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阅读学习,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可以有效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资源整合;多元化;创新;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有着补充、延续的功能。现在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文学经典作品浅尝辄止、看书缺少动脑思考、阅读习惯不好等。补充性拓展阅读可以扩充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获得成长,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课文感悟
因课文篇幅有所限制,对很多方面的内容并不可能进行详细描写,因此,教师要对这些让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补充,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着更深的感悟。比如,在《詹天佑》教学中,学生对詹天佑当时的年代以及无作为的清政府了解甚少,怎么去理解当时的困苦呢? 这时,就可以对课文主题相关联的资料进行阅读, 如当时慈禧为了修颐和园花费重金,却不愿意为百姓出钱修路,工程开始后,汇丰银行有意发难,耽误工程进度,与此同时,与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人不幸过世,有人中途逃跑……看到这些真实材料,学生被詹天佑努力拼搏的精神所打动,而且对课文有了全面的、更深刻的理解。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课内课外结合,教师可以从课内联想,找到课文与课外读物的关联,让课文与课外读物进行联系且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三)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补充性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能力得到提高,知识面、阅读面因此得到拓展,并且为今后的语文实践活动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通过补充性拓展阅读,教师可以讲解范例,设计一些读书积累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在阅读中受到健康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读书积累的过程中,稳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材出发,紧密联系课文中的主题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从教材下手,有效拓展文章的内容与深度,紧密围绕其“文”而进行设计。教师在引导學生进行课外拓展时,对教材内容予以深挖,以教材为中心点,向外延伸,进行发散,适度拓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七律·长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了解其大无畏的勇气,这是教学重点,要真正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的真正含义。紧扣文中要素,让学生了解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的历史,从而产生共鸣。
(二)收集课文背景知识
在阅读课前,学生可以收集相关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信息。通过与课文相关知识的收集,学生阅读兴趣得以激发,同时为学习课文中的内容存储能量。比如,在学习课文《陆羽与茶经》时,上课前可以对陆羽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阅读,并且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这些知识的储备可以为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间采用合作学习的手段
在语文补充性拓展阅读的教学中,学生亦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以引导为辅, 使学生可以发挥主体作用。 如今,阅读教育教学逐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相较传统的单一教学目标转变为多维目标, 多领域特征的课程环境随之显现。 故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质疑,教师要予以重视,并且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其多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让课内阅读以及补充性阅读变得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学生要进行分享式的阅读,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补充性拓展阅读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出其爱看的相关健康书籍。比如,在学习《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课文时,提到了“拉曼效应”,学生不是特别理解,教师可以讲述拉曼的相关故事,以及拉曼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学生把拉曼背后的故事与课文进行联系,从而理解文中的语句,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四)教师引导学生的阅读,开展专题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超凡的想象力,但是又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学素养,可将学生分组,针对其特征展开培养计划,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因材施教作为首要的目标。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谈、写读后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设计黑板报,让学生得以施展才华,并通过此方法加深对文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