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如通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广东 510000)
恶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并且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后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临床表现[1-2]。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会造成腹内压增高,导致双下肢水肿、神疲乏力、食欲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会加速癌症的发展进程[3-4]。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多种局部及全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近年来,研究报道显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获得良好疗效[6]。因此,本文探讨健脾温肾方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肿瘤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7]中诊断标准,已确诊恶性肿瘤出现腹膜腔积液,并且积液中肿瘤细胞学检查阳性。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学》[8]诊断标准,辨证属脾肾阳虚型,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入暮更甚,肢冷浮肿,纳呆脘闷,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1.2 入组标准 ①符合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诊断标准,均为晚期恶性肿瘤;②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卡氏功能(KPS)评分≥50分;⑤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腹腔化疗禁忌者;②肝肾功能明显异常;③经彩超或B超检查示腹水为包裹性积液者;④精神疾病者。
1.4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于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1~73岁,平均(58.97±6.58)岁;原发肿瘤:肝癌24例,肠癌14例,胃癌7例,肺癌4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29~74岁,平均(59.43±7.97)岁;原发肿瘤:肝癌23例,肠癌15例,胃癌6例,肺癌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利尿、补充蛋白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给予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具体方法:在超声定位点腹水最深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行腹腔穿刺置管,并且每24 h间断引流1 000 ml腹水,引流连续3 d,于第4日行腹腔灌注化疗,顺铂30 mg/m2+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且腹腔内注射5 mg地塞米松。腹腔灌注化疗后采用肝素帽对腹腔引流管封管。每周灌注化疗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脾温肾方治疗,组方:黄芪30 g、补骨脂20 g、附子10 g、茯苓20 g、桂枝20 g、大腹皮20 g、益母草30 g、半夏20 g、党参20 g、炒白术20 g、鸡血藤10 g、莪术10 g,随症加味:气滞明显者加厚朴15 g,血瘀明显者加桃仁15 g、红花15 g。水煎,1剂/d,分3次服用,每次150 ml。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1.6 疗效标准 ①完全缓解(CR):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腹水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腹水减少50%及以上;③稳定(NC):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腹水量减少20%~49%;④进展(PD):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福水量减少不足20%。以CR率与PR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7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疼痛情况,采用KPS评分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②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采集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③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变化,采集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离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和IFN-γ水平。④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8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5.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1 两组恶性肿瘤腹水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恶性肿瘤腹水患者KP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治疗前,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恶性肿瘤腹水患者CD3+、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和CD4+/CD8+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恶性肿瘤腹水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血清IL-4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加速了癌症的发展进程,且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9-11]。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腹水形成因素较多,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2-13]。
中医学将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归属于“蜘蛛蛊”、“臌胀”等范畴,是按照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其特征主要为腹部胀大,甚至腹壁青筋显露,面色苍黄,脐心突起[14]。《素问·腹中伦》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歧伯对曰:名为鼓胀。……其实有复发者何也?歧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与实体亏虚、情志、饮食有关,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认为其发病与患者肝肾脾相关,肝失疏泄、脾土受伤、肾失温煦、运化不利、湿热相生[15-16]。因此,健脾温肾为治疗法则。健脾温肾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升阳固表;补骨脂温肾壮阳,温脾止泻;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茯苓健脾利水渗湿;桂枝温经通阳;大腹皮利水消肿,行气宽中;益母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半夏行水燥湿,健脾降逆止呕;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纵观全方可奏健脾温肾之功。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温肾方治疗疗效良好;观察组治疗后恶性肿瘤腹水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温肾方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缓解腹痛;观察组治疗后恶性肿瘤腹水患者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温肾方治疗可增强肌体免疫功能;观察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温肾方治疗可减轻毒副反应。
正常状态下,Th1/Th2细胞维持相对平衡状态。IL-4是一种Th2型细胞因子,能够调控Th细胞的前体细胞分化为Th1或者Th2,同时还能够促进前前体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向Th1细胞的分化,拮抗IFN-γ的功能和分泌。IFN-γ作为Th1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能够诱导前提T细胞向Th1分泌,故而可将产生IFN-γ的细胞代表Th1细胞[17]。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恶性肿瘤腹水患者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温肾方治疗可降低血清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
综上所述,健脾温肾方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腹水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且可降低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