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栋 文 雯 周 博 龙凤来 刘 慧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科技信息的一体化,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以各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总体经济实力的竞争。“双高计划”的提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及品牌专业, 进而建设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适应地方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对紧缺的重要或关键一线岗位的需求。本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从专业建设的背景、思路和内容3 个方面对“双高计划”下基于产业链需求的高职药学专业建设进行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学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链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 药学专业建设以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人才为立足点,以医药行业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培养药学产业支撑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调研显示,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中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更多集中在医药营销相关岗位,其次是药品检验与生产岗位[1]。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医药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对“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医药政策鼓励创新,国内医保控费下集采成为常态,迫使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对外包服务需求加大,CRO/CMO 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原料药产业链暂时中断致使全球抗生素、抗病毒等相关抗疫药物相继短缺,更加凸显了我国作为全球原料药基地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今后相关岗位对药学人才的大量需求。 药学专业建设以培养大批适应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立足点,面向西北地区生物医药重点产业,依托当地优势与特色,不断自我完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医药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顺利衔接与融合。
在对医药产业链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建立工学结合的特色育人机制,依托“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精准定位和精准服务本区域内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 优化课程体系,将岗位诉求定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理论对接实际。 探索“三阶、四岗、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企业导师制。 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标准。
基于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进一步探索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的“三阶、四岗、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认岗、跟岗、顶岗3 个阶段逐步递进,实施双主体育人;以产业链中4 个岗位群为侧重点,力求差异化培养;以5 维融合为支撑,进而实现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医药产业链发展相结合的特色创新模式,并争取逐步在相关专业和省内兄弟院校推广实施。
药学教育在医药领域的高等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目前,大多高职药学专业多以培养提供“药学产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药学专业就业现状的调研发现,一大批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更多的从事药品生产型企业和药品经营型企业相关的工作[2]。 长此以往,高职药学专业与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相比将缺少个性与竞争力,同质化日趋严重。 现代药学已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3],故药学专业培养懂医懂药、擅长临床药物治疗和药学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是人们打破同质化的突破口。 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减少药品生产制造类课程占比,提高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及药学服务实务等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比例,建立具有特色的适应当代医药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地方企业打造学术成果转化的有力方法。 生物医药产业是杨凌示范区的支柱产业。 目前,杨凌示范区拥有多家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如杨凌步长制药、西安万隆制药、陕西东科制药、杨凌科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杨凌示范区医院、杨凌朝阳医院、杨凌惠仁医院和杨凌高新医院等,都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分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于此,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个性化双师队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融合,利用“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导师制”强化药学专业师资内涵,实行绩效互发、证书互认等措施。 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教学更加贴近药学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组建一支专兼结合,适应当下医药产业链需求的个性化育人师资队伍[4]。
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分院关于药品生产制造的实验实训条件已趋完善,但对于药学服务、临床药物治疗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条件还需多途径筹措经费以加强硬件条件建设。以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营销3 个方向分别对应的医药产业链的岗位为建设目标,将学生的技能成长规律和企业药学服务特点、生产任务、营销场景融入药学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中,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与平台,加大综合实训的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医药”实训条件建设,鼓励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探究如何将课堂搬进实验室,使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已经成为怡康医药超市、 老百姓大药房等企业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订单班”模式定期保质保量的将毕业生输送至各地经销店。 与此同时,我院药学专业多名教师也在多家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担任药物生产工艺开发、临床用药指导、药品营销等培训任务,年培训量在1 000 人次左右,这也为医药产业链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社会服务探索的深入,不断加强我院药学专业对医药企业、 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打造个人或团体在该产业链中的品牌。
“双高” 背景下的高职药学专业建设需要时刻结合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动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高校在相关领域的服务能力。 立足于地方医药产业,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借鉴发达地区甚至国际上优秀的专业建设案例,确定适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以产业链需求为背景进行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将高职药学专业建设成高水平的品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