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英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遗产,需要渗透至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多元化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活动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式
一、通过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本身涵盖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基础学习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过程中,本课主要通过对园子特点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美好的童年,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便在于对祖父的怀念与思念,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敬老人的元素。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課文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切实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及熏陶作用[1]。此外,为了丰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设计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与拓展化的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全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拓展化的教学内容延伸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创设合理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保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及合理性。因此,通过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科学的。
二、通过教学方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渗透,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方法中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目标。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模式中的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模式中完成综合素养提升目标。例如,在《军神》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核心素养提升目标在于刘伯承忍受剧痛所表现出的钢铁般坚强意志,以此提升学生坚强的意志能力。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至其中,通过课件或者视频等形式充分展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境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课文内容以故事情境的方式重新展现,使学生走进其中进行学习,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模式的新颖化特点,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及理解[2]。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其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以此丰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践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渗透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活动与基础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及多元性特点,可以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感受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同时帮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类型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进行语文写作,继而在不断的修改中完善写作内容,通过演讲的方式将写作内容进行展现。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效果比较全面化,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不仅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能力,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在演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此项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元化特点,使其在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多项学习技能及认知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教学方式的设计,以此保证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特点及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渗透的方式比较多元化,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教育元素的引导及熏陶作用,进一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优势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入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54-255.
[2]龙伟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今古文创,202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