等临床症状。治疗组自体意象评分、心境恶劣等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用调神健脾针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肠易激综合征与免疫功能紊乱、胃肠激素分泌失调等密切相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IFN-γ、MTL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0]。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FN-γ、MTL和IL-6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用调神健脾针法能够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改善病情。本研究选题意义在于在将腹针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取“引气归元穴”深刺可调脏腑,配合“调脾气”和“腹四关”可疏通经气,在此基础上联用调神健脾针法,该法具有健脾调神、疏肝解郁的功效,两者联合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腹泻型IBS患者采用调神健脾针法联合腹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调神针法进针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