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珣 陆 娜 陆中华
(1杭州常青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3;2杭州余杭区闲林聚宝灵芝专业合作社,浙江杭州310023;3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4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 菌 纲(Hymenomycetes)、非 褶 菌 目(Aphyllophorales)、猴头菌科(Hericiaceae)、猴头菌属(Hericium)。猴头菇不仅是食用菌中的名贵物种,也被现代医学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1]。药品“云猴舒”“猴头菌片”、保健食品“猴菇饼干”等的陆续推出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猴头菇产业的快速发展。猴头菇是一种好气性恒温结实性菌类,栽培培养基、温湿度及透气性都是影响猴头菇生物学效率的重要因素[2]。其中控制相对湿度最关键,由于猴头菇子实体由菌肉组成,表面没有保护组织,这种特有的结构使猴头菇子实体的水分比其他食用菌更容易蒸发[3]。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到猴头菇菇体内营养物质的含量与积累、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物质转化及代谢损失[4]。
为创造更有利于猴头菇生长的环境条件,提高猴头菇的生物学效率和优质品率,近年来,针对猴头菇传统袋栽模式存在的成本高、操作繁琐、污染率高等弊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形成了以大棚立体层架、逆向出菇(即出菇时子实体向下生长)为核心的猴头菇立体逆向栽培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适宜品种。为此,笔者开展立体逆向栽培条件下的猴头菇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与立体逆向栽培技术相适应的优良猴头菇品种,促进杭州地区猴头菇产业发展。
(1)供试猴头菇菌株:供试猴头菇菌株及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菌株及来源
(2)供试培养基: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 糖20 g,琼 脂20 g,蛋 白 胨5 g,酵 母 膏1 g,水1 000 mL,pH为5.5。栽培培养基为棉籽壳58%,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料含水量65%。
1.2.1 供试猴头菇菌株菌丝生长比较
采用平板接种法,将长势一致、大小相同(2 mm×2 mm)的菌块接种到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平板,于25℃恒温避光培养10 d,每日观察记载菌丝生长状况,测量菌丝生长直径,计算生长速度。每个猴头菇菌株设5个重复。
1.2.2 供试猴头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1.2.2.1 立体床架
棚内床架为立体式4层,每层间隔45 cm,每层床面为条块结合,间隙10 cm;30 m×8 m大棚安置宽2 m的栽培床架2排,主走道宽1 m,两侧走道宽1.5 m,在床架下方地面每间隔1 m开挖一宽15 cm,深10 cm的沟渠。
1.2.2.2 装料灭菌
采用15 cm×50 cm×0.008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折干1 kg,装料后密封袋口,在袋一侧等距离打4~5个接种孔,孔径1.5 cm,孔深2 cm,用胶布贴封好接种孔。采用高压灭菌,0.12 MPa保持2 h,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待温度降至50~60℃时出锅。待料袋冷却到30℃左右时,移入接种室按无菌操作程序接种。
1.2.2.3 发菌出菇
接种后将料袋移入大棚内立体床架上,胶布口朝下培养菌丝。当培养料面的菌丝体开始扭结,有白色凸起时,撕下接种口胶布,接种口仍向下作为出菇口。控制出菇温度12~16℃,空气相对湿度85%,光照80 lx。
试验每个菌株100袋,设3次重复。出菇后分潮次统计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每菌株随机抽出10袋,观察记录子实体形态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H9、H4、H3三个猴头菇菌株菌丝长势旺,均匀整齐、洁白、浓密粗壮,优于其他菌株;H1、H8、H7三个猴头菇菌株菌丝长势相对较差。
表2 供试猴头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H9菌株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0.412 cm/d,除与H4菌株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菌株差异极显著;其次是H4和H3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398 cm/d、0.384 cm/d,H4与H2菌株差异显著,与H5、H6、H1、H8、H7菌株差异达极显著;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慢的是H7菌株,为0.338 cm/d。因此,综合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H9、H4、H3三个菌株较优。
由表3可以看出,供试猴头菇菌株间的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产量最高的菌株是H3,其次为H5菌株,试验总产分别达74.62 kg和72.06 kg,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试验菌株差异极显著;H3菌株第一、第二潮产量占75.8%,且第一潮产量低于第二潮;而H5菌株第一、第二潮产量占81.2%,且第一潮产量高于第二潮。H9、H2、H4三个菌株产量与H1、H8、H6、H7菌株差异极显著。
表3 供试猴头菇菌株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H3、H5菌株生物学效率较高,均在70%以上,其中H3菌株生物学效率最高,达75%。生物学效率在60%~70%的菌株有H9、H2、H4、H1;H7菌株生物学效率最低,仅为50%。综合产量、生物学效率,H3、H5菌株表现较优。
由表4可知,供试猴头菇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子实体颜色、菇体形状、菌刺长度以及畸形等方面。子实体颜色,H3、H2、H8、H1、H4和H6菌株呈白色,H5、H9、H7菌株呈乳白色;子实体最大直径,H3、H2菌株达8 cm以上,H5、H8、H1菌株在7~8 cm,其他菌株均在7 cm以下;菌刺长度,H3、H2菌株长,H5、H8、H1和H4菌株中等,其他菌株菌刺短;畸形菇比例,H3、H2、H5和H9菌株少。综合评价,H3、H2菌株较优(图1),其子实体色白、直径大、菌刺长,畸形菇少,其次是H5、H8菌株,H6、H7菌株子实体直径小、菌刺短,畸形菇多。
图1 猴头菇H3、H2和H5子实体
表4 供试猴头菇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
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立体逆向栽培,9个猴头菇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形态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H9、H4、H3三个菌株表现较优;子实体产量与生物学效率,H3、H5菌株表现较优,其中H3菌株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为0.75 kg/袋、75%。子实体形态特征(外观商品性),H3、H2菌株较优,子实体色白、直径大、菌刺长,畸形菇少;其次是H5菌株。
综上所述,H3菌株菌丝长势旺,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颜色和形态特征优,商品性佳;其次为H5菌株,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而H6、H7菌株综合表现最差,不适合在大棚内立体层架逆向栽培。
因此,大棚立体层架逆向栽培适宜猴头菇菌株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