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疾病的发生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前提下,因过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酗酒等诱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1-2]。为提高该病的抢救成功率,早期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金标准,但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也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两种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3-5]。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两种不同的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4例、36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56岁、75岁,平均年龄(65.4±5.2)岁。纳入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腹症、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本研究80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方法如下:仪器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以TP 段为基线,于J 点后60 ms对ST 段移位进行测量,准确记录诊断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如下:仪器选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合理设置探头频率(2~4 MHz),扫描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短轴、心尖四腔、心尖部四腔、剑突下四腔等,同时详细观察心室壁节律运动情况、室壁厚度、心肌回声情况强度等。
对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两种不同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率。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如下:T 波倒置=心肌缺血;ST 段抬高=心肌损伤;病理性Q波=心肌坏死,出现以上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如下:有室壁增厚率异常情况,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心肌回声异常,且室壁增厚处节段有心内膜回声,心肌回声减弱或增强。同时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80例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经心电图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有64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有76例,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80.0%、95.0%,经超声心动图的检出率高于经心电图的检查率,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13,即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结果对比
80例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发现1例左室壁血栓,1例室间隔穿孔,1例左心室壁瘤,并发症检出率为3.8%;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4例左室壁血栓,3例室间隔穿孔,3例左心室壁瘤,并发症检出率为12.5%,即经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高于经心电图检出率,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7,P=0.000 8,即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持续性胸骨后压榨痛、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等都为该病的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与栓塞、梗死延展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病死率较高,约50%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1周或1天到2天有前驱症状,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准确的诊断,可为患者的急救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病死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冠状动脉造影被公认为诊断的金标准,诊断准确率极高,但这种检查方式属有创性检查,且如果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就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6-9]。另外造影剂的应用可能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股动脉穿刺可能增加患者发生动静脉瘘的几率,以上因素导致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受限。心电图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非常普遍,这是检查方式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由此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其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的特点,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因为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包炎、肺栓塞等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相同之
处,且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可能正常,另外这种检查方式容易受心脏扩大、转位、移位的影响,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因此心电图检查仅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检查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积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等的临床诊断中,其临床诊断价值受到广泛认可。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主要是由于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显示患者心脏内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流性质、血流时相等,可较为清晰直观的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室壁各节段厚度及运动情况,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正确率[10-12]。同时通过对患者不同部位室壁运动情况和心肌回声等情况的分析,可判定患者心肌梗死的大概位置及梗死时间,以便为后续治疗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尤为关键,而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其可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血栓、室间隔穿孔、左心室壁瘤等并发症的检出率,从而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简单而言,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是以电生理表现为依据,而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是以患者心肌局部缺血导致的室壁结构改变为依据,后一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更具优势[13-16]。
本研究中,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经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95.0%高于经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80.0%,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超声心动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要显著优于心电图。同时,经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12.5%高于经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3.8%,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壁血栓、室间隔穿孔、左心室壁瘤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要显著优于心电图。早期诊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极为关键,同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也不容忽视,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应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降糖、降压,适当减肥,确保血脂在合理范围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的平稳,严禁搬动重物,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寒冷天气注意保暖,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原有心绞痛患者发作次数和时间增加,且用药后临床症状仍然得不到缓解,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综上所述,与心电图相比,将超声心动图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手段,临床诊断价值高,是一种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