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摘 要:初中音乐课在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要素成为学生提高自身音乐欣赏层次最基础的保证。以音乐要素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与体现为具体探究对象,以图示法、律动法、对比法等具体的策略为实践研究,展开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音乐要素;策略
音乐要素是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傳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音乐要素的认知、音乐本体的挖掘不够重视,教学方法也过于单一。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音乐要素的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密切关联,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一、音乐要素的概念
在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与音色一起构成的音乐元素相互结合的前提下,形成了节奏、旋律、力度、曲式、音色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不同形式的要素组合形式能够呈现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学习实际上是通过多重感官的调动与体验来体会音乐要素特点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感受音乐的语言,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探究音乐要素在音乐课堂上运用与体现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图示法,表现音乐元素
图示法下的音乐课堂是形象直观的,学生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来感受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在生动的图示法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旋律的升降,体会到节奏的节点,还能在欣赏大型音乐作品时清楚精准地把握作品的结构,在与音乐作品紧密贴合的展示中,为整个音乐课堂的顺利开展埋下伏笔,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音乐体验。例如,在欣赏《万马奔腾》这首马头琴特色的激昂蒙古曲调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法将曲谱中节奏的紧凑与舒缓、旋律的特色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听觉的刺激下与视觉结合,更深刻地体会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点燃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律动法,感受音乐元素
音乐的律动是十分美妙的体会,在律动法中,学生能够从音乐的节拍、情绪、力度及速度等音乐元素角度入手深刻地领略音乐的律动之美。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律动,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踏步、拍手等形式,在不断变化的音乐力度和速度过程中,及时调整步子或手势,将脑、耳、身结合到一起,调动多重感官,深化体验收获。但是教师在鼓励学生体验音乐律动时要充分考虑到男女生成长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兴趣点,以性别为基点设计不同的动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进行《火鸟之舞》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从芭蕾舞的特点入手,分别设计男女不同的基础动作,在追求形似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舞曲的节奏与力度,在紧扣音乐特点和旋律的过程中强化音乐元素在学习中的影响。
(三)利用对比法,强化音乐元素
对比教学法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对比法在聚焦学生听觉,辨别音色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比形式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的同时从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角度来体会同一音乐要素在不同音乐乐曲中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呈现效果背后的原因,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学习《国旗颂》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从纯乐曲入手先来培养乐感,在正常速度和加速版的《国旗颂》欣赏之后,学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音乐速度不同曲调的风格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情感表达上却有所减弱,在明显的对比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到音乐要素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联觉法,刺激音乐要素的感知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联觉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音乐想象力,不断地积累音乐体验,让音乐要素的学习与运用更有深度。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十分强大,但是很多时候在音乐欣赏时学生联觉反映出的具体事物与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相距甚远,教师要在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以及联觉对应能力的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音乐本体出发,在旋律、音色及调式调性中走进音乐要素构建起的音乐世界。例如,在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深刻地感知到音乐带给人的那种草原上由远及近的视觉冲击,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无垠,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倩.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20(24):116-119.
[2]林希.音乐要素参与初中音乐课堂活动的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