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咪
(西安大兴医院疼痛科,陕西 西安 710016)
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属于老年群体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类骨折有多发性的特征,发病后患者正常生活受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1]。常规针对该病的治疗上,通常是应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然而大量实践显示保守治疗往往不彻底,骨折愈合慢并且随访也容易出现复发情况,而手术治疗方式上则常采取开放手术,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术后疼痛明显并且并发症发生率高,骨折愈合时间也比较长[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上提倡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同常规保守及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该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及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点[3]。本文旨在探讨对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治疗方式对骨折术后疼痛、骨折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66~88岁,平均(75.1±2.4)岁;骨折类型:腰椎骨折23例,胸椎骨折1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6~90岁,平均(74.8±2.2)岁;腰椎骨折21例,胸椎骨折19例。纳入标准:均有骨质疏松症,经X线、CT检查确诊脊柱骨折[4];>65岁;精神状态正常并且具有良好手术指征;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者;手术禁忌者。两组一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如下:取患者仰卧体位,在C臂机X线机透视下确定弓根位置,明确进针点,应用1%的利多卡因局麻,常规消毒铺巾并做3 mm切口;在X线机的透视辅助下穿刺进入椎弓根外上象限,以侧位透视方式明确进针方向且换门进针,针尖处在椎体前三分之一部位,正位透视下针尖接近肢体中线,进针完毕取内芯,将骨水泥在拔丝状态下低压推入椎体,直至骨水泥完全充盈整个椎体后壁。观察组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方法如下:在进行手术治疗前辅助患者为仰卧体位,保持腹部悬空,麻醉医师应用0.5%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处理,为患者穿刺前应尽量将其腰腹部复位;经椎弓根进行穿刺,手术医师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确定椎弓根的具体位置,保持进针位置邻近椎弓根上缘,插入导针并沿导针插入间距6 mm的位置置入工作套管,套管需深入到椎体前中位置,确定置入的部位满意就可拔除穿刺针并且建立工作通道,之后置入球囊,球囊具体置入到椎体前四分之三的部位;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医师将碘海醇以缓慢匀速方式注入到球囊的内部,确保前中部位得到有效的扩张,注意扩张的压力不能超过200 mmHg;观察患者骨折若恢复良好就可以停止增压,同时将球囊取出,在椎体位置注入骨水泥,骨水泥的注入量以溢出椎体为宜,待骨水泥凝固后就可将针管与套管取出,进行冲洗及止血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嘱咐患者仰卧1~2 d,术后3 d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及镇痛药物干预。
1.3观察指标 在术前、术后1 d与术后5 d,两组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术前与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患者椎体前缘与后缘的高度,同时测量患者Cobb's角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到出院时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栓塞、感染、褥疮等。
2.1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情况 术后1 d、5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2影像学指标 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obb’s角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各指标变化比较
2.3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静脉栓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2.44%;对照组出现静脉栓塞4例、感染1例、褥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1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46,P<0.05)。
常规针对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方式与开放手术方式,其中保守治疗方式存在治疗不彻底的问题,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及骨折愈合慢的问题,均很难被患者所接受,且治疗不彻底也导致疾病持续进展,这样使症状及疼痛反复,对患者造成折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 d、5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球囊扩张术式用于疾病的治疗对缓解疼痛及促进患者康复有满意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同常规开放手术方式相比,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式主要将球囊置入到塌陷的椎体内部,使塌陷终板恢复,之后在塌陷的椎体内部注入骨水泥,这样可以起到强化椎体的目的,此外球囊置入也可帮助患者恢复椎体高度,如此达到迅速止痛及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6]。结果还显示,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的高度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s角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经球囊置入扩张的手术方式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通过球囊置入扩张能恢复椎体高度及角度,这样可让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改善生活质量。吴新淼等[7]的研究同样提示球囊置入扩张的方式对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改善患者的椎体功能有重要意义。此外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表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较少出现并发症,治疗安全性高,容易被医师及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临床中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满意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因此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