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贵
摘 要: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活动,使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课题,需全面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道理,使其进一步生成数学认知,为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发展做准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主动拓展数学教学范围,引导学生自主迁移数学学习经验。文章客观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进而分析、研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必要性分析;教学策略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下的一个改革亮点,因为小学数学教学长期存在知行脱节的现实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多。小学生并不喜欢学数学,难以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数学理解能力不高;不管小学生是否可以考取优异成绩,他们都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道理,而这也必然会影响着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无法让学生真正实现终身发展。因此,不管是为了在短期内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还是从长期角度去激发出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数学教师都要主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有哪些呢?
一、 小学数学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理性思维能力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所以经常会产生挫败感,也不得不重复背诵数学知识,以便加深知识印象。然而,这种做法也只是在短期内延长了学生的记忆周期,小学生既不能活用数学知识,也很难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反而还会在无形中承受着繁重的学习负担。但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还要主动利用生活资源去解释数学概念,无形中可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也将逐步上升。
(二)促使学科素养目标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目标追求,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逐步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但是如何才能实现素养教学改革呢?综合实践活动将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教学优势,因为数学建模素养本身就是指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表现,且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也会自发展开数学计算、统计分析,以及丰富的推理论证与直观想象,可以同时作用于小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过程之中,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落实素养本位目标的切入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三)促使数学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数学教育都停留在学校之中,教师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虽然少部分学生因为天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之情长久保持着学习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只要离开了课堂,就很少会主动学数学。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不仅要自主迁移已有认知经验,还要主动围绕实践目标需求去整理数学学习材料,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去生成新的数学知识意义。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打破数学教育的时空界限,促使数学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尽量延长学生自主学数学的周期,让学生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将产生多元化的辐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迁移数学知识,让学生积累有效的问题解决经验,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下面,文章将介紹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顺利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二、 小学数学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数学教材,设计实践主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学校会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施校本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去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主题,以期打造特色化的教育品牌,综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并不一定可以服务于数学教学目标,因为只有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数学味”,才能顺利启发学生,让学生活用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可根据教材各个单元知识的编排设计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据此设计实践目标,有效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整合数学资料,使其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就如在“小小商店”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便要正确认读元、角、分这三个金额单位,而且还要在真实情境内去对比具体的金额大小。由于小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知识,且通过新知探索学习了元、角、分,所以笔者就待本节课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设计了一轮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的实践主题便是“小小商店”,让学生到家周围、学校周围的商店中认读各类商品的单价,对比同类商品的价格高低,如果学生产生了消费行为,那么也要利用数学计算公式计算消费金额。本轮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多个单元的数学知识,而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到商店中观察各类商品的价格,对比价格高低。
(二)组建实践小组,让学生自主解题
需客观面对的一个教学问题是,小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水平低下,且生生差异比较突出,如果让小学生独立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势必会有一部分学生难以顺利积累问题解决经验,无法真正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而且,小学生的认知思维比较片面,他们会无意识地按照惯性思维去思考解决实践问题的方式方法,很有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却依然难以有效完成实践任务。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要积极组建实践小组,丰富生生互动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集体姿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解决实践问题,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厘米与米”一课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让学生自主认读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使其主动利用长度测量工具去测量各类物体的长度,所以笔者就设计了如下实践任务:请选择生活中的物品测量该物品的长度。实际上,这个实践任务难度水平并不高,但是笔者依然选择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了实践活动,原因是小学生的自觉性很差,而且不够细心,他们可以分别测量同一个物品的长度,然后对比测量数据,通过数据误差再次分析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认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通过合作讨论进行单位换算,选择最合适的长度单位去形容物体的长度。为此,笔者就将一名尖子生、三名中等生与两名学困生分到一个组内,保证组内成员的数学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以便维持组际竞争的公平性。接下来,学生小组便要讨论要测量哪些物品,然后分工合作,分头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归纳数据,使用厘米、米去描述物体的长度。