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具合
摘 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各项关键能力和品質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对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制订适宜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以“函数与方程”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出示两个方程:x2-2x-3=0、lnx+2x-6=0。先让学生思考问题,对于第二个方程,学生不会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结合以往学习内容进行猜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在新课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出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图像,一是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二是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三是方程x2-2x+2=0与函数y=x2-2x+2。组织学生解方程,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图像中方程的根,分析其与x轴焦点坐标的关系,推广到一边的方程和函数,进而获得零点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根据零点概念,提出问题,零点是点吗?零点与方程的根有何关系?所有二次函数有零点吗?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全面贯彻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以此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开展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学推理以及数学抽象等各方面能力。以“随机事件”教学为例,在学习本课内容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妈妈/爸爸恰好每天七点到家是什么事件?并确定事件的概率。对此学生要每天记录妈妈/爸爸到家的时间,一共记录三十天,并制作成表格。表格一是要计算表中每天6:55-7:00到家的频率(精确到0.01);二是这些频率稳定在哪个常数的附近?三是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算妈妈/爸爸三十天内6:55-7:00到家的概率(精确到0.01)。学生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此同时,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三、注重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二项式定理”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关于“二项式定理”的写作,具体写作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二项式定理欣赏;二项式定理的推广;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其中二项式的推广主要包括底数是否可以进行推广,即a1+a2是否可以推广到a1+a2+a3;二项式定理应用主要包括求实数的n次方根、证明组合恒等式或不等式等;三是在二项式定理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容易出现的误区?如何避免?加强杨辉三角的分析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学生完成上述作业以后,可以充分掌握和巩固二项式定理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及时认证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较多的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等全面提升,以此达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这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0):62.
[2]师迎春.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24):118-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