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逸
(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马山消防救援站,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上更加成熟,建设规模也日渐扩大。 公路交通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公路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其因为事故、灾害造成的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因为隧道具有其特殊性,当发生火灾时,处理和救助难度极大。
公路隧道大多为在城市内挖掘的供车辆通行的通道,也有在山体中为节省通行路程而挖掘的山洞通道。 按照我国对于公路隧道的规定,按照长度的不同,依据500 m、1 000 m、3 000 m 的节点将公路隧道分为短、中、长和特长隧道。
而无锡的惠山隧道属于开凿山体而成的穿山隧道,属于无锡市的交通枢纽工程,是市区快速内环的一段,由于无锡地处江南多雨,因此在施工中采取了防止暴雨和水土流失的措施。该隧道采用“两孔”式,分为左右双洞,且二者之间是独立存在的,意味着如果一个方向发生了事故,不会对另一边产生影响,人们可以通过左右隧道之间的通道紧急撤离转移到另一方向。 隧道内每个方向为三车道,按照标准属于长隧道的范畴,在2008 年竣工,并于同年正式通车。
隧道内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火灾有其特殊性:(1)蔓延快,不易控制。 隧道内在发生着火时,因为引发火灾的车辆本身是具有一定数量的汽油或柴油的, 有时车辆内还会放置很多易燃的物品或危险品等,一旦起火将会迅速蔓延开来,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之火灾初起时车上人员一般处于自救或慌乱状态,使得火灾初起时往往无法及时扑灭,当火势蔓延开来很难加以控制。 (2)通道易堵塞。 隧道由于单向车道少,长度一般较长,且道路不如普通公路宽敞,当事故发生后,隧道内的车辆很难及时疏散,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大多数情况都会产生隧道内的大堵车,火势在车辆间很容易传播蔓延,使得损失进一步增大。 (3)浓烟高温、救援困难。 公路隧道内着火后,因为空间狭窄,着火后的浓烟会迅速占领隧道,尽管隧道内有新风系统, 但是短时间内迅速产生的浓烟仍然很难扩散出去。 且隧道内的汽油燃烧迅速产生高温,人员撤离困难,外界的救援力量也很难进入拥挤堵塞的隧道内及时开展救援与处置工作,给施救带来极大的难度。 (4)易形成流淌火,易复燃复爆。 隧道内由于车辆携带汽油或柴油较多,一旦车辆油箱破裂油体流出,会携带火源迅速蔓延开来。 此外,隧道内的油气在发生爆炸后可能会带到隧道外,高温和油气有可能引发隧道外的花草树木着火。
要以尽可能保证人员安全为主要原则, 妥善衡量救人与灭火工作, 通常要使得人命救助和火灾扑灭同步进行。但救助时也要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必须做好自身防护,避免灾害情况扩大。 着重救助伤员,其他能自主行动的人员在工作人员指挥下就近快速处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果有载客车辆,应迅速采取措施疏散乘客。
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不能盲目施救。 需要按照分工分为侦查组、人员救助组、灭火组、联络组、保障组。应急救援工作者到达事故现场后要先行侦查好着火原因、火势的发展态势、是否有危险物品、人员伤亡情况,以最快速度制订最合理的处置救援方案和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的措施。 采取措施利用救援通道等使得消防设施、车辆、人员入场。 一旦隧道在事故中出现了坍塌,需要第一时间想办法将空气输入进隧道以维持被困人员的基本生存环境。
当火灾位置处于隧道腹内深处,火势凶猛且隧道内堵塞严重时,需要把着火范围内的车辆和距离着火点较远的车辆分隔。 同时应尽可能疏散隧道内被堵塞的车辆,采取措施制止车辆继续向隧道内行驶。
当前进行火灾扑灭的手段和方式很多, 需要根侦查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如火势大小、着火物质、公路隧道结构等,综合考虑制定最佳施救措施,依照科学原则选用灭火剂。首先要就近连接消防车水源,然后利用水流形成隔离区尽快疏散堵塞的安全车辆撤离。 随后使用水枪给隧道降温, 喷射灭火物质, 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等,第一时间扑灭隧道口的火焰然后封闭隧道出入口,救援人员用沙袋开展灭火工作。
由于环境封闭、狭窄,隧道内着火后大量烟雾将迅速聚集,除了影响救援的进展,还威胁到隧道内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 所以需要及时开展排烟,一般情况下送风和排烟工作齐头并进。 另外要注意排烟的方向应该与人员疏散相反。
(1)在进行火灾扑灭时需要时刻注意隧道内墙壁的情况或爆炸情况,一旦有坍塌、爆炸迹象,需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避免造成二次伤亡。
(2)救助人员不应单独行动,需要按小组进行活动作业,保证可以及时帮助、配合,一旦发生二次灾情可以进行互救。
(3)当隧道内火势太过猛烈,温度很高时,水流需要以喷雾水的方式进行,避免高温热量造成人员伤亡。
无锡惠山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在夏季的深夜,某公司载客通勤车辆在隧道中段突发大火,火势凶猛。 事故地点位于重要的路段,虽然已是深夜,但火灾发生依然使得隧道内交通大拥堵。
发现险情后当地的消防及交警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灭火和救援,并第一时间对无锡惠山隧道出入口进行封闭。 首先救援人员迅速了解火灾起因及隧道内情况,了解到车上乘员共45 人,其中部分乘客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另有多人受伤,车内有聚酯类材料燃烧产生毒气,有部分人员已经窒息。
施救人员立即进行伤员救治和火灾扑灭,因隧道内已经浓烟密布能见度极低,救助小组和灭火小组互相配合,利用高压水枪作为掩护,佩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护服边进行排烟边进行灭火,快速将隧道内火势扑灭,将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事后经统计,火灾发生时有24 人当场死亡,19 人不同程度受伤。
此次火灾事故是在该隧道通车后不久发生的,通过事故可以看出当地消防人员反应快速、救助专业。
通过事故后的调查可以发现:(1)客车内火起后因为有易燃物质蔓延迅速,燃烧产生巨量浓烟和热气,隧道内的视频监控可以看出隧道内浓烟及火情, 依据较为完善的监控设施可以为消防人员侦查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措施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2)隧道内设置的警报设施可以迅速将险情传达至交通指挥平台, 为救援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3)大火燃烧时车内人员会惊慌失措、急于自救,不能镇定地做好逃生出口的选择、不能做到有序撤离,因此发生了人员拥挤受伤、踩踏情况, 这就需要专业消防队员迅速奔赴现场进行人员救助、协助人员逃生。 (4)当时车内缺少安全锤等应急设施,且该事故为人为纵火案,因此,应加强隧道管理部门全体人员的应急救援训练, 加强乘客安全自救意识,另外要加强乘车的安全检查。
随着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理念的普及,安全管理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公路隧道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一部分,一旦发生事故在救援上存在很大难度,所以针对公路隧道的火灾处置及救援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