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初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生活经历的不断完善,其自身的思维逻辑也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单靠其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指导。在此,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数学学科任务的推进,可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积极发展。并通过数学教育,学生的思维认知体系也会更完善。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很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极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也压制了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
一、关联新旧知识,构建数学体系
当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到的学习环境、所经历的学习结构都与小学有极大的区别。并且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维度,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学公式或数学定理,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在于,很多知识点彼此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当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知识时,完全可以从学生已学的知识角度出发,以知识迁移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内化,重构知识结构,深化、掌握、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需要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依据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入复习环节,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基本信息。如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性质。在学生对已学知识形成有效回顾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道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例如,如果想要修建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花坛,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两个花坛完全相等?让学生在探索问题以及回顾之前所学知识的角度上,合理展开问题分析,并自主地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站在三角形角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然后站在三角形边的角度上进行探讨。
二、借助生活实际,转变数学形式
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在传统教学环境中的作用完全不同。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多以管理者、命令者的角色出现;但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引导者。简言之,教师不能单方面地对学生加以知识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内容以及知识内涵,强化自身的理解深度。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并自行构建完整的数学逻辑体系。
例如,在讲解“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也无法用变量表示数学知识或设计一次函数关系式。基于这一前提,教师可以体现数学学科的生活性以及应用性特性,为学生构建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以及生活背景,让学生将一些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理解。
例如,某工厂需要向外地输送一批货物。已知货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而在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综合费用为每小时270元,并装卸费用为200元;如果采用火车输送的方案,那么可以知道火车输送的速度为100千米/时,综合费用为每小时240元;但相比于货车输送,火车输送的装卸费用会更高,为每小时410元。设计生活化问题背景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析哪一种运输方案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对很多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到这一类习题时,都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从何切入,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利用一次函数切入问题,并结合一次函数转化问题中的相关数据,列出包含变量的等式,寻找交点坐标,绘制函数图像,然后进行综合判断。通过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为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主动创新教学手段。一方面需要联系新旧知识,构建完善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转变数学教学的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引入判断类题型,带领学生在分析判断题、解读判断题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思维逻辑,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徐欢,马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J].教育科研咨询,2020,5(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