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瑞珍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现如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目标。本文主要对于大学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实践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大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行动学习法的教学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了不把专业文化课教学变成应考教学,有赖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教学,专业教学与课程创新设计,充分增强了学生对面向岗位的适应性。通过实践化的课程体系,将所学到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保证教学课程充满互动性,课堂气氛活跃,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备技能应用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
1.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维
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完成课本上的信息知识,而是活化他们的自主思维,形成独特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时进行模拟训练,并在训练中形成一个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良好循环,以此来活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去发散自己的思维,让他们形成一个独特的思维理念,找出计算机基础学习背后的自然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启发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思维,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画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是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几何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自己合理的规划,设计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形绘画路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自己一步步去完成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会撤销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思维,以此来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
2.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的基础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与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科技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展现特殊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整理,采取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3.增加教师授课环节的互动
现阶段流行的还是一种很纯粹的知识的传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少产生互动,并且主动是掌握在教师手里。有关研究表明,单纯的教授知识不進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下的教学效果,没有互动,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和学生进行毫无互动的教学,无论是对教学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弊端极为明显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体力劳动,而学生也无法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大学的课堂上多增加互动环节,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互动,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进一步的了解到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才好进一步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了互动,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兴趣,不再把教学当成是一种毫无感情的体力劳动,而真正的用心去把教学做好,去保证自己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作出贡献。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要学生在产生问题上回答和反馈的互动,这样,教师会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了解学生是否对学习的内容掌握了,而学生通过和教师产生一些互动,也会了解到教师的用心,同时在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努力地去回答问题,他的思维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因此,可以说,教师在对学生的技术素养进行培养和教育时,要积极地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学习的氛围变得更加愉悦,还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4.建立轻松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认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可以通过介绍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好奇心,促进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有意义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
三、结语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建设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提高学生能力的东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预习成果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针对计算机的应用特点进行任务布置,帮助学生在处理计算机问题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兴芝,王珊珊,杨勇,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
[2]朱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8).
[3]涂春梅.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6).
[4]万媛.丁凤琴.PBL模式在高校心理学课题研究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