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霞 唐玉 汪颀洲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包装专业的课程授课模式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质量不高,打造一批真正的“金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高职包装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金课”建设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打造包装专业“金课”,旨在推动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从真正意义上助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和强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包装专业;金课
中图分类号:TB48;G712;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6-0060-05
Research on“Gold Course”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Packaging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XU Xia, TANG Yu, WANG Qi-zhou(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the main teaching mode of packag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hig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of packag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the standards and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 Course”, and discusses how to create “Gold course”of packaging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studentslearning ideas and ways, and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local economy.
Key word: Internet; packaging major; gold course
自2018年教育部提出“金課”新概念以来,基于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特性指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新时代高水平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金课”不仅是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概念、标准及要求,同样也适用于高职院校。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核心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整体化建设水平,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大力推进“金课”建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全面梳理课程体系,对“异化”课堂实施全方位的“课堂革命”[1],着力打造一批真正的“金课”。
目前,高职院校包装专业的课程基本分为平台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庞大,涵盖的知识点和内容颇多,课程交叉融合性较强。现阶段的课程授课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学生没有全身心参与学习,能动性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2]。反观这样的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势必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打造更多优质的包装专业“金课”。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高职包装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金课”建设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打造包装专业“金课”,旨在推动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高阶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中终身受益。
1 高职包装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缺位”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学习、整体学习、有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但在包装专业的现实课堂中,存在大量学生学习缺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主要有几种:1)课堂上心不在焉,不在学或学跟课堂无关的东西;2)课堂知识消化不良,没有真正学进去,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完成课上任务和课后作业;3)课堂上学习内驱力、原动力不足,被动跟教师学习,毫无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只习得低阶知识和能力,这种学习只停留在知识浅层,没有深度挖掘知识的本质,创造力不足[3],比如在学习纸盒的基本盒型结构和创意设计方法后,不能融会贯通设计出适合异形产品的纸包装结构。
1.2 教师教学“缺位”
包装专业的传统课堂普遍存在“效果差”、“水分多”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充分,对学情预估不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单一,且专业知识的提升迭代慢,传送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做课程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当今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但有的教师墨守成规,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是教师对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的不清晰,课程内容设计未遵循以专业对应岗位实际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为基础的原则,学生没有掌握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比如在对包装岗位群做职业能力调研,分析得出包装平面设计员的岗位能力包含了图文图像处理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平面设计能力、包装工艺和包装材料选用能力、熟悉印刷和印后工艺等,那么在做相关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应该把这些岗位能力要求所对应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让学生学精学透学扎实。
1.3 教学支持“缺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如“SPOC”、“慕课”、“混合式教学”等在“金课”建设课程改革中深度使用和融合,需要充足的多媒体设备,丰富的素材和精品课程等资源,便于师生沟通交流和课堂实施的优质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运行平台,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的现代化实训基地等教学支持。但在“金课”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出现缺少适合慕课录制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优质资源未有效整理和融合,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模块不健全,虚拟仿真平台覆盖的专业课程较少,实训基地配套设备不足等问题。“金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主体除了教师和学生,还有学校,所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和“金课”建设的鼓励性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组织搭建课程创新服务团队,全力弥补教学支持方面的“缺位”。
2 高职包装专业课程“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
2.1 教学的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对标高等职业学校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应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成果导向为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分级专业引导”[4]的培养理念下,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平台基础课程+职业规划讲座的学习,让包装专业学生关注包装、了解包装、积累包装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收集优秀包装设计的案例,培养审美能力和洞察能力,提高专业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交叉课+多元化实践教学项目+包装设计大师讲坛的多模块学习,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包装创意设计工作室、包装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竞赛项目,拓宽学生的包装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整体包装方案设计能力、创意包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拓展课+企业实践+职业素养训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2 教学的设计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两性一度”的要求,包裝专业“金课”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内校外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都增加了容量、难度和高度,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更多课前和课后时间去学习、吸收、内化、输出教学内容。在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比如在《包装材料与检测》的课程中,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解包装材料的特性以及检测方法后,开始分小组动手实操检测设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发现检测环节中的问题点,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分享实践过程的收获,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交流要高质高量高效,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知识获得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的课程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将课程与校企深度合作、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职业技能认定、产品孵化、成果转换、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结合渗透,让教学设计更加丰富而有效。
2.3 教学的内容
以“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新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更好地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基于工作岗位过程系统化地进行课程内容解构和重构,突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在《包装材料学》课程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包装材料”为主题之一,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包装协同发展的认识,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如挑战杯、大创项目、服务乡村振兴项目设计、文创产品创意设计等,在“服务乡村振兴设计”这一项目学习中,通过对乡村特色农副产品进行整体包装设计、品牌策划与打造、新媒体营销等,提升其产品形象和附加值,推进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养一体化发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创意设计大赛、职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培育等专业相关比赛,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5]。
2.4 教学的实施
包装专业“金课”建设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企业市场需求为主体、培养应用型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课程成果为导向,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融入企业市场评价元素为考核标准。以《整体包装方案设计》课程为例,根据接收客户要求-市场调研-大数据分析-品牌定位-创意设计-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工艺、包装技术的设计-样品输出-设计方案验证-设计方案收尾及维护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加入实践和讨论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自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线上课堂以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为主,线下课堂以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为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5 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需阶段性向学生收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中的反馈和诉求,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学生建立起开放的沟通与互动途径,以动态视角审视目前包装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点和不足,将学生的意见与需求融入到课程优化中,及时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与传统的考核评价不同,“金课”的评价体系重点包含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导向评价,根据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理论融合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进行多维度考核。如《运输包装设计》课程的考核指标,可以设定为运输包装结构设计与制作35%+课题研讨活跃度15%+小组项目总结15%+企业专家考评35%。其中“运输包装结构设计与制作”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检测分析能力、软件设计能力、样品制作能力、材料运用能力等;“企业专家考评”部分主要考核设计样品的功能性、实用性和企业采纳度。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包装类课程“金课”建设实践
3.1 高职包装类课程线下“金课”建设
包装类课程的线下“金课”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师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传统班级教学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师生的思维碰撞最有深度、交流最有温度、互动最有触感。线下“金课”更注重理论讲解、问题分析、实践操作的协同实施,采用泛在化、智能化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总结多角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线下课程内容要先进、新颖,反映包装专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体现教改教研成果,可引入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知识体系要达到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课程实践部分要与虚拟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相融合,让课程实现从理论传授到问题解决,从分门别类到综合运用、从步骤模仿到创新设计的转变。
3.2 高职包装类课程线上“金课”建设
现阶段高职包装专业已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教学资源丰富,所以打造线上“金课”的第一步就是对资源筛选整合优化,同时与兄弟院校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共用,利用互联网+优质的课程平台,组建多功能模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课程。学生在线学习容易碎片化,专注力较差,学习深度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教师线上平台直播授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双重教学模式,增加在线互动沟通的深度和讨论活动的频次,引导学生将低层次的观点内化后升华凝练出深层次的观点,通过实时监控课程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加强对落后学生的学习纠偏。教师作为线上课程的主导者,对其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信息化教学手段、全局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3 高职包装类课程混合式“金课”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下,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线上智慧教育平台与传统课堂的完美对接,网络视听资源与传统教材合理化交融,不断拓展专业资源,打造包装类课程混合式“金课”。将教学模式分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见图1),优化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提升为知识能力的自主构建者。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前导任务与实施流程,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开展在线学习活动;课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课后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复盘,针对疑难点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突破、提升、进阶专业能力。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高职院校包装专业打造一批真正的“金课”势在必行。“金课”建设要全面落实“以企业市场需求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先进理念,切实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水平教学模式,科学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评价方式,真正意义上助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知识文化水平、实践技能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和强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段青山,高德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包装机械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28-32.
[3]余文森,宋原等.“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22-28.
[4]孙彬青,黄利强等.创新引导下的《包装结构设计》混合式教学的构建[J].包装工程,2019(40):87-90.
[5]赵吉成.包装设计“金课”课程建设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9(1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