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有效性阅读策略探究

2021-07-27 10:40陈伟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陈伟清

[摘 要]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教师的核心素养渗透意识薄弱、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不高等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主要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46-02

语文学科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核心素养渗透意识薄弱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文意识和人文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教材为中心,只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不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把精力过多投入在词句和内容的讲解中,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教育方面要求,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蕴含的美好情感。第三,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承载的文化传承功能,缺乏文化传播意识。

(二)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有待提升

“说”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要求学生敢于发言,善于表达,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与体验。当前,大多数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传统的阅读教学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薄弱,创新精神被扼杀。大部分学生的迁移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的文章,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生的阅读审美创造力比较薄弱。在学习美文之后,学生很难将语言、情感等运用到写作中,缺乏创造美的能力。

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文化要素关注度不高。学生缺乏主动阅读传统文化文本的积极性,文化传承意识不强。

二、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与审美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活动中,将这四方面内容渗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满足自身学习发展的品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聚焦语用,提升能力

阅读,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与语言素材,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基础保障。为了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可在阅读活动中渗透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并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经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基础与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就重点段落或者句子与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构建能力。

例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读文章,并与其他同学一起简述文章的内容。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先让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做到条理清晰。其次,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并说说理由。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其三,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将这些句子积累,作为自己后续写作的素材。这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了知识积累的意识,并获得语言知识构建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关注审美,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结构精巧、意境优美的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此类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往古诗词教学,教师会直接将朗读方法、诗歌意境告诉学生,很少带领学生领悟诗歌的内涵。由于主体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魅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形成。

教师可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对仗美、意境美等,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对文章内容美的鉴赏,教师要从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启发引学生进行感悟,体会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故事描述的情景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此产生直观的认识。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将红军长征的场面以及战士的生活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此产生直观的认识。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内心的想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结合文章注释进行翻译,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革命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升阅读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感受文本选材的巧妙以及表现手法的独具匠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语言能想象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受画面的美感。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些古诗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脑海浮现出诗歌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能力也是阅读教学所指向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催化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發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欣赏美的意识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文章中美的语言等去表达美。如,在学习了《走月亮》这篇文章后,教师可及时安排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文章美的语言以及情感的熏陶下,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边读边联想画面,写一写月下家乡的景象。这样,能促进学生超越教材文本,学会表现美、创造美。

(三)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教学中,在课内阅读基础上,教师可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推荐课外阅读材料的依据,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以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经验,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发现学生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产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为学生推荐了《海底两万里》这本图书。这本书介绍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康塞尔和尼德·兰一起周游海底、探寻海底秘密的故事。由于这本小说篇幅较长,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阅读感受或者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为课堂讨论提供素材。在学生阅读前五章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交流活动,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猜想在未来的旅行中会发生什么故事、出现哪些动物。这样,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与自然有关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教学目标。

(四)立足课本,传承文化

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日常阅读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优秀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传授阅读学习方法。精读、朗读这两种阅读方法都比较适合小学生,具有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的作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文章,运用朗读与精读的方式,掌握文章写作的方法与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加强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优秀文化基因,并在文化的熏陶下积淀文化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教学《北京春节》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度过的春节,将生活经验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了解作者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感受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形成文化传承意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聚焦语用,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尹超.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巴黎圣母院》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0(10).

[2] 龚清平.核心素养下的议论文阅读教学教什么——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29).

[3] 李玉英.在西游世界里的多边对话——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习得的《西游记》阅读教学[J].教师,2020 (28).

[4] 韩涵.在文學阅读与写作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编写思路[J].语文教学通讯,2020(25).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